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明之婦女,火繩槍圖【求追讀】
- 手游大明,從攻略朱元璋開始
- 靈靈吼
- 2529字
- 2024-07-16 11:10:00
要說“使女子為能為之事”,朱元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種田。
在當世,儒家倡導的田園生活乃是男耕女織。
朱元璋出身底層貧苦農家,知道真正的田園生活與儒家所倡導、向往的有很大不同。
在很多地方,女子也要下田地,只不過做的不是犁田、翻地、挑擔之類的重活,而是鋤地、插秧、收割等對力氣要求相對較低的活計。
但是,若是家中男丁不足,婦女也有干重活的。
而除去田地中的活計,婦女往往還要負責做飯、洗衣、掃地等家務,夜里及農閑之時則會紡線織布以補貼家用。
可以說,農家女子一年下來幾乎毫不得閑,在時間上的付出比男子還要多。
如此情況,農家女子還能為何事?
難道非要讓女子如男子般作為耕種的主力?
然而,以女子力氣,有耕牛還稍好些,若無耕牛,某些農事做起來,三日所得怕是也不如男子一日。
如此倒不如在家做飯、洗掃、紡織,順帶照顧孩子。
所以,在朱元璋看來,神秘人所說的“解放婦女,使女子為能為之事”,對農戶而言根本不需要,也不適用。
而在大明,農戶占據全國人口的十之七八。
“解放婦女,增加人力”的結果既無法套在農戶上,使大明人力大增也就成了笑話。
即便拋去農戶不談,只講城、鎮之中不種田的普通百姓家,女子除了做家務外,其余時間也大多用于紡織等事務,同樣很少得閑。
也即是說,尋常百姓家,婦女為過日子幾乎再無余力,如此解放婦女之力從何談起?
‘這人在后世多半是個書生,不然不會屢次提出這般不切實際的建議。’
朱元璋搖頭,暗中感嘆了句,便拿出紙張,將他所思所想寫于紙上。
···
···
周最看到【動態】中朱元璋寫在紙上的文字,不由撓了撓頭。
‘這老朱說得似乎有道理啊。’
‘那我看那些歷史網絡小說中,怎么都有解放婦女可以增加勞動力的說法?’
‘解放婦女肯定是沒錯的···近代各國都有類似運動···但似乎是以解放婦女思想束縛、提高婦女社會地位為主?’
‘而且近現代,先是耕牛增多,然后是各種先進農具、機械的發明,使種田變得容易,再有各類工廠對女工的需求,所以才有解放婦女能增加國家人力資源的說法。’
周最理了理頭緒,終于是想明白了。
不過,他這次給朱元璋發送引導信息的目的,是為操作“鄧瑤”創造更寬松的社會環境。
所以,即便解放婦女之力對大明多當下而言能增加的人力不多,他還是想勸老朱去做。
這也算為解放婦女思想、提高婦女社會地位的探路——若這游戲里大明能發展到工業革命時期,終究是要解放婦女的。
于是,周最思索了一會兒,給朱元璋發去了新的引導信息···
奉先殿。
朱元璋眼前出現了另一段半透明文字。
“工商發展,女子能為之事必多,農事亦然。我所處時代女子可經商、為官、教書、做工,鮮少不能為。此大勢所趨!”
朱元璋看了微微愕然。
‘女子經商、做工乃至教書,咱尚且能想象,可女子為官,歷朝歷代中也只有武周時才有吧?即便是武周朝,也只有極少數特殊官職會授予女子。’
‘莫非,這人說的是宮中女官之類的職位···那咱大明女子也算是能做官。’
大明宮中也是有女官的,還有品階。
‘工商發展,女子能為之事必多,乃大勢所趨?’
朱元璋思慮良久,覺得解放婦女之力,或許好處沒這神秘人說的那般大,但也沒什么壞處。
于是重新拿出一張紙,先后寫下兩個問題。
“關于解放婦女之力的政策,閣下有何具體建議?”
