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司法必先守法

《資治通鑒》前五卷都在交代戰國時期的歷史。在這五卷里,司馬光反復強調“司法必先守法”的重要性,從正反兩面舉了很多事例。周威烈王的事例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事例,此外,也有不少正面事例。比如,司馬光在評論周威烈王的同時,還講了一個內容相反的故事,這個故事可以稱為“晉文公請隧”。

在周威烈王之前,有一位天子叫周襄王。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造反,逼得周襄王流亡在外。當時有位實力派諸侯晉文公,出兵干涉周襄王兄弟間的糾紛,幫助周襄王奪回了王位,并殺了王子帶。這樣一來,晉文公就有恩于周襄王,周襄王也的確感激他。晉文公倚仗自己的功勞,趁機向周襄王提了個要求,就是所謂的“請隧”。

我們今天稱地下通道為“隧道”。在周朝的時候,只有天子的墓穴,才能挖地下墓道。諸侯的墓穴通道,按照禮制要暴露在地面上。晉文公的要求,就是希望自己的葬禮能按照天子的規格,挖一條地下墓道。

盡管周襄王非常感激晉文公的恩情,但對于這個要求,他還是非常堅決地予以拒絕。周襄王對晉文公說:“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遂,又何請焉!”周襄王管晉文公叫叔父。周襄王的意思是說:“什么樣的身份就該按照什么樣的規格下葬,是有禮制有王法的。沒有改朝換代,而出現兩個天子,這是叔父你所痛恨的混亂現象,所以之前我弟弟僭位自稱天子的時候,你幫助我消滅了他。現在叔父你自己作為一名諸侯,卻要按照天子的禮儀為自己爭取高規格的葬禮,那不同樣是僭越嗎?叔父你肯定知道這么做是錯的,所以才來請示我。希望通過我的首肯,使你的僭越行為合法化。否則你晉國這么廣大,挖條墓道有的是地方,又何必來請示呢?但問題是,你明知道是錯的,為什么還要提出這樣的要求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晉文公聽完之后“懼而不敢違”,不敢造次,不敢違背禮法和周襄王的告誡強行挖地下墓道。司馬光認為,周襄王這種守護禮法的精神,正是衰微的周王室得以維持數百年的重要原因所在。

這個故事里的周襄王和周威烈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是面對諸侯違背法度、僭越禮制的請求,周襄王對有恩于己的晉文公尚且能堅守禮法制度,所以周王室尚能綿延數百年;周威烈王則答應了魏、趙、韓瓜分晉國的請求,使得天下秩序越來越混亂,并直接導致了周王室的卑弱乃至滅亡。在這明顯的對比中,司馬光強調了“司法必先守法”的重要性。

除了周襄王之外,司馬光還舉過另一位諸侯的例子。韓氏家族參與瓜分晉國之后升級為韓國,出現了一位優秀的領導人:韓昭侯。韓昭侯重用一個叫申不害的人治理國家。申不害非常有才干,而且擅長以法治國。申不害治理韓國十五年,法令嚴明,成效卓著,使得韓國“國治兵強”。仗著有這樣的功勞,申不害就向韓昭侯提了個小小的要求,想為他一位堂兄謀求一官半職。申不害本以為這是件小事,韓昭侯肯定會答應。結果卻出人意料,韓昭侯非常干脆地拒絕了他。申不害因此有些怨氣。韓昭侯非常從容地反問申不害:“今將聽子之謁而廢子之術乎,已其行子之術而廢子之請乎?子嘗教寡人修功勞,視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將奚聽乎?”意思是說:“你曾經教我治國的方法,要重視人們的功勞,根據功勞的大小施行賞罰。這一整套治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是你親手幫我制定的。你的這位堂兄,沒為國家立過半分功勞,你卻要求我給他官職。那么請問,我現在是應該廢除這套法令,滿足你自私的請求呢,還是應該駁回你自私的請求,遵守你所制定的法令?”這一問把申不害問得啞口無言,只得連連告罪。

對于韓昭侯堅守法制、不以私亂公的態度,司馬光非常贊賞。司馬光說:“韓以微弱之國,居天下之沖,首尾腹背莫不受敵,然猶社稷血食幾二百年;豈非昭侯奉法之謹,賞不加無功,罰不失有罪,后世雖不肖,猶得蒙遺烈以自存乎?嗚呼,有國者安可以無法哉!”韓國雖然名列戰國七雄之一,但其實是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而且四面都與強國為鄰,腹背受敵。即便如此,這個國家也延續了將近二百年的歷史。它的成功之道在哪里?司馬光認為,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有韓昭侯這樣堅守法制、賞罰公平、不以私意害公法的優秀國君。所以司馬光在評論的最后一句話里,對這個話題進行了升華,對于國家來說,領導者遵紀守法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中市| 彰化市| 星子县| 九台市| 砚山县| 崇礼县| 台中市| 白山市| 武鸣县| 玉林市| 永城市| 神农架林区| 博客| 文山县| 南和县| 承德县| 剑河县| 安化县| 遂溪县| 改则县| 邮箱| 澄城县| 咸丰县| 湛江市| 宝应县| 全椒县| 武安市| 新津县| 武陟县| 安龙县| 阳江市| 富民县| 利津县| 思南县| 黑山县| 墨玉县| 全州县| 贺兰县| 兴城市| 闸北区|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