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楊柳壩與劉家灣中間隔著一張大塘》<第五章漂流余韻遇高賢共話哲理展向前>白話文詳細注釋:《楊柳壩與劉家灣中間隔著一張大塘》的第5章“漂流余韻遇高賢,共話哲理展向前”為讀者描繪了主角雍葭在人生旅途中偶遇智者,并與之深入交流哲理的寶貴經歷。在這一章節中,雍葭在求學與生活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經歷了一段漂泊與自我探索的時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她有幸遇到了一位高賢,這位智者不僅在學術上有著深厚的造詣,更在人生哲理上有著獨到的見解。兩人的相遇仿佛是命運的安排,他們在一起共話哲理,探討了關于人生、理想、追求等多個方面的深刻話題。高賢以其豐富的閱歷和睿智的頭腦,為雍葭解答了許多心中的疑惑,也讓她對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和規劃。通過這次交流,雍葭不僅收獲了知識上的啟迪,更重要的是在心靈上得到了一次洗禮和升華。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求學之路,也明白了在未來的道路上應該如何去面對困難和挑戰。同時,這一章節也展現了雍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一面,她在與高賢的交流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為接下來的求學和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本章講到正大的記憶力大不如前,而高明總第一次出場的場景也是去醫院檢查身體,有點長江后浪推前浪,正大與高明要被雍葭、毛坨拍在沙灘上的意味很濃。
“老師,這個是咱們專利的圖吧。”
“圖還有一點點小問題,改好再發過來,這是昨天與學生修訂的圖。”
“絕大部分應該可以。”
“行,我發給代理老師。”
“有一些圖標還沒有改完。”
“那等您改完后一起發給我吧。”
“文字部分我也會根據圖修改再發給您。”
“我到時候發給代理人。”
“行。”
“好好好。”
“估計還得過幾天。”
“行,您隨時發給我。”
“昨天學生伍同學很給力,午飯都沒吃。”
“我一直很佩服做科研的老師和學生,特別辛苦。”
“這次圖按照機械加工的要求高標準畫的,連工差都標出來了。”
“真是厲害了,現在很多老師都不這樣認真了,都是隨便畫圖。”
“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申報專利學點專業。〔54〕”
〔54〕本書與《長城公社腳下的白云上村》均出現了多處描寫技術研發或專利申請章節,細品應該對科研有所啟迪。
倆老絮絮叨叨,好不容易有了傾聽有了聽眾,仍然不忘一句:“這段說過沒有?”即使二老這些或英雄或狗熊之往事故事,正棠早已爛熟于心,仍然答復:“沒”。一來因為尊重,二來因為每次聽來都有不同的感受。雖斷斷續續、破破碎碎,不過二個半人今天主要還是圍繞有關技術探索艱難之歷程,有且不僅提及污水消毒、垃圾處理等;正棠教授將其中重點討論的一種渣變氣生活垃圾以廢治廢無害化處理技術,從背景、方案、優點等角度——摘自第十六章《二個半流水十年間,南山難白云無盡時》
正大教授與首都專利事務所的客服交流了一下,想想昨天小伍為了不遲到連午飯都顧不上,而自己卻午覺睡過了,遲到了許久,心中有點過意不去。于是便在專利輔導交流群中特意公開點贊小伍:昨天午飯都沒有吃與駱總圖畫到晚上。
這小伍名洋,昨天交流中正大才發現自己記憶力大不如前,原來伍洋的爸爸是做水果生意的,而昨天正大卻記成是開裝修公司的,應該是南充人。
正大年輕的時候〔55〕記憶力極佳,近似達到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應試能力,其不是看書,從小便吃書,不但把書的內容吃下,也把書籍本身吃了,當年念小學中學期間,哪課本揉碎揉爛全無愛惜書本的習慣,而家人總起疑問,這書是被吃掉了嗎?而縱是年過40,記性也好。當年與同事一般去首都參加部里的環評上崗證培訓,中午四節課的內容,午飯后既能背誦不影響午休,下午四節課的內容,晚飯后散步時候即能復述,不開夜車復習,早早入睡。看來是年輕時有多兇,現在衰退得就有多兇。
〔55〕這里描寫正大開始回憶過去,是否有老了容易回憶的意味?
