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讀史筆記·三國志】【名臣奏疏語錄篇一二】

陳琳討曹檄文

背景

袁紹決定出兵攻打曹操,臨行前命陳琳作《討曹檄文》,又名《為袁紹檄豫州文》。陳琳以犀利之筆鋒,將袁紹之德望與曹操之奸邪,進行了鮮明而深刻的對比,精準捕捉時代脈搏與士人情懷,直擊曹操之非正義行徑。他痛批曹操家世微末,品行齷齪,非但無治國安邦之才,反行逆天悖道之事——挾持天子,操縱朝政,橫行霸道,擅殺忠良,其暴行累累,罄竹難書。更甚者,盜掘古墓,褻瀆先賢,忘恩負義,其罪惡滔天,人神共憤。

陳琳以慷慨激昂之辭,痛陳利害,告誡豫州及四方百姓,曹操之禍,已危及社稷根本,民不聊生。應當順應天命,攜手并肩,共襄義舉,從內而外,配合袁紹大軍,誓將奸賊曹操剿滅?!队懖芟摹啡臍鈩莅蹴纾缃颖简v,不可遏制;言辭犀利,字字珠璣,直擊要害。駢散結合,既有古雅之風,又不失流暢之美,有骨鯁之氣而又文采斐然,讀來令人熱血沸騰,振聾發聵,歷來傳為名篇。

原文段一

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

曩者(之前),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污辱至今,永為世鑒。及臻呂后季年,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趙、梁;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內寒心。于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誅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

注釋

我聽聞圣君于危難之際,謀定而后動,以平亂世;忠臣則于災禍之前,深思熟慮,以穩固社稷。故非凡之人現,而后非凡之事起;非凡之事成,方顯非凡之功勛。所謂非常,即是凡夫俗子難以臆測之境。

昔強秦之主昏庸,趙高專權,朝政淪喪,世人皆受其迫,敢怒而不敢言。終至望夷宮變,秦室覆滅,遺臭萬年,成為后世之警戒。

及至呂后末年,呂祿、呂產二人把持朝政,擅權專政,內外兵馬皆在其掌握之中,國事家事皆由其決斷,上下失序,民心盡失,四海之內,無不寒心。于是,絳侯周勃、朱虛侯劉章等忠勇之士,憤然而起,誓除奸佞,擁立太宗孝文皇帝,使漢室得以中興昌隆,二人之名亦永載史冊,成為大臣忠勇立功之楷模。

這段文字將曹操比作趙高、呂祿、呂產等亂政奸臣,而袁紹自然是西漢時期匡扶社稷的周勃、劉章。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陳琳上來就先敘述有奸臣作亂必然要有匡扶社稷的能臣出現才不至于國家傾覆,為袁紹討伐曹操做了鋪墊。

原文段二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丐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丑,本無懿德;票狡鋒協,好亂樂禍。

幕府昔統鷹揚,掃除兇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于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故遂與操同諮合謀,授以裨師,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輕進易退,傷夷折衂,數喪師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銳,修完補輯,表行東郡,領兗州刺史,被以虎文,獎?威柄,冀獲秦師一克之報。而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

注解

司空曹操,其祖中常侍曹騰,昔日與左悺、徐璜之流共為朝野之蠹,貪婪無度,橫行霸道,敗壞人倫,荼毒百姓;其父曹嵩,出身卑微,依附權勢,以不正當手段謀取高位,滿載金銀珠寶,賄賂權門,竊據國家要職,動搖社稷之根本。曹操身為宦官之后,本乏高尚品德,狡黠多變,好興風作浪,樂見天下紛擾。

我主袁紹統領豪杰,秉持正義,英勇無畏,志在掃清天下奸邪之輩;后來遇董卓侵凌朝廷,肆虐國家。于是袁將軍挺劍擊鼓,號令四方,廣招天下英雄,唯才是舉。因此曾與曹操共商大計,委曹操以副將之職,本以為他可堪重任。但曹操實則短視淺薄,魯莽輕進,導致將士傷亡慘重。袁將軍屢遣精銳,修復戰備,薦曹操領東郡,任兗州刺史,并賜以虎符,加封權威,期望曹操能如像秦國將軍孟明視一樣將功贖罪。豈料曹操得勢忘形,專橫跋扈,肆意行兇,掠奪百姓,摧殘賢良,陷害忠善。其行為之惡劣,實乃天理所不容。

原文段三

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于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幕府惟強干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于兗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會鑾駕返旆,群虜寇攻。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離局;故使從事中郎徐勛,就發遣操,使繕修郊廟,翊衛幼主。操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臺,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刑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僚鉗口,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

注解

前任九江太守邊讓,乃一代俊彥,才情橫溢,名動四海,其性剛正不阿,直言無諱,未嘗稍事諂媚。然不幸為曹操所嫉,竟遭橫禍,身首異處,懸首示眾,其妻女二人亦慘遭毒手。此舉激起朝野公憤,民怨沸騰,致使人心離散,一呼百應,徐州之戰失利,疆土淪于呂布之手,曹操倉皇東遁,幾無立錐之地。

