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男孩是最難“控制”的(2)

如果男孩喜歡拆卸一些構造比較復雜的大型物件,如機械用具、家具、車子等,這時父母請一些有機械方面專長的朋友給孩子做“指導老師”,這是一個不錯的引導方法。通過專業老師現場指教和操作,孩子會將“破壞”活動變得像學習一樣認真和投入。即使沒有這方面的朋友,父母也可以通過看書或上網提前了解和學習相關常識,然后把基本的機械拆裝原理告訴孩子,這樣既滿足了“破壞”欲望,也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與孩子一起體驗拆裝的樂趣,進行“破壞”活動,爸爸要比媽媽更適合參與。因為對于機械類問題,男士會顯得比較專業和內行一些。在指導和參與過程中,父子之間也更容易配合默契。

父母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每一項實踐活動,在男孩的任何一種“破壞”中,說不定會潛藏著莫大的驚喜和發現。隨著男孩在“破壞”中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動手實踐能力會不斷地提高,這樣他很可能就會從一個令人頭疼的“破壞王”變成相當專業的“工程師”呢。

所以,對于酷愛拆裝器械的男孩,父母完全用不著大費腦筋,與其呵斥加棍棒教育不如讓他們發揮“破壞”特長,借著拆裝的機會讓他成為家庭的“維修工”。比如,讓男孩安裝家里的門把手,擰緊某個物件上的螺絲,或者給鬧鐘安裝個新零件,給斷腿的椅子修補完整。這些維修任務都可以交給男孩,讓他們體驗動手實踐的樂趣和成功的滿足感。父母不用喊叫,輕松讓孩子自己學會變廢為寶,只需在必要時提供一些指導即可。

當然,對于煤氣管道、電器、水管之類的物件,父母最好不要讓男孩參與。因為這些物品的拆裝只有通過專業人員才能完成,否則會給人身安全造成威脅。所以,父母要視情況安排男孩參與維修,讓他的探索欲望得到進一步發揮。

總之,對待男孩的“破壞”行為,父母應該學會因勢利導,采取積極的態度和方法讓“破壞王”變成“工程師”。父母在和孩子一起參與的“破壞”活動中,幫助孩子改掉只拆不裝的習慣,讓他們學會廢物利用,變廢為寶,體驗組裝和發明的樂趣。這樣不但能促進孩子的成長,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和認真做事的態度。在“破壞”活動中,父母看到的應該是孩子的成長和探索中的驚喜,發現孩子潛在的天賦,而不是破壞后讓人頭疼的“殘局”。要知道,男孩喜歡搞“破壞”,并不意味著成長之路的扭曲,而是發現孩子潛力與天賦的另一扇窗口。

“威信”不是教訓出來的

有些家長認為,對男孩要嚴厲,不要多給他們笑臉,要讓他們害怕,這樣才能在男孩面前樹立起威信,便于管教。可這種想法真的正確嗎?這種方法真的奏效嗎?

臨近中考,小剛卻迷上了電視劇《我是特種兵2》。不管作業是否完成,每天晚上必須先看兩集再學習。小剛的爸爸看著兒子把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了看電視劇上,非常生氣,屢次勸他要抓緊時間學習,可是小剛不聽。小剛振振有詞地說:

“還有幾集就演完了,等看完《我是特種兵2》就專心學習,以后有再好看的電視劇也不看了。”

爸爸生氣地說:“《我是特種兵2》不看又能怎樣,是學習重要還是看電視劇重要?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小剛聽了不耐煩,大聲地對父親喊道:“還有幾集就看完了,剛開始看的時候你怎么不管?”

“你還敢跟我頂嘴!看電視能提高學習成績嗎?這都馬上中考了,還沒完沒了地看這種電視劇。”生氣的爸爸上前一把拔掉了電源。

“你為什么這么霸道,憑什么不讓我看電視劇?”小剛生氣地喊起來。

“我不讓你看,你就不許看!越來越不聽話,等哪天我好好收拾你!”

兒子看電視劇的權利被剝奪了,憤怒地回了自己的房間,一晚上也沒有學習。小剛的父親也氣得沒休息好。第二天小剛放學后,像往常一樣坐在電視機前照看不誤。小剛的父親見狀,掄起巴掌將小剛攆進屋子學習去了。

可見,一味嚴厲地管束男孩,容易引起男孩的逆反心理,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那么,面對“不聽話”的男孩,家長該如何在他們面前樹立起威信呢?

