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刺殺
- 大明:圣君養(yǎng)成日記
- 空中飛牛
- 2050字
- 2024-07-09 06:49:53
都察院御史楊承業(yè)狎伎,醉酒行兇,致人死命,判斬監(jiān)候,其子橫行不法,惡名昭彰,判斬立決。
兵科給事中外放襄陽府通判,正常調(diào)動,明升暗降。
都察院曾經(jīng)彈劾過太子的幾名御史陸陸續(xù)續(xù)外放各縣……
一場朝野熱議,還沒來得及掀起多大浪潮的官員狎伎事件,便草草落下了帷幕。
成化帝不待見太子,這是朝野共知之事,然而楊承業(yè)事件給滿朝敲響警鐘。
太子,已坐穩(wěn)儲君之位,皇帝在萬皇貴妃再難受孕誕下子嗣的前提下,也不得不屈從于現(xiàn)實。
身為帝王,他不僅僅只有愛情,他也要考慮大明江山的存亡延續(xù)。
社稷江山,國本穩(wěn)固,才是一位帝王理所應當,放在首位應該考慮的大事。
太子通過楊承業(yè)事件給都察院警告。
皇帝輕描淡寫,簡簡單單,告訴滿朝官員,國本不可辱,君威不可犯。
朱佑極知道,成化帝最后跟他說的那句話,其實已經(jīng)透露出濃烈的不甘。
身為君王,主宰天下,卻未必能萬事順遂。
莫說萬貴妃這輩子不可能再生出孩子,就算真生了個皇子,也很難動搖朱佑極的太子之位。
身為皇帝,朱見深想讓自己最愛的女人成為皇后,希望自己和最愛的女人生的孩子,繼自己之后成為下一位大明帝王。
這并沒有錯,但注定鏡花水月一場空。
所以他說出了那句話,看似警告,其實這話背后體現(xiàn)出的恰恰是皇帝無法隨心所欲的現(xiàn)實。
朱見深很清楚,只要朱佑極不謀反,太子之位必然無可動搖。
那么朱見深希望朱佑極謀反?
當然不是……
如果萬皇貴妃有子,能長到十歲八歲,那他或許會為幼子慢慢鋪路,最后甚至逼反朱佑極,讓他和萬貞兒的孩子取朱佑極而代之。
然而貞兒無子,一切便是空談。
相比其他兒子,很顯然朱佑極算得上是一位極其合格的帝國繼承人,雖說雜好多了些,但瑕不掩瑜。
更何況,身為帝王,每日忙于案牘,處理永遠都處理不完的政務,有些別的愛好,難道就是罪大惡極?
就好像他修道,古往今來,多少帝王迷信長生,可最終還不一樣塵歸塵,土歸土。
說到底,這不過是帝王無奈之余,僅剩的精神寄托和虛無縹緲的奢望罷了。
國本穩(wěn)固,社稷之福,他的父親曾經(jīng)北狩瓦剌,導致他的太子之位被廢。
景泰皇帝私心作祟,讓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引起朝野動蕩,若非朱見濟早夭,又何來之后的奪門之變。
沒誰比朱見深更能體會廢太子的恐懼,那種惶惶不可終日,夜夜睡夢中驚醒,無數(shù)次想到自己死于非命的感覺,哪怕到了今天,他依舊記憶猶新。
貞兒是他的皇貴妃也是他的恩人,是無數(shù)日夜哄他入眠,是在他從噩夢中驚醒后,第一時間給予他安慰的女人。
朱見深可以包容她的一切,包括她的惡,乃至她殘害自己的子嗣,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排解憤懣的手段罷了。
朱佑極終究沒死,也安安穩(wěn)穩(wěn)做了十幾年太子,相比起他而言,朱佑極無疑要幸運的多。
得過且過也罷,等他萬年之后,將這江山傳出去,那他朱見深便也算對得住大明的列祖列宗。
春雨綿綿。
十幾名錦衣衛(wèi)簇擁著兩頂軟轎緩緩而行。
轎中兩人已是酩酊大醉,發(fā)出輕微鼾聲。
在如今的大明,如果要列出一個最令人忌憚排行榜,那么排在前三的肯定沒有成化帝,沒有太子,也不會有內(nèi)閣三位紙糊的閣老和六部泥塑的尚書,甚至沒有廠衛(wèi)的位置。
最令人忌憚,排名前三的都姓萬!
榜首萬皇貴妃,毫無爭議。
這個在宮中不受待見,被發(fā)配到南宮伺候囚禁的朱祁鎮(zhèn)一家,因為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慰藉、治愈了朱見深悲慘的童年,最后時來運轉(zhuǎn),迎來一生的高光時刻。
在成化朝,你罵皇帝,罵太子,最后沒準還能搏個直名,但是你敢罵萬皇貴妃老婦禍國,最后必定會把自己搏成一具尸體。
那個曾經(jīng)南宮里朝不保夕,單純善良的少女,在經(jīng)歷喪子之痛后,徹頭徹尾成了狠辣無情的禍國妖妃。
皇帝殺人,尚需師出有名,而她不需要,對她而言只有,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排在第二位的則是萬喜,萬貴妃的大哥,如今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
第三位萬通,萬貴妃二哥,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萬氏一門,完美詮釋。
此刻轎中安臥的便是萬貴妃的兩位哥哥,萬喜與萬通。
今日設(shè)宴,陽武侯薛平宴請萬氏兄弟,以及西寧侯宋誠、鎮(zhèn)遠侯顧淳、永康侯徐繼祖、廣平侯袁繡等一眾勛貴。
萬氏兄弟雖不是武勛圈子里的人物,但仗著他們姐姐萬貴妃的勢,儼然是權(quán)傾朝野,勛貴側(cè)面。
花花轎子眾人抬,該給的面子不能不給。
因為楊承業(yè)的事牽扯到芳月樓,薛平又驚又怒,生怕這事牽連到自己頭上,于是宴請萬氏兄弟,還找來相熟的幾位勛貴作陪。
目的無非是想要萬氏兄弟在萬貴妃那說說好話,別因為芳月樓的事,牽扯到陽武侯府。
雨中,頭戴斗笠,杵劍而立的黑衣少年,冷冷看著迎面而來的隊伍。
“什么人!”為首的錦衣衛(wèi)百戶看著黑衣少年怒喝,十幾名錦衣衛(wèi)迅速涌到轎前,拔刀。
寒劍出鞘,黑衣少年身形猶如鬼魅,頃刻間沖殺上前。
一點寒星,錦衣衛(wèi)百戶咽喉出現(xiàn)一個血洞,隨即捂住竄血的脖頸,雙眼中露出難以置信,還有恐懼絕望的神色,緩緩栽倒。
“有刺客,保護大人!”
變故來的太快,但錦衣衛(wèi)畢竟是京營精銳,應對變故的經(jīng)驗極其豐富,當下,十幾名持刀在手的錦衣衛(wèi),徑直朝黑衣少年劈殺過去。
劍光森冷,如毒蛇吐信,劃過一個個亡命沖過來的錦衣衛(wèi)咽喉。
一擊斃命,絕不拖泥帶水。
短短三分之一炷香的時間,十二名錦衣衛(wèi)已然魂歸幽冥!
劍尖滴血,黑衣不濺半珠血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