“老總周一催下款。”
“無動靜。〔56〕”
“我催了的哦!”
確實記憶力大不如前。
〔56〕與后面第十三章《后面的錢有點不好搞》遙相呼應,這里講蕭副院長收款不順。
雍葭給正大轉發了一張截圖,看來周末行程有變:
一、由于瓦屋山漂流評價不是太好,綜合了下各個漂流點評價,最終確定去崇州漂流。具體情況如下:崇州九龍山分為兩個漂流點:1.九龍峽比較刺激,全程一小時左右,適合年輕人,票價180元/人;2.九龍溝較平緩,全程兩小時左右,適合小孩和老人,票價110元/人。
二、手機防水袋我已買,大家不必自帶。(洞洞拖鞋請大家投票決定,是否集體在網上購買)。
三、由于葭姐在新津不便到達崇州,由叔叔開車拐彎接葭姐,樊大嬸自行解決(我們經過路程你看到哪里方便上車,自己看)。
四、購物分配情況:水果(購買人待定)、飲料(叔叔)、食物(樊大嬸).
五、以上費用全部AA。
注:1.早上九點半出發,大約兩小時到達目的地,午飯可在目的吃。2.漂流與崇州街子古鎮車程30分鐘,后續討論是否去轉一哈。
“我們今天去崇州漂流。”
“那更近。”
“不去瓦屋山?”
“咋接你?”
“接我。”
“因為變更目的地是丹姐要變得。”
“我沒開槍〔57〕讓她接。”
〔57〕應為開腔。
“他提出的”
“丹姐還是可以。”正大琢磨,雍葭倒是可以建議他們從崇州返回的時候,如果走繞城,如果不走二繞的話,從崇州回繞城,就可以崇州到文家場立交的上繞城高速繞兩公里,把雍葭甩到繞城永寧收費口藥博園下,這樣也許是不是近一些。
“要走二繞。”
“走二繞相當于順道。”
“他要送就送嘛嘛。”
“我買點水給他們。”
“丹姐喊了另一個男生朋友一路,是網上聊天認識的,他們月入2萬研究生。”
“但是家庭情況很差。”
“一個同事昨天給我看了他工資稅前1萬多。”
“另一個1萬2。”
“應該我也是月入過萬。”
“丹姐男朋友是1萬多。”
“但是家庭情況很差。”
正大內心覺得學生找朋友成家,家庭情況經濟〔58〕還是重要,只是沒得合適的表達方式或時機,怕誤會為三觀不正。一般稍微好的家庭都有幾套房,一套房現在在省會城市都幾百萬,二三套房都上千萬,比如成都。工資啥時候存這么多嘛。而且正大真正擔心的是工作的變數太大,月入一兩萬的年輕人就應該沒得編制,不是公務員,財政工資沒得那么高。
〔58〕在《長城公社腳下的白云上村》中也有類似有關關注經濟的細節描述:“現在能夠理解為什么我上課,一定要男同學坐第一排,學賺錢了吧?”
