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讀史筆記·三國志】【名臣奏疏語錄篇二二】
- 名稱奏疏語錄三國志
- 于文淵
- 1069字
- 2024-07-29 21:48:33
荀彧諫曹操置九州
背景
曹操在擊潰袁紹后于建安九年攻占了鄴城,并擔任了冀州牧,想恢復古代制度將天下劃分為九州,這一制度帶來的效果是冀州的地盤會增大數(shù)倍,勢力范圍甚至到了當時還割據(jù)一方的州郡。荀彧認為這種做法會使人心不安,不利于對其他諸侯各個擊破。于是勸諫曹操不要在戰(zhàn)亂的時候恢復九州制度,應當?shù)忍煜路€(wěn)定了再議。荀彧的建議可謂是老成謀國之言,曹操只看到了重置九州之后的短期利益,而沒考慮到這一舉動的深遠影響,荀彧的見解深刻獨到,曹操能用荀彧的策略也可見是難得的雄主。
原文
九年,太祖拔鄴,領冀州牧。或說太祖“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制者廣大,天下服矣”。太祖將從之,彧言曰:“若是,則冀州當?shù)煤訓|、馮翊、扶風、西河、幽、并之地,所奪者眾。前日公破袁尚,禽審配,海內(nèi)震駭,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眾也。今使分屬冀州,將皆動心。且人多說關右諸將以閉關之計,今聞此,以為必以次見奪。一旦生變,雖有守善者,轉(zhuǎn)相脅為非,則袁尚得寬其死,而袁譚懷貳,劉表遂保江、漢之間,天下未易圖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復舊京,南臨荊州,責貢之不入,則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議古制,此社稷長久之利也。”太祖遂寢九州議。
注解
建安九年,曹操攻克鄴城,并擔任了冀州牧一職。當此之時,有人向曹操進言:“應該恢復古制,重設九州,如此一來,冀州所統(tǒng)轄的地域?qū)O為遼闊,足以令天下人心悅誠服。”太祖初聞此議,頗覺有理,正欲采納。
荀彧勸阻道:“若真如此行事,冀州勢必將囊括河東、馮翊、扶風、西河、幽州、并州等地,此舉必將觸動多方利益,招致眾多不滿。想前日您剛破袁尚,擒獲審配,四海之內(nèi)為之震動,人心惶惶,各地諸侯無不擔憂自身疆土與兵馬的安全。若此時再將大片土地劃歸冀州,定會引發(fā)眾人心生不安。
再者,關右地區(qū)的將領們本就多有閉關自守之議,若聞此消息,定會以為我軍將逐一剝奪其領地,進而心生反意。一旦局勢有變,即便是那些原本只愿保衛(wèi)自身領土的將領,也可能會在相互脅迫之下,做出錯誤的決定(與其他人一起反叛攻打曹操)。屆時,袁尚或可逃脫一死,袁譚亦可能心生貳志(袁尚、袁譚均為袁紹之子,曹操雖破袁紹,袁紹死后其子仍然擁兵拒曹),劉表更將穩(wěn)固其江、漢之間的地盤,如此一來,天下局勢將更加難以圖謀。
因此,臣懇請主公先急引大軍,平定河北之地,穩(wěn)固后方根基。隨后,再著手修復長安舊都,揮師南下,直指荊州,以天子之名責問其不朝貢之過。如此,天下人自會明了主公之公心與大義,人心自安。待天下大定之日,再議恢復古制之事,方為社稷長久之利也。”
曹操聽后,深以為然,遂擱置了重設九州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