首先,在男孩面前樹立威信,不能急于求成,而應水到渠成。它是父母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建立在與子女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并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的。

其次,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父母無須刻意樹立威信,尤其要避免以教訓贏得威信,否則只能事與愿違。這類父母通常無視男孩是否愿意聽,也不管自己的語言是否恰當,在任何場合下都沒完沒了地指責男孩并要求男孩服從。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男孩,會對這種說教產生厭倦情緒。久而久之,他們對正確的教育也會產生反感。

再次,要想成為有威信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以身作則。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必須品行端正,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副面孔,在家里卻又是另外一副面孔。要求男孩做到的,父母應首先做到。

再者,對男孩要管得嚴,哪怕是小錯也不應輕易放過。但每次批評男孩之后,家長一定要想辦法去安撫他,開導他,使他感受到父母的愛,不會對父母產生畏懼、抵抗心理。嚴與愛相結合的教育,最能建立真正的威信。

最后,父母不要管得太多,管得太瑣碎,事無巨細都嘮叨幾句,這樣就容易使男孩產生厭煩心理,反而不聽父母的。而平時很少教訓男孩,但抓住一些主要的東西一管到底,這樣反而更有效。

別讓打罵男孩成為一種習慣

“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并且現在中國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孩子,尤其是男孩,自然成了家中的寶貝。可為什么仍有一些父母采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男孩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受傳統教子觀念的影響。如“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材”,“打是疼,罵是愛,氣極了,拿腳踹”等有這種觀念的大有人在。

二是有些家長小時候常被父母打罵,于是在教育自己男孩時也不自覺地繼承了上一輩的教育方式。雖然他們深知被父母打罵的滋味不好受,心中會產生怨恨、反抗等,但畢竟自己早已邁過了那道坎,已經沒有了切膚之痛,便糊里糊涂地以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三是有些父母感覺教育男孩相當辛苦,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懶得動腦想其他方法來教育男孩,覺得打罵教育最直接有效。因此,一旦男孩犯了錯誤,就直接打罵——脾氣暴躁的父母最有可能這么做。

四是取決于父母本身的生活狀態。一些父母自己不成功,社會地位較低,往往會把操控男孩當成一種逃避和滿足,甚至將自己在社會中的壓力轉嫁到男孩身上,比如要求男孩一定要出類拔萃,等等。

以上幾個原因就是某些父母打罵男孩的主要原因,如果你也有打罵男孩的毛病,不妨對照一下。當然,也有的父母打罵男孩只是出于一時沖動,卻可能釀成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

有一對工作和家境都比較普通的夫婦,卻有一個明顯比同齡男孩更聰明、更活潑的不普通的兒子。

為了把這個好苗子培養成才,夫婦倆省吃儉用,為男孩報了各種輔導班,為孩子買電子琴并請了家庭教師。男孩也非常爭氣,學習很好,電子琴彈得也不錯,特別討人喜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好苗子,卻不能讓他的父親滿意,經常因一些小事被父親訓斥。鄰居時常能夠聽到父親訓斥兒子的聲音。在男孩還小的時候,父親的訓斥很管用。不過,隨著男孩的日漸成長,父親的訓斥越來越不見效了,男孩有時甚至會頂撞幾句。于是,父親便將“罵”改為“打”。

鄰居過來勸解,男孩的父親卻說:“這沒啥大不了的!官打民不羞,父打子不羞,男孩不打難成器……”就這樣,在父親粗暴的打罵之下,男孩開始逃學、打架、不思進取。當然,這樣做的后果,自然是被父親更加野蠻地暴打。

有一次,男孩因為頂嘴而被父親用繩子吊起來毒打。母親怕兒子被打殘或打死,就向110求救。不過,那天之后他們就沒了兒子的消息。等他們再次聽到兒子的消息時,兒子已經進了監獄。他們夫婦去看兒子的時候,兒子怎么也不愿見自己的父親。

因為這件事,妻子一直不能原諒丈夫,兩人也以離婚收場。

本應該其樂融融的家庭,就這樣支離破碎了。父母愛男孩,對孩子嚴格要求本身并沒有錯,錯的是不恰當的教育方法。現在確有一些家長在教育男孩時非打即罵,而不是用尊重、說服或溝通的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觀念已經過時,動不動就打罵、訓斥的教育方法后果嚴重。

有關教育研究指出,男孩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生活在暴力之中,他就會成為魔鬼!心理學家也指出,殺人犯大多是在暴力的、缺乏愛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

總之,打罵不是教育男孩的好方法,也別讓打罵男孩成為一種習慣。打罵男孩,只會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會讓男孩失去自信,悲觀厭世;會讓男孩會變得脾氣暴躁,心驚膽戰;會讓男孩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產生不滿的情緒;會導致男孩說謊的行為;會促使男孩陷入孤獨的深淵;會使男孩學習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會造成男孩人格畸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康市| 西乌珠穆沁旗| 枝江市| 东明县| 扬中市| 内丘县| 柘城县| 双流县| 崇仁县| 乐安县| 盘山县| 高陵县| 巴塘县| 红安县| 明光市| 通榆县| 达日县| 开封县| 册亨县| 新田县| 宝清县| 邹平县| 九台市| 来宾市| 含山县| 开远市| 鲜城| 岚皋县| 土默特左旗| 蒲江县| 定日县| 土默特右旗| 上林县| 体育| 四平市| 广德县| 三台县| 深州市| 广饶县| 佛坪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