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新古典經濟學對企業成長理論的解釋
在新古典經濟學中,企業被理解為生產函數。生產函數是描述在給定生產技術狀況的情形下,生產要素的投入量與產品的產出量之間的物質數量關系的函數式。新古典經濟學認為真正影響企業成長的是成本曲線和需求曲線,在長遠發展中外生的是人力資本和技術,對企業成長而言,財政政策的影響不大。新古典企業成長理論的優點之一是在一般意義上強調了技術的作用,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沒有考慮到內部組織和激勵對企業成長的作用。
企業規模調整理論是新古典經濟學中關于企業成長的理論,這種理論指出對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的追求是企業成長的動力來源。新古典經濟學關注企業的投入產出功能,認為企業是非結構性的,企業的規模及產權制度都是比較靈活的。因為企業擴大的效率和縮小的效率一樣,所以新古典經濟學認為企業成長不具備實質意義。這個理論指出不斷調整企業的規模和產量從而讓企業發展到最佳規模的過程就是企業成長的實質,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可以降低企業長期的平均成本,由此提高企業的效益。此外,長期平均成本經常以“U”形變化,下降程度是有限的,所以這個理論也引起了對最優生產規模的思考。
新古典經濟學中企業的最優規模是指在現實情況下,由于分工規模經濟決定的企業成長是有限的,無法做到一直持續。企業的靈活性和競爭力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降低,企業最后肯定會失去成長動力。除此之外,企業的成長也會受到企業家的精力和壽命的限制。馬歇爾將外部經濟、企業家生命有限性和壟斷企業避免競爭的困難性這三方面因素引入進來,協調穩定的競爭均衡條件與企業規模擴張理論之間的關系,尋求企業最優規模經濟的成長邏輯。也就是在技術、需求等外界條件變化的情況下,最優規模完成在由舊到新轉變中體現的企業成長邏輯(納爾遜 等,1982;楊小凱,1994)。該理論從企業規模的最優界定發展而來,說明了技術、需求等外部因素是如何影響企業成長的,在企業成長評價領域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