“嗯。”
“莫子這種人也是稀缺物種。”
“希望在我的指導下,廣廣,莫子,一巠,毛拓,凱蒂等都發財。”
“這個最有成就感。”當老師當父母就是這樣,希望同學成才、子女成才。
“一巠是周末休息不上班吧,如果一空可以,莫子安排一空周未來我家附近,我好好與一巠講講,如何零收購如何零創業。”——摘自第十章《砂輪廠龍馬零收購,千禧年萬街走麥城》
“比我還高,這能領多久都不曉得。應該是IT行業吧。”
“不曉得哦。”
正大想兩邊的爺爺都比同村同單位的人經濟好,自己又比同齡人同輩人好,所以小孩作為第三代經濟才會比較好〔59〕。
“是最近新新產業給員工工資發那么高。”
“他能好多久真不曉得。”
“但愿她好10年20年。”
“你就運氣好了。”
“尚德不就一下子倒閉了。”
“做新能源的前面倒閉的巨頭也很多。”
“而且主任他們的工資也就這兩年才漲。”
“原來還羨慕菲戈的工資高呢。”
〔59〕“莫子,這個婚姻大事,作為老師,不是神仙,不能未卜先知,只能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一巠也在一步步按照我說的做,但是一巠覺得自己好像年齡慢慢大了,一巠的父母也在催一巠了,就達不到我說的種種要求,除非要好幾年時間。就慢慢覺得這樣下去看不到希望,其實文憑還真的不重要,況且目前也不是一巠的特長,總是要用一巠的短來追莫子的長,也不合適。一巠當務之急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將來能扛起家庭經濟的重任,賺錢才是當務之急。我給一巠說過,莫子趕緊弄莫子事業,但是一巠思想就是有點哎,不曉得咋個說,賺錢比讀書應該更急。”
“關鍵是莫子進步了,變成研究生變成博士了,一巠是不是同步進步,一個等字,都是小孩子的話,拿什么來等呢,上班,現在賺五千一個月,三年能不能賺一萬,六年能不能賺兩萬,一起進步才正常。”——摘自第十章《砂輪廠龍馬零收購,千禧年萬街走麥城》中擇優擇偶經濟標準片段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60〕”
正大細想這也是老湯中年破產經濟潦倒窮困的原因(沒得危機意識不居安思危),而雍葭越來越像自己了。焦慮好有危機感,這樣時時警惕就會比同齡人想得多、做得早,過一個五年規劃階段就會把同齡人甩很遠,再也趕不上雍葭。
“你想現在昨天你們搞團聚只有你悄悄在攻讀博士。”
〔60〕一巠還是單純,想得簡單,過日子不是一個好字就可以了的,過日子一天一天都是與庸俗的錢打交道,當務之急,趕快想法賺錢,千萬不要走老程的老路。
“我一直喊一巠莫子要進步,一巠今年才學的德語,打算考級,一巠說一巠想考過了,去上海上班找我”結了婚,窮日子,夫妻也可能過不到頭。
“老程的老婆不還是跑了”當老程被迫從世界500強工作平臺出局時,大難臨頭各自飛。——摘自第九章《彼創新連襟此創業,天命年點撥多情女》
“他們是大專或者本科本來大多數學歷都比你差,但是你比他們還努力,那他們哪是你的菜嘛。”
“可我現在還不如他們懂。”
“起點都不如他們懂。”
“待3年就懂了。”
“但是3年以后他們還是老樣子。”
“他們會更懂啊。”
“為啥是老樣子。”
“現在都懂。”
“學歷老樣子”正大與雍葭預測〔61〕,她的同事收入不會比現在高太多,除非當主任,但主任只一個。職稱也不評,每一個月存5千,一年也只能存6萬,不會有太多變化和實質進步。這個污水站待3年,大家就對實操是一樣熟悉的。
〔61〕反復強調經濟建設的重要性。例句:“我比較謹慎,當然也有亂搞也發財了,我比較穩妥,都50歲了,比你要保守些,但是我并不是不嘗試,但是嘗試的話要考慮時間和經濟成本,1萬元也是錢,老百姓的日子非常具體。我一直兼了很多職,來江城的20多年,都不是一個身份,既是創業公司老板,還到單位去上班領工資。你要先向我學習,不要老是想得高大上,我在軍區當銷售科長的時候,下了班都要與車間主任一起跑摩的賺錢的。”
“我老婆的親哥哥的老婆,就是我們的嫂子,訓他女婿,你不要跟小姑父比,人家舍得掙錢,下了班還開摩的。”
“后來跑到民辦高職院校去教市場營銷,就相當于一切可以增加收入的都去搞,所以我當時做了很多工作,不是專職創業,不是專注創業。”——摘自第九章《彼創新連襟此創業,天命年點撥多情女》
“如果整個行業新能源變壞了?如何找工作?”
“只懂新能源?”
“學歷職稱?”
