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籍自董卓府邸而出,向北入永和里,登上蔡府車駕向蔡邕府邸行去。
一路行來,衛籍眉頭越皺越……
方知午后,可永和里卻行人稀疏,偶爾遇到的行人也都行色匆匆,面容皆是憂愁之色。
須知,永和里乃是雒陽城權貴匯集的地方,不僅南面是三公府邸,而且與禁中僅有一墻之隔。
衛籍原本以為此地該是繁榮熙攘之所,可沒到卻如此寂靜。
“想來定是董卓在城中燒殺擄掠,引得城中人人自危……”
衛籍輕聲感嘆,他知道自董卓進京以來,不光城外百姓苦不堪言,就連城中勛貴也在劫難逃。
董卓放縱士兵,淫略婦女,剽虜資物,導致城中無一日安寧,昔日繁華的雒陽城淪為一片焦土。
好在董卓對蔡邕十分親厚,蔡邕府邸自然不在劫掠之列。
甚至不久前更是擢蔡邕為巴郡太守,秩兩千石,留任雒中,復加侍中銜。
雖說侍中是正式官職外的加官,秩比兩千石,遠不及一郡太守之威權,可須知,侍中此職常伴天子左右,文武官員一旦加侍中銜,便可入禁中行事,是位列公卿的前置步驟。
蔡邕短短數月便歷經三臺,再到成為一郡太守,足見董卓之重視。
只是在衛籍看來,這已是取禍之道!
……
這邊廂,蔡邕與蔡昭姬久別重逢,自然是有說不完的話,就在父女二人竊竊私語之際,下人來報:
“主人,姑爺回來了!”
蔡邕聞言看了看蔡昭姬,繼而面色大喜,站起身來:“快與我出去迎迎!”
還沒等蔡邕走出偏廳,衛籍便款款而來,正冠行禮,拱手道:“小婿見過岳丈!”
“賢婿莫要多禮,快些起來!”
蔡邕雖為海內名儒,可衛籍此次在河東大破白波早已傳遍雒陽,他自然不會怠慢了自己這個名震河東的女婿。
事實上,由于蔡邕多年來一直漂泊在外,這還是他首次與衛籍相見。
扶起衛籍后,蔡邕暗自打量著衛籍。
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煉,衛籍褪去了原本的羸弱,身形逐漸魁梧,面容也多了幾分剛毅。
蔡邕暗自點頭,繼而說道:“真吾婿也,仲道坐吧!”
就在蔡邕打量衛籍的同時,衛籍自然也打量著蔡邕,眼下蔡邕雖年逾五十,可依舊精神矍鑠,頗具名儒風采。
衛籍攜婦遠道而來,蔡邕自然要擺宴款待。
席間翁婿二人一邊飲酒,一邊閑話家常。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由于衛籍心中惦記著雒中局勢,斟酌片刻后說道:“岳丈,小婿新至,尚不知雒中近況,還請岳丈指教!”
蔡昭姬見自家夫君與阿父談論政事,便起身離開。
待蔡昭姬走后,原本其樂融融的場面頓時一變,蔡邕嘆了一聲:“董卓陳兵禁中,朝廷上下人人自危,眼下雒中順董卓者活,逆之者亡。”
衛籍搖了搖頭,這些他自然知道,他要問的也并非這些表面上能見的東西,他再次開口:“卻不知如今光祿勛何人也?”
作為騎都尉,衛籍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頂頭上司。
“此人乃是潁川荀爽也,只是眼下尚在赴任途中。”
衛籍心中詫異,他沒想到自己的頂頭上司會是這一位!
荀爽出生潁川荀氏,素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之評,更是大名鼎鼎的荀彧叔父。
“沒想到竟是荀公!”
衛籍連聲感慨,只不過感慨之余又有些擔憂,在他看來像荀氏這樣的清流士族定不會和董卓同流合污,自己眼下雖然受的是朝廷封賞,可明眼人都知道這官職乃是董卓所封,想要受到荀爽重視怕是有些難了。
想到這里,衛籍眉頭微皺,倒不是他忌憚荀氏,只是現如今士族仍是天下最為龐大的勢力,若是被這等大氏族厭棄,那今后行事便會四方掣肘。
況且,在衛籍原本的計劃中,此行入京謀取官職本就是其次,最重要的事是要趕在天下大變之前,在這等大世家面前揚名,如今看來卻是有些本末倒置。
蔡邕見衛籍面色凝重,有些不解,開口問道:“可是有不妥之處,為何仲道面露難色?”
衛籍嘆了一聲,坦誠道:“岳丈,荀氏領袖天下士族,想來必不會和董卓同流,小婿此官乃是董卓所封,可上官卻是荀氏,日后行事怕是舉步維艱了。”
蔡邕聞言一時默然,對此他深有同感,雖說他是被董卓強行征辟,可自從入雒中為官以來,背后有不少人在議論他,蔡邕嘆了一聲:
“董卓殘暴,天下士子深惡痛絕,好在此人尚有自知之明,在廢立新君之際,自言欲效周公霍光事,想來,終有一天,董卓會還政于朝廷。”
聽到這里,衛籍有些詫異,他萬萬沒想到蔡邕會說出如此幼稚的一番話。
于是,衛籍抬頭看向蔡邕,而坐在上首的蔡邕見自己女婿投來審視目光,微微皺了皺眉:
“老夫說錯了?仲道為何如此?”
衛籍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的舉動多少有些失禮,連忙拱手告罪:
“小婿失禮,請岳丈勿怪。”
說罷,衛籍在心中輕嘆一聲,對蔡邕的認識又深刻了一些。
誠然,蔡邕海內名儒,白首窮經,于書畫音律一道頗有建樹,然而他對時局的敏銳程度遠不及他在書畫治經上的成就。
衛籍又想到,蔡邕在董卓死后竟然能在王允的席間感嘆董卓,倒不是說蔡邕懷念董卓,也許他只是一時有感而發,可既然居于廟堂,有些話無論如何都不能說。
在衛籍看來,蔡邕在這方面多少有些遲鈍或者說是幼稚,這大概便是蔡邕的取禍之道。
衛籍沉吟開口:“岳丈,周公吐哺,霍光勤勞國家,可觀董卓行事,此人入雒以來放縱軍卒,搜刮財貨,欲效之人,怕不是周公霍光之流,而是——王莽!”
“啪!”
蔡邕聞言大驚,手中一松,耳杯摔在地上,驚聲道:“仲道此言當真乎?”
事實上,眼下雖說董卓把持朝政,可畢竟還沒自領相國,也只有少數人懷有此等猜測,畢竟四百年大漢,沒有人相信董卓敢如此行事。
衛籍也不好再多說什么,只能幽幽說道:“且看看再說吧!”
蔡邕對衛籍的話置若罔聞,急道:“若是真如仲道所言,如之奈何?”
衛籍原本就計劃趕在天下諸侯討董之前離開此地,當下順勢說道:“依小婿之見,此地不宜久留,還請岳丈早做打算!”
蔡邕聞言,身形一頓,良久,露出頹然神色:
“何至于此啊……”
衛籍見蔡邕露出遲疑神色,張了張嘴,有些話終是沒能說出口,好在還有些時日,也不急在一時。
“夜深了,岳丈早些歇息吧。”
說罷,衛籍不再理會神情木然的蔡邕,躬身退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