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幹(同干)勸說馬騰連曹抗袁
背景
傅幹其人。字彥材,北地泥陽(今陜西耀縣東南)人,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將領,也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傅玄的父親。建安年間為丞相參軍、倉曹屬。官至扶風太守。
事件背景。建安七年(202年),袁紹殘余勢力與馬騰、韓遂等人勾結,傅干成功勸說馬騰放棄與袁紹殘余勢力合作,轉而與曹操聯手。這一行動對曹操穩定關右局勢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段一
袁尚遣高幹、郭援將兵數萬人,與匈奴單于寇河東,遣使與馬騰、韓遂等連和,騰等陰許之。傅幹說騰曰:“古人有言‘順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誅暴亂,法明國治,上下用命,有義必賞,無義必罰,可謂順道矣。袁氏背王命,驅胡虜以陵中國,寬而多忌,仁而無斷,兵雖強,實失天下心,可謂逆德矣。今將軍既事有道,不盡其力,陰懷兩端,欲以坐觀成敗,吾恐成敗既定,奉辭責罪,將軍先為誅首矣?!庇谑球v懼。
注解
袁尚派遣高幹、郭援率領數萬大軍,聯合匈奴單于一同侵犯河東地區,并派遣使者與馬騰、韓遂等人聯絡,尋求結盟,馬騰等人私下里答應了袁尚的請求。此時,傅幹向馬騰進言道:“古人有云,‘順應道義者昌盛,違背道德者滅亡’。曹操現今尊奉天子,討伐暴亂,法律嚴明,國家治理有序,上下一心,遵令行事。他對于有義之舉必定獎賞,對于無義之行則必定懲罰,這無疑是順應了道義。反觀袁氏一族,他們違背天子的命令,驅使胡人侵擾中原,他們表面上寬宏大量卻多疑猜忌,看似仁慈卻優柔寡斷,雖然兵力強大,但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天下人的心,這顯然是違背了道德。如今將軍您既然已經選擇了追隨有道之君,卻不全力以赴,反而暗中首鼠兩端,意圖坐觀勝敗,我擔心等到勝負已成定局之時,曹操將會依據道義來問責,到時將軍您恐怕會首當其沖,成為被問罪的首要人物。”聽了傅幹的話,馬騰心中感到恐懼。
原文段二
幹又曰:“智者轉禍為福。今曹公與袁氏相持,而高幹、郭援獨制河東,曹公雖有萬全之計,不能禁河東之不危也。將軍誠能引兵討援,內外擊之,其勢必舉。是將軍一舉,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將軍。將軍功名,竹帛不能盡載也。唯將軍審所擇!”騰曰:“敬從教。”于是遣子超將精兵萬余人,并將遂等兵,與鐘繇會擊援等,大破之。
注解
傅幹接著說道:“智者能夠轉禍為福。如今曹操與袁氏勢力正相持不下,而高幹、郭援卻獨自控制著河東地區。曹操即使有萬全之策,也難以確保河東不受威脅。將軍您如果能親自率領軍隊討伐郭援,與曹軍內外夾擊,那么這場戰役的勝利就勢在必得。這樣一來,將軍您的一舉一動,不僅斬斷了袁氏的臂膀,還解除了河東地區的危機,曹操必定會深深感激并敬重將軍的恩德。將軍的功勛與名聲,即便是用竹簡和帛書也難以完全記載下來。請將軍慎重考慮并做出明智的選擇!”馬騰聽后,恭敬地回答道:“我敬遵您的教誨?!庇谑牵R騰派遣兒子馬超率領精銳士兵一萬余人,并聯合韓遂等部的兵力,與鐘繇的軍隊會合,共同出擊高幹、郭援等人,最終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