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讀史筆記·三國志】【名臣奏疏語錄篇一三】

田豐論持久戰

背景

袁紹準備大舉討伐曹操,精兵猛將,傾巢而出。袁紹謀臣田豐認為曹操雖然兵力雖少,但他善于用兵,且戰術變化多端,因此不應輕視。他建議袁紹采取持久戰的策略,利用袁紹的地理優勢和兵力優勢,大力發展農業和軍事,然后選出精銳部隊,伺機出擊,擾亂曹操的統治區域,這樣不出兩年就可將曹操拖垮。然而袁紹非但不聽勸諫,還是在一意孤行慘敗后惱羞成怒,竟然殺田豐泄憤。陳壽言: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于羽遠矣!

原文段一

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系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于色,而內多忌害,皆此類也。

注解

當初,袁紹準備南下之征討曹操時,田豐向他進言道:“曹公善于用兵,戰術多變,兵力雖少,但不容輕視。我們不如采取持久戰術來對付他。將軍您坐擁山河之固,擁有四州之眾的兵力,對外可以結交英雄豪杰,對內則應致力于農耕與戰備。隨后,選拔精銳部隊,分兵出奇制勝,乘虛而入,不斷騷擾河南地區。敵人若救右邊,我們就攻打他的左邊;若救左邊,我們就攻打他的右邊,使敵人疲于奔命,百姓無法安居樂業。這樣,我們還未疲勞,敵人卻已經困乏。不出兩年,就可以穩操勝券了。如今您放棄這穩操勝券的策略,而決定通過一戰來決定勝負,如果戰事不如預期,后悔就來不及了。”然而,袁紹并未采納田豐的建議。田豐懇切地再次進諫,卻惹得袁紹大怒,認為他在動搖軍心,于是將其囚禁。

袁紹的軍隊戰敗后,有人對田豐說:“您一定會受到重視的。”田豐卻嘆息道:“如果軍隊打了勝仗,我或許能保全性命;但如今軍隊敗了,我恐怕難逃一死。”袁紹回來后,對身邊的人說:“我當初沒有聽從田豐的話,果然被他恥笑了。”于是,他下令將田豐殺害。袁紹外表寬宏儒雅,有度量,喜怒不形于色,然而內心卻多疑善忌,此類事情便是明證。

田豐的建議和沮授的三年疲曹戰略不謀而合,但袁紹過于自大,認為統領數倍于曹操的軍隊必能殄滅曹操,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正確建議。

原文段二

孫盛曰: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則霸王之業隆;臣奉暗后,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于所事,慮不存己。夫諸侯之臣,義有去就,況豐與紹非純臣乎?《詩》云“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言去亂邦,就有道可也。

注解

孫盛(東晉時期史學家)言道:田豐、沮授之謀略,縱使張良、陳平再生,又怎能超越?因此君主貴在明察人才,臣子亦則需要審慎選擇君主。君主若重用忠良之士,則霸王之業得以興盛;臣子若侍奉昏庸之主,則覆亡之禍不遠矣。存亡榮辱,往往由此而定。田豐深知袁紹將敗,敗則自身亦難逃一死,然他仍甘愿冒死進諫,以盡忠規,此乃烈士對所事之義無反顧,不考慮個人安危。然而諸侯之臣,于道義上有去就的選擇,更何況田豐與袁紹之間,并非純粹的君臣關系乎?《詩經》有云:“逝將去汝,適彼樂土。”意即離去亂世之邦,尋求有道之樂土,此乃明智之舉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南木林县| 钟祥市| 武陟县| 台山市| 梅河口市| 卓资县| 龙州县| 通辽市| 个旧市| 平顶山市| 阿拉尔市| 巨野县| 连南| 右玉县| 枣阳市| 牙克石市| 芜湖市| 临湘市| 从化市| 建德市| 安徽省| 左云县| 霍山县| 昌邑市| 同德县| 石城县| 白城市| 马鞍山市| 淄博市| 潜江市| 淮南市| 陵川县| 榕江县| 凤冈县| 渭源县| 台山市| 扎兰屯市| 三河市| 富川|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