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經筵后,就需要皇帝賜宴,宴請講官、侍讀,一般都是選擇在會極門。
朱翊鈞正與經筵各位講官一起前往會極門,一路上君臣談天論地,無不羨煞旁人。
突然,西邊喊聲震天,響徹云霄。
眾人都被嚇了一跳,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朱翊鈞側耳聽了一會兒,趕緊吩咐孫海跑去看看發生了什么事。
孫海剛跑過拐角,迎面就撞上了從會極門跑來的小太監。
“發生了什么事兒?”
小太監認得孫海,忙稟道:“回公公話,會極門聚集了一大批官員,他們吵著要見萬歲爺,要遞奏本,還要……”
“還要什么?”孫海問。
小太監四處望了一下,小聲道:“還要彈劾馮公公。”
孫海聽了,急忙撒腿往回跑。
且說那日高拱授意門生回去收集彈劾馮保的證據,爾后過了幾日,這些天官來往奔波,翻尋史冊,終于找齊了彈劾馮保的罪證。
眾人又私下聯系朝廷百官,天下士子,商議一同上書彈劾馮保,地點就定在皇帝經筵完宴請眾人的會極門。
一來這里是在京文武官員上下接本之地,二來因為這個會極門有著特殊的意義,嘉靖朝時這里曾發生血案,又稱撼門事件。
眾人覺得這里就是代表士大夫的風骨和氣節,在這里一定要豁出性命,據理力爭!
六月二十二日,朝堂文武百官在街上聚集,浩浩蕩蕩的朝會極門走來。
一路上的行人幾時見過這種陣勢,無不讓開道路,議論紛紛。
這種規模怕是僅次于嘉靖時期的大禮儀撼門事件了吧。
不多時,孫海急匆匆跑回來跪下稟告:“稟萬歲爺,是朝廷諸部大臣,以及六科言官在會極門。”
朱翊鈞立馬明白了這幫人的來意,這恐怕是奔馮保來的。
上次文華殿廷議,以雒遵為首的言官彈劾馮保,被自己壓下,那是因為火不夠大。
這次這么多人,可以火燒燎原了!
皇帝身后的幾位講官也立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畢竟同朝為官,多少事情也還是聽說些。
朱翊鈞吩咐孫海:“你且去會極門一趟,告訴他們,成群結隊聚集會極門,成何體統!讓他們有什么事兒,回去上奏本!”
孫海知道自己剛剛話沒說完整,忙抽了一個自己大嘴巴子,說道:“萬歲爺,都是奴婢的不好,剛剛沒有把話說清楚,他們就是帶著奏本來的。
他們還說,今天見不上萬歲爺,他們就一直跪著。”
你永遠不能小看明朝士人的風骨與氣節,他們說一直跪著不是空口無憑,而是真能給你一直跪著!
這時馬自強附會道:“稟皇上,朝堂諸公聲勢浩大,此事當得請示太后決策。”
說白了,就是你太小,這種事還得由太后把關。
申時行、余有丁附議道:“皇上,百官登門,定有大事兒要奏。
此事不能輕視,皇上得御會極門一趟了。”
申時行,余有丁也早已看不慣馮保,此時也紛紛點火助興。
朱翊鈞堅定的說道:“經筵設宴就在會極門,豈能廢之?朕本意在此,就依諸卿所言,上會極門!”
臨走時朱翊鈞又吩咐孫海速去慈寧宮稟報李太后。
群臣你告你的狀,但是身為皇帝的自己絕對不能因為此事就取消既定安排,如此下去,天威何在?
這種事情絕對不能開先河,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
百官來到會極門,表明來意之后,早有小火者飛奔趕去稟報馮保。
馮保剛用過午膳,才在司禮監值房躺下準備打個盹,便有小火者慌慌張張的闖了進來。
“馮公公,大事兒不好了!”
“怎么哪?”馮保閉著眼睛,沒好氣的問。
小火者跪下,往前挪了挪膝蓋說道:“會極門外聚集了百十來號人,都是朝廷的大臣,他們要彈劾馮公公你。”
馮保一聽,大驚失色,立馬坐了起來。
“重說,多少人?”
“回馮公公,起碼有百十來號,黑壓壓一片,望不到底。
小火者說話甚是急促,馮保從小火者語氣中聽出了這件事的嚴重性。
他連忙下地穿鞋,卻急急躁躁的怎么也穿不上去,朝跪在地上的小火者斥道:“瞎眼的東西,看不見啊!”
挨了罵的小火者才反應過來,正要上前幫馮保穿鞋,馮保卻已經穿上。
此時他正氣火攻心,看誰都不順眼,一腳將小火者踹的如狗吃屎,自己也顧不得備轎,急匆匆往慈寧宮趕去。
一路上馮保越想越氣,原來那個尹臺只是個開胃菜,這恐怕才是高拱的殺手锏。
此時能救自己的只有皇帝和李太后,只可恨自己的盟友張居正不在。
這個高胡子不愧是官場老手,千年的老狐貍,先是將張居正調離京師,然后號令自己的諸部門生,六科言官,門生故舊來整這出會極門彈劾。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高拱不得不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只是眼下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該如何扳倒高拱的手段,倒是他給李太后送了十萬兩銀子,目的就是穩住李太后,這才放心的對自己下手。
自己如今只能暫時先和高拱僵持住,不落下風即可,等張居正回京,到時一切情勢就明朗了。
馮保想著想著,不由加快了腳步。
須臾,就來到了慈寧宮外。
李太后此時剛剛抄完一部佛經,正聽太監匯報今日朱翊鈞經筵的表現。不禁聽的有些目瞪口呆。
“皇帝今日果真如此?這些詞咱倒也沒聽過,也不知道是誰教他的。”
李太后表面上面無表情的念叨著,心里已經高興的開了花,自打丈夫隆慶帝死后,自己的畢生夢想就是將兒子培養成一個明君。
再不濟也一定要比他的皇爺爺世宗皇帝和自己丈夫隆慶皇帝強。
正在這時馮保門外高聲喊道:“老奴馮保求見娘娘。”
“進來吧。”
馮保剛一進來就瞅見經筵上的小太監再給李太后匯報朱翊鈞表現。
心下也打定主意,不如順藤摸瓜,先撿些好聽的說,等把李太后哄開心了,再說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