袁將軍秉持扶危濟困、懲惡揚善之志,洞悉呂布之反復無常,遂興義兵,討伐逆賊。戰鼓雷動,金戈鐵馬間,呂布敗北,曹操得以脫險,官復原職。雖言袁將軍于兗州百姓未施深恩,然對曹操而言,實乃再造之恩,不可或忘。

后漢帝從長安返回洛陽,群賊蜂起,朝政不綱。當時冀州邊患頻仍,外族侵擾,內憂外患交織。袁將軍遣從事中郎徐勛為使,諭令曹操修繕宗廟,護衛幼主。但曹操非但未盡忠職守,反借機擅權,鳩占鵲巢,玷污宮闈,使法紀蕩然。曹操一人身兼數職,朝政獨攬,爵賞刑殺,皆出其口。親者榮寵五族,仇者滅其三族,公議者明誅,腹誹者暗殺,人們道路以目,百官噤聲。尚書徒具虛名,公卿有名無實,朝綱廢弛至此,實乃國家之不幸也!

原文段四

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并,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又議郎趙彥,忠諫直言,義有可納,是以圣朝含聽,改容加飾。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擅收立殺,不俟報聞。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寶。至令圣朝流涕,士民傷懷!

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殄國害民,毒流人鬼!加其細致慘苛,科防互設;繒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于操為甚!

注解

前太尉楊彪,位極人臣,歷仕司馬、司徒、司空之尊,德高望重。然曹操因私怨微隙,竟妄加誣構,施以非刑,鞭撻并施,肆行暴虐,蔑棄律法于不顧。又有議郎趙彥,忠貞鯁直,諫言切中時弊,朝野咸稱其是,故蒙圣恩嘉賞,爵祿加身。然曹操包藏篡逆之心,恐諫言阻其奸謀,遂擅捕趙彥,秘而不宣于天子,竟至枉殺無辜。

再者梁孝王,乃先帝手足,其陵寢之尊,松柏蒼翠,桑梓蔥郁,莊嚴肅穆,為天下所尊仰。而曹操悍然率軍,親臨發掘,棺槨崩裂,尸骨暴露,金寶劫掠一空,致使朝廷哀慟,萬民感傷。徐州之戰,曹操縱火焚屋,掘墓暴尸,梁孝王陵寢亦遭波及,而曹操竟置若罔聞,更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之職,以掩其惡行。所過之處,劫掠成風,墳墓無全,高官顯爵之下,行桀紂之暴,禍國殃民,毒溜人鬼。加之橫征暴斂,疑忌成性,羅網布于田野,陷阱塞于道路,百姓舉手投足間,皆觸其網,踏其陷阱。是以兗、豫之地,民不聊生,京都之內,怨聲載道。遍覽古今典籍,所載貪殘虐烈之臣,未有如曹操之甚者。彼之惡行,罄竹難書,實乃人神共憤,天地不容。

原文段五

幕府方詰外奸,未及整訓;加緒含容,冀可彌縫。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梁,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裊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孫瓚,強寇桀逆,拒圍一年。操因其未破,陰交書命,外助王師,內相掩襲。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濟。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

今乃屯據敖倉,阻河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車之隧。幕府奉漢威靈,折沖宇宙;長戟百萬,胡騎千群;奮中黃、育、獲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濟、漯;大軍泛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后:雷震虎步,若舉炎火以焫飛蓬,覆滄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滅者哉?

注解

當袁將軍遠赴邊疆,征討叛賊之際,未及深訓曹操,心存寬宥之念,冀望其能自省收斂。然曹操豺狼之性,潛藏禍心,竟欲圖謀國之大柱,孤立漢室天子,殘害忠良之士,自詡為亂世之梟雄。往昔,袁將軍北定公孫瓚之時,公孫亦為一時巨寇,堅守歲余。曹操窺伺其間,乘袁將軍未竟全功,陰謀假借天子之名,行偷襲袁將軍之實,遂引兵至黃河之畔,欲渡而未果,恰逢公孫瓚敗亡,曹操之計遂挫,野心未遂。

現在曹操屯兵敖倉,依黃河為天塹,妄圖以螳臂當車之勇,阻我百萬雄師。袁將軍秉持漢室之托,威震四海,麾下甲士百萬,驍騎如云,勇士若中黃、夏育、烏獲之屬,良弓勁弩,無堅不摧。并州之師跨太行以馳,青州之眾濟濟漯水而進,大軍渡河為先聲;荊州之兵自宛葉而出,以為后援。四方猛士云集,兵臨城下,其勢如烈火燎原,滄海傾覆澆炭,何敵不摧,何堅不破?

