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一

我認識以理先生是在《亞洲銀行家》剛進入中國的2001年。這是一個中國銀行業科技變化巨大、令人眼花繚亂的時代。以理先生和他的《亞洲銀行家》見證了這個時代。回想起當年工商銀行首家創新,將分散在全國的36個數據中心整合成一個,這個舉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它迅速改變了傳統分散作業的模式,實現了后臺業務處理工廠化、集約化和規范化運營,此后總行的金融交易中心、單證中心、報表中心、電子銀行中心、電話銀行中心、短信平臺、遠程授權中心建立和運營,個人金融、信用卡、財富管理、貴金屬交易快速發展,極大地削減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率。如報表集中編制一項改革,就釋放出人員3萬名,每年減少人力成本支出近60億元。2023年工商銀行收入成本比為26.9%,低于國際同業20多個百分點。2000年時,工商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僅為30.8億元,到2023年中間業務收入達1500多億元,增長了50倍。盡管銀行業在金融科技方面進步飛快,但是20年來整個金融科技進步更快,支付領域出現大量創新,改變了人們的現金使用習慣。2023年,我國電子支付筆數為1.25萬億筆,金額4000萬億元。從支付總額看銀行業占據了90%,但從支付筆數來看,非銀行支付機構占比80%,達到1萬億筆。而在20多年前,這類機構根本還沒誕生。

以理先生在他的著作《偉大的轉型——金融個性化重塑全球銀行業》中記錄了金融歷史的變遷。正如他所言,在世界上出現了金融和科技之后,就出現了科技在金融上的運用。一部金融發展史就是金融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國近20年來金融科技進步飛速,極大地改變了金融的業務模式、產品、服務和流程。金融機構的數字化改革正如火如荼,銀行業迅速轉型,從網點大堂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到系統后臺的精準客戶畫像,從追求豐富流量入口的單一模式到聚焦于數據治理、底層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智能投顧改善了資產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的服務,遠程移動技術顛覆了銀行營業服務模式。20年前的數據集中,又悄然地走向分布式數據系統。管控好資產轉化中的風險是信貸業務健康發展的難題,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提升了資產轉化過程中對風險的把控能力,銀行嘗試通過學習積累勝敗經驗,模擬人腦的機制來判斷、決策信貸,使金融機構經營決策和戰略制定從依賴經驗向依據數據轉變。

銀行在未來競爭中會不會保持優勢,關鍵在于是不是能成為掌握數據的強者,是不是能認清大數據時代的新特征并采取新舉措,通過大數據技術,重新發展和塑造新的經濟金融關系,找到適合自己銀行模式的客戶群體,并依據大數據分析防范金融風險,推動銀行商業價值鏈和產品價值鏈向外擴展延伸,深刻改變金融服務供給模式,重塑銀行業的生態和競爭格局。銀行競爭的焦點不再限于單純的金融服務競爭,還包括金融科技、組織、制度、文化等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綜合競爭。

以理先生的新書展示了未來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并且警示了未來的金融危機。未來的銀行面臨著跨界機構的挑戰,銀行的競爭者可能不是熟悉的同行和同事,而是新的金融科技參與者。未來的銀行必然會走向個性化時代,科技進化及銀行凈息差收窄已預示著變化的趨勢。未來的金融可能不是一個場所,但它仍然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服務。未來的金融家,或是懂科技的金融專家,或是懂金融的科技專家,因此終身學習、持續充電、勤于思考、敢于實踐是其知識不斷迭代更新的關鍵。金融科技亦在不斷進化中,人們為今天的金融科技贊嘆、歡呼,但明天、后天會有更新、更難以預見的金融科技誕生,可以預見變化的周期會越來越短,它們也必然會一次次沖擊現有的金融業態,對金融業形成長期的、深刻的挑戰。

未來最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必然會應時應需而變,除舊布新、革故鼎新,導致不同銀行之間競爭的代際差距拉開。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本質上是一場關于金融信息的傳輸、接收、分析、處理技術的革命,它將進一步打破金融交易和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帶來客戶需求偏好的改變、服務的便利性和覆蓋面擴大,帶來服務水平和客戶體驗大幅提升,帶來商業模式、理念和金融文化上的一系列變化。金融的消費、支付、授信和融資核心功能開始進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新階段,導致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業漸行漸遠,而一個富有活力與效率的新金融業正漸行漸近。

姜建清

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锡林浩特市| 安徽省| 历史| 松江区| 竹山县| 乃东县| 宽城| 天等县| 阿合奇县| 开鲁县| 遂川县| 诸暨市| 平南县| 南昌市| 望江县| 山阴县| 繁峙县| 曲松县| 清远市| 砀山县| 昭苏县| 大竹县| 昔阳县| 剑河县| 随州市| 洞头县| 宜宾县| 上饶市| 扶绥县| 介休市| 莱州市| 哈巴河县| 盱眙县| 麟游县| 庆安县| 嘉禾县| 襄汾县| 麦盖提县| 泰宁县|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