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讀史筆記·三國志】【名臣奏疏語錄篇三八】

王肅諫大興土木刑殺倉卒等事

背景

王肅其人。王肅,字子雍,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人,王朗之子。。王肅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采眾家,遍注群經。他對《尚書》、《詩經》、《儀禮》、《禮記》、《周易》等經典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并整理、注釋了《孔子家語》。歷任散騎黃門侍郎、中領軍等重要官職,加散騎常侍王肅在政治上忠誠正直,為曹魏政權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的學識和才能也深受曹魏君主的器重和信任。

奏疏背景。在曹魏景初年間,魏明帝曹睿大興宮室,如九龍殿、顯陽殿等,這些工程耗資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量農民被征調去從事宮殿建設等徭役,導致農田荒蕪,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糧食產量銳減,民眾生活困苦。而且政府在征發徭役時,往往不能按時兌現承諾,如原本說工程完成后就釋放民夫,但往往工程完成后又找借口繼續留用,這種失信行為加劇了民眾的不滿和怨恨。同時刑罰處置倉促。在此政治背景下民不聊生,冤假錯案頻發,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王肅于是寫下這篇奏疏勸阻魏明帝,他在奏疏中向皇帝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議,旨在減輕民眾負擔、恢復農業生產、維護社會穩定。包括減少徭役征發、按時釋放民夫、加強信用建設、保障司法公正等,都是針對當時社會問題的切實可行之策。

原文段一

景初間,宮室盛興,民失農業,期信不敦,刑殺倉卒。王肅上疏曰:“大魏承百王之極,生民無幾,干戈未戢,誠宜息民而惠之以安靜遐邇之時也。夫務畜積而息疲民,在于省徭役而勤稼穡。今宮室未就,功業未訖,運漕調發,轉相供奉。是以丁夫疲于力作,農者離其南畝,種谷者寡,食谷者眾,舊谷既沒,新谷莫繼。斯則有國之大患,而非備豫之長策也。今見作者三四萬人,九龍可以安圣體,其內足以列六宮,顯陽之殿,又向將畢,惟泰極已前,功夫尚大,方向盛寒,疾疢或作。“

注解

景初年間,曹魏政權大興土木,農民無法耕種田地,而政府未能恪守信用,頻繁征發徭役,且刑罰嚴苛,往往倉促行事,導致民怨四起。

王肅于是上疏進諫道:“大魏王朝承繼了歷代王朝的輝煌,但如今百姓數量稀少,戰亂尚未平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確實應該讓百姓得到休養生息,給予他們安寧與和平的時光。要想積蓄國力并安撫疲憊的民眾,關鍵在于減少徭役負擔,鼓勵農耕生產。然而,現在的情況是,宮殿尚未建成,各項工程仍在繼續,運輸和調配物資的任務繁重,需要層層輾轉供應。這導致成年男子疲于奔命,農民離開田地,耕種的人少而吃飯的人多。舊糧已經耗盡,新糧又無法及時接上,這是國家面臨的大患,絕非長久之計。我觀察到,目前參與宮殿建設的工匠和民夫已有三四萬人之多。九龍殿已經足夠安置圣上,其內部空間也足以容納六宮嬪妃。顯陽殿也即將竣工,唯獨泰極殿之前的工程還相當浩大。而眼下正值嚴冬,疾病可能隨時爆發。”

原文段二

“誠愿陛下發德音,下明詔,深愍役夫之疲勞,厚矜兆民之不贍,取常食廩之士,非急要者之用,選其丁壯,擇留萬人,使一期而更之,咸知息代有日,則莫不悅以即事,勞而不怨矣。計一歲有三百六十萬夫,亦不為少。當一歲成者,聽且三年。分遣其余,使皆即農,無窮之計也。倉有溢粟,民有余力:以此興功,何功不立?以此行化,何化不成?夫信之于民,國家大寶也。仲尼曰:‘自古皆有死,民非信不立。’夫區區之晉國,微微之重耳,欲用其民,先示以信,是故原雖將降,顧信而歸,用能一戰而霸,于今見稱。前車駕當幸洛陽,發民為營,有司命以營成而罷。既成,又利其功力,不以時遣。有司徒營其目前之利,不顧經國之體。臣愚以為自今以后,儻復使民,宜明其令,使必如期。若有事以次,寧復更發,無或失信。“

注解

“我衷心希望陛下能夠發出仁慈的旨意,頒布賢明的詔令,深切同情那些因勞役而疲憊不堪的工匠和民夫,深切體恤那些生活困苦的廣大百姓。裁去那些常食官糧的人,選取那些并非急需的費用,然后從民夫中挑選出身強力壯的人,只留下一萬人繼續工作,并規定他們按一定的期限輪換,讓他們知道休息和替換的日子就在眼前。這樣一來,他們便會樂于從事當前的工作,即使勞累也不會有所怨言。如果按一年來計算,全國范圍內可以動用的夫役數量達到三百六十萬,這個數字并不少。對于那些原本計劃一年內完成的工程,我們可以允許它們延長至三年。同時,將其他剩余的夫役分派回去從事農業生產,這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之計。當倉庫中糧食滿溢,民眾手中有余糧時,我們再興辦各項工程,還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呢?我們再用這樣的政策來教化百姓,還有什么不能實現的呢?

