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覬諫魏明帝量入為出、愛惜財力
衛覬其人。衛覬,字伯覦。河東安邑(今山西運城)人。衛覬少年早成,以才學著稱。曾任曹操司空府的屬吏,后歷任茂陵縣令、尚書郎、治書侍御史等職務。在曹操平定中原、安定關中的過程中,衛覬發揮了重要作用,負責鎮守關中,為曹操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堅實的后方支持。衛覬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凡古文、鳥篆、隸草無所不善。他是山西歷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傳世的書法家,開創了第一個影響最大的家族書法門派——衛氏書派。
奏疏背景。當時的曹魏政權的皇帝為曹丕之子,魏明帝曹睿。曹睿統治期間生活奢靡、大興土木,不僅在飲食日用方面日費千金,同時更是不斷征發百姓建造各種宮室、樓宇等宏偉建筑供其享樂。在此情形下衛覬上書魏明帝,勸諫他“計校府庫,量入為出”。
原文段一
時百姓凋匱而役務方殷,覬上疏曰:“夫變情厲性,強所不能,人臣言之既不易,人主受之又艱難。且人之所樂者富貴顯榮也,所惡者貧賤死亡也,然此四者,君上之所制也,君愛之則富貴顯榮,君惡之則貧賤死亡。順指者愛所由來,逆意者惡所從至也。故人臣皆爭順指而避逆意,非破家為國,殺身成君者,誰能犯顏色,觸忌諱,建一言,開一說哉?陛下留意察之,則臣下之情可見矣。
注解
當時百姓生活凋敝困乏,而國家的徭役和事務卻正為繁重。衛覬上疏陳情道:改變人的情感與性情,強迫他們去做力所不及之事,作為臣子來說,提出這樣的建議已是不易,而作為君主接受這樣的建議更是艱難。人們通常所樂于追求的是富貴顯榮,所厭惡的是貧賤死亡,然而這四種境遇,都是君主所能掌控的。君主喜愛某人,則能使其富貴顯榮;君主厭惡某人,則能使其貧賤死亡。順從君主意愿的,自然能得到君主的喜愛;違背君主心意的,自然會招致君主的厭惡。因此,臣子們往往都爭相順從君主的意愿,避免觸犯君主的忌諱,除非是為了國家不惜破家,為了君主不惜犧牲生命的人,否則誰又敢冒著觸怒君主的風險,去直言不諱,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呢?陛下若能留心體察,那么臣子們的真實想法也就能顯現出來了。
原文段二
今議者多好悅耳,其言政治則比陛下于堯舜,其言征伐則比二虜于貍鼠。臣以為不然。昔漢文之時,諸侯強大,賈誼累息以為至危。況今四海之內,分而為三,群士陳力,各為其主。其來降者,未肯言舍邪就正,咸稱迫于困急,是與六國分治,無以為異也。當今千里無煙,遺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將遂凋弊不可復振。禮,天子之器必有金玉之飾,飲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至于兇荒,則徹膳降服。然則奢儉之節,必視世之豐約也。武皇帝之時,后宮食不過一肉,衣不用錦繡,茵蓐不緣飾,器物無丹漆,用能平定天下,遺福子孫。此皆陛下之所親覽也。
注解
現今的的人多喜好阿諛奉承之辭,他們談論政治時,往往將陛下比作堯舜這樣的圣明君主;談及征伐之事,則將敵方比作微不足道的貍鼠。然而,臣以為這種比較并不恰當。昔日漢文帝時期,雖為盛世,但諸侯勢力強大,賈誼仍憂慮不已,認為國家處于極度危險之中。更何況如今四海之內,分裂為三國鼎立,各方士人各為其主,施展才能。那些前來投降的,并不說是舍棄邪道歸向正道,而是聲稱自己是被困急所迫,這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六國分治并無本質區別。
當前,千里之地荒蕪人煙,幸存下來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陛下若不能對此給予足夠的關注與重視,國家將可能就此衰敗,難以再振。按照禮儀,天子的器具應有金玉裝飾,飲食也需八珍之味,但遇到兇荒之年,天子則應撤去珍饈美食,降低服飾規格,以示與民同苦。因此,奢侈與節儉的標準,必須根據世道的豐歉來決定。
回顧武皇帝(曹操)的時代,后宮飲食簡單,每餐不過一肉,衣物不飾以錦繡,坐臥之具也不加裝飾,器物更無彩繪丹漆,正是這樣的節儉之風,使得他能夠平定天下,為子孫后代留下福祉。這些事跡,都是陛下所親眼見證的。因此,臣懇請陛下能夠效法先賢,以節儉為本,關注民生疾苦,以期國家能夠早日恢復繁榮與穩定。
原文段三
當今之務,宜君臣上下,并用籌策,計校府庫,量入為出。深思句踐滋民之術,由恐不及,而尚方所造金銀之物,漸更增廣,工役不輟,侈靡日崇,帑藏日竭。昔漢武信求神仙之道,謂當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陛下通明,每所非笑。漢武有求于露,而由尚見非,陛下無求于露而空設之,不益于好而糜費功夫,誠皆圣慮所宜裁制也。
注解
當前的首要任務,應當是君臣上下齊心協力,共同籌謀劃策,精確計算國家府庫的收支狀況,做到量入為出,確保財政的穩健運行。我們應當深刻反思越王勾踐那樣滋養民眾、發展國力的策略,并擔憂我們可能還未能做到他那般盡心竭力。然而,反觀現今宮中尚方所制造的金銀器物,卻日益增多,工匠的勞役也從未停歇,奢侈浪費的風氣日益盛行,國家的財庫也日漸枯竭。
昔日漢武帝迷信神仙之道,認為應該得到云端之上的露水來配制玉屑,因此特地在宮中設立銅制仙人手掌以承接高處的露水。陛下您英明睿智,對這類荒誕之事常常嗤之以鼻。漢武帝因追求露水而遭人非議,而陛下您并無此等需求,卻空設銅掌,這不僅無益于國家的利益,反而浪費了人力物力,實乃不應有的靡費。這些都是陛下圣明裁斷之下,應當加以制止和削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