士兵們考核,校官們也進行考核。
朱由檢采用簡單的法子。
“隊長動,士兵們動;隊長進,士兵們進;隊長退,士兵們退;而隊長看的是哨官,也是戰場上人的視線里,能接觸到最高的軍官,再遠就看不清形勢了。”
“隊長和哨官不是旗手,他們是沖鋒陷陣的棋子,更需要的是勇氣,而不是他們的頭腦,如果他們的表現連士兵都不如,憑什么當士兵們的頭呢。”
聽起來很簡單。
執行的標準也容易。
力量不能比士兵們小,力氣不如別人,容易生膽弱,基層的軍官,連膽量都不如別人,別的更不用考慮了,可以直接淘汰。
然后才是基本的軍隊知識,比如能看懂旗幟,比如能聽懂號令,什么樣的旗幟和號令,應該要怎么做。
至于其他的能力。
比如能不能壓得住手里的兄弟們,則需要士兵們的評價。
你要是等得到兄弟們的信任,他們自然會為你說好話,認可你。
你要是利用恐嚇,或仗著自身的優勢,讓手里的弟兄們不敢違背,那也是本事,能讓士兵們不敢說你的壞話,也是合格的軍官頭子。
可你什么本事都不行,又讓下面的士兵敢反對你,連人都壓不住,別的也不用談了,也是直接淘汰。
四衛營和勇衛營就是這樣建立的標準。
一級一級的選拔。
有了這些經驗,幾萬人馬的挑選緩緩的展開。
首先是淘汰了一半人。
每個人領著五兩銀子,從哪里來的回哪里去,這一半人里頭,又有一半竟然來自于京營,原來京營的將官們本就沒有什么威信,相熟的老弱又離開,他們的聲音越發勢弱。
又過了一日。
繼續淘汰了一小部分人,連很簡單的話都聽不懂,這樣的人也不能留。
最終。
原本四五萬人只剩下不到兩萬。
京營里的將官大多數也被清退出去,同樣哪里來的回哪里去。
人少了。
秩序反而增強了不少。
起碼有了點軍隊的雛形,不再是草臺班子。
四衛營和勇衛營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在皇帝的鼓勵和默許下,各個都在搶著精銳的人手。
四衛營和勇衛營的精銳其實并不多。
比如最初進宮的一千五百余人里頭,有近千人拿著每月二兩銀子的軍餉和共計一石的軍糧,只有四百人能領取每月四兩銀子的軍餉和一石的軍糧。
其實這四百人才能算得上合格,那近千人雖然領取很高的軍餉,不過是當初無人可用,矮子里頭拔高個的做法。放在今日京營的選拔里,大多數也是要被淘汰的。
后來給士兵們休假一日,各兵從家鄉帶回來的人,才算是進行過一番挑選,補充了不少的青壯進入。
現在有了第三批的補充,各營的青壯人數直線上升,而且精挑細選之下,選拔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算得上當初最高等,每月領取六兩銀子軍餉的精銳了。
最后四衛營和勇衛營翻了三倍。
每營剛好達到了滿營的狀態。
全營三千人,分為五小營,每小營四百五十人,分為五哨隊,每哨隊分為三小隊。
四衛營的規模擴張到了一萬二千人。
朱由檢又提拔了李彪等人,給與了游擊將軍的雜號。
現在的李彪等人,才算是名正言順的將軍。
勇衛營不同。
不光要挑選精銳,還要身家清白之人,最后達到了一千人的規模,剛好兩個小營的編制。
武震夢帶來一位勇士。
民間的練家子,名叫李敦。
武震夢故意讓這位勇士身套了三層甲,猶如門神一般刀槍不入,仿佛一堵山,朱由檢得知其表現,賞賜了十兩銀子。
士兵里踴躍了人才,校官也出了一位名動全軍的人物。
騎射功夫了得。
十步穿楊。
百發百中。
每人敢與起對射。
朱由檢聞其名連忙召見。
士兵再勇猛那也是士兵,校官可不同了。
如此這般。
余下的京營編練為兩個營,分別是奮武營和耀武營。
京營的變動發生過很多次。
三大營,十二團營等等。
“朕不喜歡京營的將領,因為京營能有今日的結局,京營將領們是需要承擔責任的,但是朕相信你們,你們能從校官里脫穎而出,說明你們平日里勤加操練,不忘記本身的職責?!?
幾名將官恭敬的單膝跪在地上。
朱由檢一個也不認得。
其中有個人朱由檢倒是知道。
比如那李昌期。
這位京營的校官從李自成的人馬包圍里殺了出去,一口氣跑去了南京,并把京城的局勢帶給了南京的官員們,變向促進了南明小朝廷的誕生。
南明小朝廷因為內斗導致的結局,實在是臭不可聞,可下面的人是無辜的。
包括眼前的李昌期。
唯才是舉。
士兵有士兵的考核,隊長哨官有隊長哨官的考核,這些校官能出現在自己面前,雖然有競爭不激烈的原因,可總不能讓哨官這類的基層軍官一下子成為將軍。
能讓校官當將軍,已經是拔苗助長了。
因為李昌期的出現,朱由檢非常高興,看來自己這套從底層快速選拔人才的手段,的確發揮了作用,否則李昌期不可能出現。
既然他出現了,那說明自己的方法有效果。
至于效果大不大,朱由檢不清楚,也無法判斷。
朱由檢也懶得多想。
既然目前事態良好,又何必杞人憂天,多想無益,不如腳踏實地。
幾名校官也緊張不已。
頭上的將領被皇帝打發走了。
不過那些離開的將領反而松了口氣,比起最初御馬監的將領們,他們的結局還不算壞,至少沒被關入東廠里頭,那位坐營指揮使趙緱用,現在是死是活都沒人能打聽到。
李昌期緊張到手抖。
倒不是畏懼,實在是多年來的心愿終于有了機會。
他是有抱負的。
經?;孟胱约毫ν炜癯保瑤ьI軍隊為大明打出太平,揚眉吐氣,光宗耀祖,成為后世之表率,平日里竭誠所能的為士兵們排憂解難。
可他終歸只是小小的校官,能做的太有限了。
心里太不甘心了。
他認為自己有本事能帶領好一支軍隊,可他始終沒有機會。
朱由檢詳細觀察了每個人。
“朕增練奮武營和耀武營,次二營皆來自于當初十二團營的編制稱呼,雖然規模遠遠不如以前,但是當年率領十二團營的分別是十二位侯爺?!?
“朕喜歡把話說清楚,開成公布的講,朕的意思也很簡單,你們好好干,不要辜負了朕的期許,朕也不會辜負你們,你們有多大的本事,朕就給你們多大的榮耀?!?
“榮耀屬于大明!”
“也屬于你們?!?
“未來的勛貴們?!?
朱由檢給出了承諾。
大明現在的社會風氣與京城的局勢,能勤勞恪己的官員和軍官都是有想法的人,只要是有想法,那就不會畏懼風險。
局勢壞,說明高層爛了。
局勢越壞,說明高層越爛。
大明到了今日的地步,高層已經攔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朱由檢說要拉攏窮人。
道理始終如一。
李昌明帶頭應了喏。
“末將等必不負圣望?!?
朱由檢又瞅了李昌明一眼。
奮武營交給他了。
另外一人就是先前朱由檢親自考核過的廖榮。
騎射功夫極其了得,軍中第一人不為過,加上言談有物,是校官里實打實脫穎而出的,那李昌明反而是朱由檢偏袒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