原文段六

又操軍吏士,其可戰者,皆出自幽、冀,或故營部曲,咸怨曠思歸,流涕北顧。其余兗、豫之民,及呂布、張楊之余眾,覆亡迫脅,權時茍從;各被創夷,人為仇敵。若回旆方徂,登高岡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啟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圣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沖之勢。方畿之內,簡練之臣,皆垂頭搨翼,莫所憑恃;雖有忠義之佐,脅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

注解

再者,觀曹操麾下將士,其英勇善戰者,多源自幽州、冀州之地,或昔日部曲舊將,皆心懷故土,思鄉情切,北望之時,無不淚眼婆娑。至于兗州、豫州之民,以及呂布、張楊殘部,皆因戰敗被迫,權宜之計,勉強從之;彼等身心俱創,彼此間更添仇怨。若我軍能適時回師,占據高地,擂鼓而呼,揮舞白旗以示歸降之路,則敵軍必將土崩瓦解,無需血刃,即可收服。

當此之時,漢室衰微,綱紀廢弛,朝廷之內,竟無一忠誠賢良之臣能為輔弼,更無勇猛善戰之將可御外侮。京畿之內,雖有經選拔之良臣,亦皆垂頭喪氣,無所依托;即便有忠義之士,欲展其志節,然受制于殘暴奸臣之手,又豈能如愿以償?

原文段七

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外托宿衛,內實拘執。懼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腦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

操又矯命稱制,遣使發兵。恐邊遠州郡,過聽給與,違眾旅叛,舉以喪名,為天下笑,則明哲不取也。

注解

曹操更以精銳部曲七百,環伺皇宮,外稱宿衛之責,實則行幽禁之實,其篡逆之心,昭然若揭,令人憂懼。此誠為忠臣捐軀報國、烈士建功立業之關鍵時刻,吾輩豈能懈怠,當奮勇向前,以彰正義!

曹操又假借天子之名,矯詔發兵,企圖操控四方。然邊遠之州郡,若輕信其言,妄行給與,必將導致眾叛親離,喪名失節,成為天下笑柄。此等不智之舉,明智之士斷不會取之。

到這里就比較厲害了,上兵伐謀,其次伐交。陳琳先斷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表明凡是朝廷發布的詔書,都是曹操矯詔發的,你們不要相信,聽從曹操發的虛假詔書會被天下人恥笑!

原文段八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進。書到荊州,便勒現兵,與建忠將軍協同聲勢。州郡各整義兵,羅落境界,舉武揚威,并匡社稷:則非常之功于是乎著。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難。如律令。

注解

即日起,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四路大軍齊頭并進,共討國賊。此書送達荊州之時,望即刻整備現有兵力,與袁將軍攜手并進,共振聲威。各州郡亦應迅速集結義兵,嚴守疆界,展示武力,彰顯威嚴,共同匡扶社稷,則非凡之功業,必將于此時彰顯于世。

凡能擒獲曹操首級者,將封為五千戶侯,并賞賜錢五千萬。對于投降的曹操部曲、偏將、裨將、校尉及各級官吏,一律不予追究,以示寬宏。吾等應廣施恩信,頒布獎賞,昭告天下,使眾人皆知朝廷正處于危難之中,需共赴國難。此令如律,違者必究!

這篇檄文氣勢磅礴,辭藻華麗,讀起來振奮人心,無怪當時曹操讀完拍案叫絕。但其中不乏誣陷過激之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陳琳之檄豫州,壯有骨鯁,雖奸閹攜養,章密太甚,發丘摸金,誣過其虐;然抗辭書釁,皦然露骨,敢矣攖曹公之鋒,幸哉免袁黨之戮也。”

大意是說,陳琳的這篇檄文,氣勢雄壯且言辭剛直有力。盡管文中對曹操(雖然曹操并非宦官,但這里可能是對其出身背景的貶損)的指責過于嚴厲,甚至用到了“發丘摸金”(原指盜墓行為,這里比喻曹操軍隊的劫掠行徑)等夸張說法,過分地誣陷了曹操的暴虐。然而,陳琳在檄文中毫不畏懼地挑戰曹操,言辭犀利,直接揭露其罪行,這種勇氣和直率令人欽佩。

在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后曹操因喜愛陳琳才華而不加追究檄文中夸大誣陷之詞,任命他為司空軍師祭酒,后來還讓他與阮瑀共同管理記室,并徙為丞相門下督,也可見曹操心胸寬廣,唯才是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义乌市| 石林| 华坪县| 义乌市| 鹤庆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乌苏市| 敦煌市| 浙江省| 新宁县| 和静县| 宁强县| 闻喜县| 余江县| 阳江市| 黑水县| 湾仔区| 三河市| 浙江省| 镇赉县| 辽源市| 龙泉市| 德昌县| 铁力市| 临颍县| 三门县| 辽宁省| 旬邑县| 从江县| 贵港市| 榆树市| 类乌齐县| 万州区| 翼城县| 奎屯市| 内乡县| 孝义市| 抚宁县| 绥宁县|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