信用對于民眾來說,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孔子曾說:‘自古以來人總有一死,但民眾如果沒有信用就無法立足。’即使是小小的晉國和微不足道的重耳,在想要動用民眾時,也是先以信用來昭示他們。因此,即使原國即將投降,重耳也因信守承諾而贏得了民心,最終能夠一戰而稱霸諸侯,至今仍然被人們稱頌。

回想起之前陛下前往洛陽時,曾征發民眾修建營寨,有關部門承諾營寨建成后就會釋放民眾。然而,營寨建成后,卻又因貪圖他們的勞力而不按時釋放。有的司徒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國家的長遠利益。我愚昧地認為,從今以后,如果再要征發民眾,應該明確發布命令,確保他們的工作期限得到遵守。如果確實有緊急事務需要再次征發,也應該重新發布命令,而不是違背原先的承諾。”

原文段三

”凡陛下臨時之所行刑,皆有罪之吏,宜死之人也。然眾庶不知,謂為倉卒。故愿陛下下之于吏而暴其罪。鈞其死也,無使污于宮掖而為遠近所疑。且人命至重,難生易殺,氣絕而不續者也,是以圣賢重之。孟軻稱殺一無辜以取天下,仁者不為也。漢時有犯蹕驚乘輿馬者,廷尉張釋之奏使罰金,文帝怪其輕,而釋之曰:‘方其時,上使誅之則已。今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之,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臣以為大失其義,非忠臣所宜陳也。廷尉者,天子之吏也,猶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反可以惑謬乎?斯重于為己,而輕于為君,不忠之甚也。周公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言猶不戲,而況行之乎?故釋之之言不可不察,周公之戒不可不法也。”又陳“諸鳥獸無用之物,而有芻谷人徒之費,皆可蠲除”。

注解

“凡是陛下臨時決定執行的刑罰,都是針對有罪的官吏和應當處死的人。然而,普通民眾并不了解內情,往往誤以為這些刑罰是倉促而隨意的。因此,我懇請陛下將案件交給官吏審理,并公開罪犯的罪行,讓他們接受公正的審判。即使他們最終難逃一死,也不要讓他們在宮中秘密受刑,以免引起遠近百姓的猜疑和不安。

人的生命是至為寶貴的,一旦失去就無法復生,因此圣賢之人都非常重視生命。孟子曾說:‘為了奪取天下而殺死一個無辜的人,即使是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做。漢朝時,有人觸犯皇帝車駕的儀仗隊并驚嚇了御馬,廷尉張釋之奏請只罰他繳納罰金。文帝覺得處罰太輕了,但張釋之解釋說:‘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如果陛下立即下令處死他也就罷了。但現在案件已經交到廷尉這里來處理了。廷尉是天下公平正直的象征,如果廷尉的判決一旦有所偏頗,那么天下人都會以此為標準來衡量法律的輕重緩急,百姓將無所適從。’然而,我認為張釋之的解釋大錯特錯,這不是忠臣該說的話。廷尉是天子的官吏,尚且不可以不公平處事,何況是天子呢,難道可以做出讓人疑惑錯謬的事嗎?這是把自己看的很重,而輕視國君,是極其不忠誠的。

此外,周公曾說:‘天子不能開玩笑,一言既出就要被史官記載下來、樂師傳唱開來、士大夫稱頌下去。’言語尚且不能隨便開玩笑,更何況是行動呢?因此,張釋之的話不可不仔細審查,周公的告誡更是我們應該效法的準則。

另外關于那些無用的鳥獸以及飼養它們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我建議陛下將這些無用的鳥獸以及相關的費用全部免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兴安县| 灵石县| 英超| 五大连池市| 冀州市| 滨州市| 曲周县| 武隆县| 班玛县| 福建省| 望城县| 永仁县| 古浪县| 民丰县| 苗栗县| 广南县| 大荔县| 蒲江县| 济南市| 翁源县| 南和县| 教育| 志丹县| 疏附县| 怀柔区| 佛坪县| 公安县| 抚顺市| 鹤庆县| 靖安县| 丁青县| 贵定县| 桐城市| 临西县| 城口县| 梅河口市| 黔东| 南乐县| 个旧市|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