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夔(kui)諫曹操制度與稅收需因地而異
背景
何夔其人。何夔,字叔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漢末天下大亂之際,他選擇避亂于淮南地區,為袁術所留。后歸鄉里,曹操辟何夔為司空掾屬(協助司空工作,參與國家政務決策)。不久遷地方太守,在治理地方和討伐盜賊方面也有顯著成就,他曾任長廣、樂安太守,成功討平并招撫了長廣、牟平兩縣和樂安的盜賊。曹丕為太子后,何夔的仕途更加順暢。他先后擔任太子少傅、太子太傅等重要職務,成為曹丕的得力助手和名正言順的師傅。曹丕對他非常敬重,后因病辭官。
上疏背景。當時何夔剛剛擔任長廣太守,長廣地方偏遠,還有盜賊為亂,何夔剛剛平定盜賊,百姓生產力還沒有完全恢復,認為此時不應該按照和其他地方的統一標準來征收賦稅,因此給曹操寫下這封諫書。對長期處于戰亂中的百姓實行安撫政策,先大力著手恢復老百姓的生產力,而不是用嚴刑峻法來約束他們,用沉重的賦稅來壓迫他們。這一建議對穩定地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原文段一
遷長廣太守。郡濱山海,黃巾未平,豪杰多背叛,袁譚就加以官位。長廣縣人管承,徒眾三千余家,為寇害。議者欲舉兵攻之。夔曰:“承等非生而樂亂也,習于亂,不能自還,未被德教,故不知反善。今兵迫之急,彼恐夷滅,必并力戰。攻之既未易拔,雖勝,必傷吏民。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煩兵而定。”乃遣郡丞黃珍往,為陳成敗,承等皆請服。夔遣吏成弘領校尉,長廣縣丞等郊迎奉牛酒,詣郡。
牟平賊從錢,眾亦數千,夔率郡兵與張遼共討定之。東牟人王營,眾三千余家,脅昌陽縣為亂。夔遣吏王欽等,授以計略,使離散之。旬月皆平定。
注解
何夔被調任為長廣太守。長廣郡地處濱海與山區之間,當時黃巾之亂尚未平息,許多豪杰之士因此選擇背叛朝廷,而袁紹的兒子袁譚則趁機在此地授予他們官職。長廣縣有一個名叫管承的人,他聚集了三千多戶民眾,成為當地的禍害。對于如何處置管承,眾人商議欲舉兵攻打。然而,何夔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說:“管承等人并非天生就喜歡作亂,而是由于長期生活在混亂之中,無法自我回歸正軌,他們未曾受到德政教化,因此不知道回歸善良之道。如果我們現在用武力逼迫他們,他們害怕被消滅,定會拼死抵抗。這樣一來,我們攻打他們不僅難以迅速取勝,即使勝利了,也必然會造成官吏和民眾的傷亡。不如我們慢慢地用恩德去感化他們,讓他們有機會自我反省,這樣或許可以不動用兵力就解決問題?!?
于是,何夔派遣郡丞黃珍前往管承處,向他陳述利害得失,最終管承等人表示愿意歸服。隨后,何夔又派遣官吏成弘帶領校尉前往,長廣縣的官員們親自到郊外迎接,并獻上牛酒以示敬意,隨后一同前往郡府。
另外,牟平縣有一個名叫從錢的賊寇,其部眾也有數千人,何夔率領郡兵與張遼共同將其平定。而東牟縣則有一個名叫王營的人,他聚集了三千多戶民眾,脅迫昌陽縣一同作亂。何夔得知后,派遣官吏王欽等人前往,向他們傳授計策,使其內部離散。不出一個月,東牟縣的叛亂也被平定。
原文段二
是時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夔以郡初立,近以師旅之后,不可卒繩以法,乃上言曰:“自喪亂已來,民人失所,今雖小安,然服教日淺。所下新科,皆以明罰敕法,齊一大化也。所領六縣,疆域初定,加以饑饉,若一切齊以科禁,恐或有不從教者。有不從教者不得不誅,則非觀民設教隨時之意也。先王辨九服之賦以殊遠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亂,愚以為此郡宜依遠域新邦之典,其民間小事,使長吏臨時隨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順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業,然后齊之以法,則無所不至矣?!?
太祖從其言。征還,參丞相軍事。海賊郭祖寇暴樂安、濟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長廣有威信,拜樂安太守。到官數月,諸城悉平。
注解
當時,曹操剛開始制定新的法規,并下達到各州郡執行,同時還征收租稅和綿絹等物資。何夔考慮到長廣郡剛剛建立,且近期又經歷了戰亂,民眾尚未安定,不宜立即用嚴苛的法律來約束他們。于是,他上書言道:
“自從戰亂以來,百姓流離失所,雖然現在稍有安定,但接受教化的時間還很短。朝廷所頒布的新法規,都是為了明確懲罰、整頓法紀,以實現國家的統一治理。然而,我所管轄的六個縣,疆域剛剛劃定,加之又遭遇饑荒,如果一概用嚴格的科條禁令來約束,恐怕會有人因無法遵守而觸犯法律。對于這些不守法的人,如果不得不施以懲罰,那就違背了觀察民情、設立教化、順應時勢的初衷。古代圣明的君主,會根據距離京城的遠近來劃分不同的賦稅標準,也會根據社會的治亂情況來制定輕重不同的刑罰。我認為,長廣郡應當被視為遠方的新領土,按照對待新邦的典章制度來治理。對于民間的一些小事,應該讓地方長官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既要遵循國家的正法,又要順應百姓的心愿。等到三年之后,百姓安居樂業了,再全面推行法規,那時就會無所不通了。”
曹操采納了何夔的建議。后來,何夔被征召回京,參與丞相府的軍事事務。當時,海賊郭祖在樂安、濟南一帶肆虐,州郡官員深受其苦。曹操因為何夔之前在長廣郡有威望和信義,便任命他為樂安太守。何夔到任僅數月,就平息了各城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