“就像房地產。”
“問問10年后〔62〕,他們會不會是博士?碩士都不是吧。不還是大學生,會不會是高工?不會吧?”
“沒得實質進步、”
〔62〕“至于后來皇莆正棠教授與莫子反反復復說要很好保持距離、很好保持進取之心、恭躬自身共勉,朝真、善、美高雅優雅知性受人尊敬的社會角色修習,把握良師良機、集中精力將研究實驗及實驗論文,打通高質量的科技論文撰寫發表及國家發明專利申報授權的任督二脈,復制專家教授之路徑”。這莫子的規劃應是雍葭十年后的目標。——摘自第九章《彼創新連襟此創業,天命年點撥多情女》
“食堂〔63〕一下子感受更好環境好衛生。”
“比我都安逸。”
“很貴。”雍葭隨手拍了一張食堂就餐照片,吐槽。
“比生態局貴多了。”
“全員都覺得貴。”
“她們說比雙流還貴。”
“早餐多少?”
“5元。”
“中餐很貴。”
“一份葷菜都是12元起。”
“素菜6元起。”
“吃個一葷一素都比去鎮上吃中餐貴。”
“以前去鎮上吃中午飯人均15元以內。”
“這個環境好近方便那個還有交通費。”雍葭一時覺得,好的,老師也能把他說得很差,差的老師也能把他說得好,心想這個鬼老頭,自己以后我以后閑下來,也要去學哲學,學了哲學過后就可以胡編亂說。
〔63〕正大在雍葭心中是卷王,這里有意岔開話題,主動說到食堂,應該是感覺前面話題過于沉重。
“問醫者眾。慎勿病,勿論大小。”問道醫者,檢校體中患否結石或隱疾?昨日午后,高明總〔64〕即覺疼痛異樣。
“相約打飛的去游泳。”正大提出看未病。
“吾無法矣,徒想而已。或全身而退,或專其事。”
“嗯。”
“偶寫文字,地點無礙,海灣或許更佳。”
“吾欲退,但主必難成全。吾亦不善語而退。”
“又感儲尚少,復欲多積金。”高明總實在人。
“即安花甲,多伴數年。”正大邀約。
“君之業,非唔等同也。”
“皆勞心。”
“子養人,吾欲自養而活耳。”
“賺得萬金之主,寡比搬磚幾元。怪哉。”
“哈哈哈!”
“昨聞公招,亦復高亦復難矣。”高明總開始跨界理解教育界的艱難。
諸同列多以觀之,“于同事者,非易也,吾尚勉強為之。具名掛網,不妥協,不務虛,不從眾。”
“謂夫不為也,實不能也。”
“如知必死則不往,謀定執剛。”
“即如渣微,亦拒湯燙愚行,從一始不墊不名。愿去學舍,勞心勞力,月結賺些微薄課時費用。”
“也是學校兼職老師職位救了我專職做一件事情專注一件事情很容易被其帶節奏。”,所以正大總想反其道而行之,對任何崗位、職位、項目都以可有可無的可慢可快的心態處置,同時兼顧幾份工作,應該也是這樣被動選擇的。應該骨子里對其中任何一項其實是均不看好,均不能達到其理想值。
“兼顧。”
“一兼了之。”
“哪個掉了也不心疼。”也不曉得高明總對這個“兼顧”差異核心競爭力溯源會不會也像雍葭一般,歸結于哲學。
〔64〕這里高明總第一次出現,作者選擇在醫院。文言文文體對白應該是有寓意,后面會有高明規勸或“醫心”的場景,專治經濟領域的疑難雜癥。高明總在本小說中的對白全以文言文出現,別出新意,是特別重要具有樣本意義的角色之一,這里暫不展開,后面會有專題解說。高總聞言,眼中流露出贊賞之色:“兼而有之,方能游刃有余。即便失去其一,亦能泰然處之。此道雖非人人可踐,然其理深邃,值得吾輩深思。”
有詩云:
漂流歸來遇高賢,共話人生意綿綿。
智慧如海深難測,兼收并蓄心自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