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范張承兄弟語錄
背景
張范,字公儀,河內修武人也。祖父歆,為漢司徒。父延,為太尉。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辭不受。性恬靜樂道,忽于榮利,征命無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
張范張承出身于世家大族,祖父和父親都做過東漢三公。在三國中的知名度并不高,兄弟二人都恪守忠貞,高風亮節的道德品質值得我們后世之人學習。袁術圖謀竄逆,問計于張承,張承毫不顧忌,曉之以大義,提出“”袁術不聽,最后破滅。張范在為官期間更是清廉愛民,“救恤窮乏,家無所余,中外孤寡皆歸焉”。每每讀來不僅敬仰古人清爽通透的處世之道。
原文段一
袁術備禮招請,范稱疾不往,術不強屈也。遣承與相見,術問曰:“昔周室陵遲,則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漢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廣,士民之眾,欲徼福齊桓,擬跡高祖,何如?”承對曰:“在德不在強。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由匹夫之資,而興霸王之功,不足為難。若茍僭擬,干時而動,眾之所棄,誰能興之?”術不悅。是時,太祖將征冀州,術復問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數千,敵十萬之眾,可謂不量力矣!子以為何如?”承乃曰:“漢德雖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挾天子以令天下,雖敵百萬之眾可也?!毙g作色不懌,承去之。
注解
袁術備下厚禮邀請張范,張范卻聲稱自己生病不能前往,袁術也并未強行要求他屈就。讓弟弟張承去見袁術,袁術問道:“昔日周王室衰微,便有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霸主興起;秦朝失去政道,漢朝便接續其統。如今我袁術擁有廣袤的土地和眾多的士民,想要效仿齊桓公的福祉,追蹤漢高祖的足跡,你看如何?”張承回答道:“關鍵在于德行而非強權。如果能以德行來順應天下人的愿望,即便出身微賤,也能成就霸王之業,這并不困難。但如果只是僭越本分,違背時勢而動,終將被眾人所拋棄,誰又能助其興起呢?”袁術聽后心中不悅。
當時,曹操正準備征討冀州袁紹,袁術再次向張承問道:“如今曹操打算用他那疲憊不堪的數千士兵,去對抗擁有十萬大軍的敵人,這豈不是不自量力嗎?你認為如何?”張承回答說:“漢朝的德運雖然有所衰退,但天命尚未改變。如今曹操挾持天子以號令天下,即便是面對百萬大軍,也能應對自如?!痹g聽后臉色大變,非常不高興,張承于是辭別離去。
原文段二
張范子陵及承子戩為山東賊所得,范直詣賊請二子,賊以陵還范?!吨x曰:“諸君相還兒厚矣。夫人情雖愛其子,然吾憐戩之小,請以陵易之。”賊義其言,悉以還范。太祖自荊州還,范得見于陳,以為議郎,參丞相軍事,甚見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與世子居守。太祖謂文帝:“舉動必咨此二人。”世子執子孫禮。救恤窮乏,家無所余,中外孤寡皆歸焉。贈遺無所逆,亦終不用,及去,皆以還之。
注解
張范的兒子張陵以及張承的兒子張戩被山東的賊寇所俘獲。張范直接前往賊寇的營地請求釋放。賊寇被張范的誠意所動,于是先將張陵歸還給了張范。
張范感激之余,卻向賊寇表示:“諸位能歸還我的兒子,我已經深感厚意。但是,雖然人們都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我也非常憐愛張戩年幼,因此我請求用我的兒子張陵來交換張戩。”賊寇被張范這種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所感動,認為他的話很講義氣,于是將張陵和張戩都歸還給了他。
后來,曹操從荊州返回,張范有機會在陳地拜見曹操。曹操對張范非常賞識,任命他為議郎,并讓他參與丞相府的軍事事務,對他表現出極高的敬重。每當曹操外出征伐時,他都會留下張范和邴原,讓他們與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后方。曹操還特意囑咐曹丕:“你的所有舉動都必須咨詢這兩個人。”曹丕也對他們執以子孫之禮,表現出極大的尊敬。
張范不僅忠誠于國家,還非常關心民間疾苦。他樂于救助和撫恤貧困匱乏之人,家中幾乎沒有留下多余的財物,但無論是朝中還是民間的孤寡之人,都愿意投奔到他那里尋求幫助。對于別人的饋贈,他從不拒絕,但也從不使用,等到離開時,他都會將所贈之物原封不動地歸還給人家。張范的這種高尚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