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兩不相欠
- 朕能造反成功嗎
- 烈炎普照
- 2180字
- 2024-07-31 00:11:00
陳演從瓊華島出來,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巧合,恰好站在昨日范景文回頭觀望的地方,同樣選擇了回頭看了后方的太液橋一眼。
心中五味雜陳,不知如何形容。
皇帝讓他召集京官,所有三品以下官員抵達崇智殿,皇帝要把國庫八萬兩銀子全部拿出來,拖欠官員們半年的俸祿一股腦的補上。
皇帝不見三品以上的官員,但是三品以上官員的俸祿,同樣會補發,只是皇帝沒打算親自發,選擇了讓戶部去做。
至于勛貴們的擔憂,皇帝也說了,海子里的事不會牽扯到勛貴。
話雖如此,恐怕只憑這句話,無法安撫住勛貴們。
陳演松了口氣。
自己能交差就行。
心里的石頭去了,人也輕松了些,陳演腳步較快,在小黃門的帶領下離去。
連橋上的太子都沒有過問。
不是陳演不愿意親近太子,而是太子和定王無端端跪在橋上,太子也沒抬頭理會自己,陳演不知道是何原因,貿然上前反而不美。
不久。
六部六科五寺三監諸司衙門皆轟動。
沒辦法不轟動。
京城生活不容易,很多小官的日子并不好過,包括衙門里的吏員,多數人指望著俸祿過活,許多人欠了一屁股債,畢竟是官吏,有固定的俸祿和穩定的家屬,許多商人敢借錢給他們,不怕官吏們耍賴不還。
現在得知能拿到被拖欠半年的俸祿,這些小官小吏誰能不激動,誰能不高興。
國家大事太遠,能不能過日子才是自己緊要的。
以往低效率的各衙門班子,在這件事上卻沒人拖拉,效率之快令人咂舌,許多離的遠的衙門,收到的消息晚,生怕趕不上。
瓊華島太液橋對岸是半島承光殿,走過乾明門,隔壁就是兵仗局,兵仗局的后方就是崇智殿,崇智殿在西太液池,前面有大塊的蕉園。
蕉園不是種滿蕉樹的園子。
這里是焚燒宮廷機密的地方,包括明實錄的廢稿之類,就是在此地焚燒。
地方開闊。
李彪成為了男人,在妻子的服侍下穿戴甲胄,新的生活方式,讓李彪一下子有了更多的感悟,從窮小子變成一家之主的變化。
根據皇上的旨意,他清點了自己的人馬,在太監的帶領下清查了蕉園,驅趕了所有無關人員,包括原來此處值班的太監宮女們。
一路上兵丁把守,包括兵仗局也成為了重點防范對象。
朱由檢八日以來,第一次離開瓊華島。
太子和定王跪在橋上。
已經跪了半日。
“父皇。”
太子朱慈烺勉強喊道,他的弟弟定王早就聾著腦袋,像小病雞似的,斜靠在石橋欄桿旁,幾名太監遠遠的看在不敢靠前。
士兵們連翻的動靜,他剛才也看到了,雖然不知道發生什么事,但是內心隱隱猜測父皇可能會出來,果然看到了父皇。
太子性格其實不錯。
歷史上見李自成的時候,以及跟隨李自成軍中的記載,這名少年表現的算是良好,至少令李自成刮目相看,李自成重視大明太子,雖然有許多原因,但是太子的表現,也的確是原因之一。
否是重視歸重視,并不妨礙鄙視。
李自成鄙視大明官員,卻沒有鄙視大明太子。
“起來吧。”
朱由檢話音剛落,王承恩招了招手,領著一般小黃門趕緊跑去攙扶太子和定王,果然,兩個孩子站不起來,特別是定王,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兒臣如果做錯了事,引起父皇責罰天經地義,只是父皇好叫兒臣知道錯在何處,兒臣方能悔改。”
太子認真的說道。
朱由檢思考了片刻。
太子和定王雖然年少,畢竟是父子,自己也的確需要幫手,姑且試探著用用,要是日后分不清輕重,再疏遠也不遲。
主要是太子和定王跪在這里不好看,連對自己的兒子都如此刻薄,讓島上的士兵們看到了,他們心里又會如何想。
“如果你還能走得動,那就跟上吧。”
太子大喜。
雖然疲累,也當即說道:“兒臣走得動。”
“父皇,兒子也走得動。”
定王終于回神了,有氣無力的開口。
定王才十三歲。
跪了半日,大人都受不住,何況小孩子,朱由檢也怕累壞了定王,主要是不能倒在自己眼前,寒了別人的心,何況畢竟又是自己這具身體的血脈。
朱由檢讓人送定王回去歇息,帶著太子離開。
瓊華島大部分軍士出動。
從乾明門到西山中門,十步一崗五步一哨,戒衛森嚴,連一只蒼蠅都別想靠近皇帝。
瓊華島有兩百多萬兩銀子,還有不少來自十庫的物料。
每個箱子都有封條。
錢財動人心。
如果是長期相處,朱由檢相信沒人能忍得住,辦法總比困難多,不過士兵們都是新人,又有小黃門,還有東廠番子互相監督。
這些錢財物料,看守的人沒機會,也沒條件偷取,所以朱由檢放心的離島。
朱由檢沒急著去崇智殿,而是去了兵仗局。
兵仗局是制造軍用器械,宮中零用鐵器的內廷衙門,一句話概括,兵仗局制造冷兵器,火藥局制造火器,王恭廠儲蓄火藥。
太監負責掌領和管理,由工匠來輪役,設立兩班,每班期限為半年。
兵仗局和火藥局都在內廷,唯獨王恭廠在城外。
畢竟火藥這玩意,誰都知道危險。
果不其然,天啟六年王恭廠發生大爆炸,爆炸之威力和范圍,成為世界三大自然災難之謎。
“現在內廷服役的工匠,還有多少人?”
朱由檢開口問道。
兵仗局的管事太監都被抓走了,目前還沒指定新的管事太監,負責回話的老太監瑟瑟發抖,不敢耽誤,直言相告,“回皇爺,服役的工匠不到一千人。”
聽到這個數字,朱由檢沒失望。
大明京城服役的兩班工匠以前至少有上萬人,每年為大明軍隊提供精良的兵器甲胄與火器,到了崇禎末年,包括火藥各局也不到兩千人。
大明的戰爭打不贏別人。
屬于全方面都出了問題,所以崇禎朝出了不少名臣良將,卻皆無法挽救大明。
“讓各局把所有的工匠送去瓊華島上。”
朱由檢交代完,帶著人去了崇智殿。
等朱由檢到了,國庫的八萬兩銀子也運到了。
國庫還有八萬兩銀子,這是內閣的原話,所以朱由檢不怕六部送不來八萬兩銀子。
八萬兩銀子。
朱由檢分文不取。
全部下發。
任何一名官吏的俸祿都不拖欠了。
那么。
從現在起。
自己沒有對不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