“此外,可還有類似‘曬鹽法’‘千里鏡’的富國強軍之法?”
寫完,朱元璋嘴角露出些許笑容。
他看得明白,這神秘人頗好談論國家大政,卻有些不切實際。
相對而言,此人所給后世之配方、技術,則靠譜又實用。
解放婦女之力既有利無害,他同意便是了,就當與這神秘人交好。
若以此能讓神秘人再吐露一兩樣可富國強軍的技術、配方,大明國運必能再度增加。
···
···
周最看了【動態】中朱元璋寫在紙上的兩個問題,便調整時間流速,準備快進到第二日。
趁著中間等待的兩三分鐘,他先是思考了下該如何解放婦女之力。
同時在網上搜索了一張圖片,下載下來,準備一會兒給朱元璋發張圖。
自游戲版本升級,他還沒試過發圖呢。
不一會兒,游戲中到了第二日。
周最按想好的內容,編輯引導信息,發送給朱元璋···
洪武十二年,二月十五。
朱元璋在奉先殿批閱奏本時,說到了新的引導信息。
“允許女子經商、做工。鼓勵女子識字讀書,讓馬皇后出面在京師建女學,召適齡女子入讀,識字學算,研學有用技藝”
朱元璋看完,稍稍沉思,干脆直接拿出一張白紙,將他的一些想法寫于紙上,與神秘人交流。
‘大明從未禁止女子經商、做工,倒是世俗不許。只要家中條件尚可,多不會讓女子為經商、做工拋頭露面。’
‘不過,閣下既有此建議,朕倒是可以下一道圣旨,告知天下,允許女子經商、做工,使有志于此二事的女子有所憑依。’
‘然世俗觀念難改,民風難易,朕目前所能做的,也僅止于此。’
‘至于在京師建立女學之事,想必皇后聞之亦喜,必能為之。’
寫完,朱元璋收筆,靜靜等待今日的第二條引導信息,看那人如何恢復——他所求的富國強軍之法,那人還未給呢。
沒過多久,朱元璋發現他眼前半透明文字一變,竟成了一幅畫!
“這是···”
朱元璋瞪著龍目細看。
“火銃?!”
只見該畫分為多個部分,其主體為一件仿佛實物的奇形火銃。
為何說奇形?
大明火銃整體是一個粗直鐵管,銃口處為喇叭狀,作為藥室的銃腹則大些,猶如孕婦之肚。藥室上開有火門,可以火捻點燃火藥,噴發彈丸殺敵。
此外還有尾銎,可加裝長槍桿,使火銃射程稍遠,不易傷到士卒。
而圖中火銃鐵管明顯要更加細長,下面還加裝了木襯。
木襯有洞,裝了一根長細長鐵棍,看途中文字說明,其名“通條”,是用來輔助裝填火藥及彈丸的。
最奇怪的是,鐵管尾部并非明軍火銃的尾銎構造,而是加裝了以一彎曲木柄,其名“槍托”。
看文字說明,卻是可方便士卒持握及瞄準激發火銃。
而其中最精巧的構造名為“槍機”。
槍機基本為精鐵或精銅鑄造,主要由鎖定板、佘蛇形桿、引藥池、藥蓋、火繩構成。
其裝與火銃藥室之后。
因為畫中既有整圖,又有各部件拆分之后的圖,還有少許文字說明,故朱元璋很容易就看明白了。
這名為“火繩槍”的火銃,似乎在裝填火藥、彈丸之后,只需扣動扳機,精妙的槍機構造便可讓蛇形桿所夾的火繩點燃引藥,進而引燃藥室火藥,達到噴發彈丸之目的。
‘不出意外,這火繩槍應該比如今軍中的火銃射程遠得多!’
‘若再加上量藥筒這個小東西,裝填起火藥、彈丸來,應該也比火銃更快!’
理解火繩槍構造及各部件功用后,朱元璋敏銳地做出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