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元宮的深邃殿堂,這里是大唐帝國的核心內廷。
一場只有少數人參與的秘密商討,正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
此次小型廷對的參與者僅為兩位位高權重的大臣,他們分別是才智過人的宰相張悅和勇猛無比的鷹揚大將軍王孝忠。
這是一場一文一武的盛宴,他們的智慧與勇氣將是這場商討的基石。
在這場秘密會議中,高宗皇帝與武后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隨和態度。
他們以禮賢下士的姿態,表現出了對這次討論的重視和對參與者的尊重。
為了顯示朝廷對這次會議的特別重視和對與會者的格外恩典,他們提前為這兩位朝廷的左膀右臂準備好了黃緞軟墊的龍墩。
這不僅是對他們身份的認可,更是對他們貢獻的期待。
正在慷慨陳詞的是大將軍王孝忠:
“此番吐蕃、突厥各出兵二十萬,分別從西、北兩個方向逼近我大唐邊境,并揚言要兵發長安,會師帝都。這些都是虛張聲勢罷了,只要給臣兩支精兵勁旅,忝滅這兩股草原來的牧民隊伍不在話下。”
這番話從長期與突厥、吐蕃周旋纏斗的王孝忠口中說出,不由得二圣不停的頻頻點頭,表示認可。
高宗一掃剛才愁云密布的臉色,一時間又眉開眼笑起來:
“以卿之見,這兩個大膽番邦真的會打到長安嗎?突厥可曾是攻陷過我單于、瀚海兩大都護府的草原勁旅。聽你的意思,你有把握擊退敵兵了?”
雖然不憂懼了,高宗心里還是不太放得下。
武后輕輕咳了一聲,提醒高宗不要在臣下面前表現的過于懦弱,以免讓臣下小視了皇家威儀,也容易滋長不軌之徒的叛逆之心。
高宗見狀立即改口:
“兩個蕞爾小國逆天而動,自不量力,蚍蜉憾大樹,可笑之極,天朝兵鋒所指,定讓彼等望風而逃。”
高宗被自己這一番自我壯膽的話給激勵了,頓時好像已取勝的將軍一樣又趾高氣揚起來。
他向身邊的武后投去感激、佩服的眼神,感激她及時提醒自己不至于在臣下面前失態,佩服自己這位皇后年紀輕輕處理起政務來卻是越來越老辣、越來越穩便。
武后心領神會,報之微微一笑。
看著一旁沉思不語的宰相張悅,武后知道他肯定有話要說,肯定又很重要,示意高宗聽聽他的意見。
作為妻子,她必須給足仍是皇帝的高宗面子;
作為皇后,她也要引導高宗高效正確處理事關社稷安危的國家大事。
她按捺住心中對大權獨攬的野心和欲望,提醒自己時機未到,實力未到,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反而會弄巧成拙。
不過她也預感到,離自己獨自掌控天下的那一天不遠了。
高宗的身體大不如前,越來越不好,如果不是頭等軍國大事,高宗已委托她全權處理。
“張愛卿,你對目下的形勢有何良策?”
高宗不失時機地詢問道。
“稟二圣,依臣之見,戰不如和。雖然兩邦來勢洶洶,但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在臣眼中,吐、突聯軍就是一盤散沙,貌似強大,卻有機可乘。其一,吐蕃興兵是為了該國使團滅門血案,這樁血案疑點重重,大火燒的蹊蹺,臣已命巡防司李劫大人嚴加訪查,限期破案。李劫稟報說已有很大進展,在長安城外一破廟內發現疑似縱火的兩名嫌犯尸體。這兩名歹徒應系被事后滅口,身份也已查明,是盤踞京都東北新豐鎮的飛龍幫的幫眾。飛龍幫這些年聲勢壯大,控制了很多賭坊,長安也有他們的分舵,專干吃里扒外、里通外國之事,與突厥、吐蕃、契丹等域外勢力多有勾結。”
話說到這,可能是連續大段陳述的緣故,張悅激烈地咳嗽起來。
畢竟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本已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卻還在殫精竭慮為國事操勞,算是超期服役啦。
武后見狀,趕緊命人送上一杯熱茶,以示對老驥伏櫪的老宰相體恤之意。
張悅喝下幾口熱茶,平復了咳喘,繼續奏報道:
“這其二嘛,突厥出兵是因為前次我大唐婉拒和親之事,必迦可汗覺得在他統領的鐵勒、拔野古、奚等弱小臣服民族面前失盡了顏面。他并不是真心要和我大唐為敵,更無心與吐蕃聯手,與我大唐拼的你死我活。突厥內部已顯四分五裂之象,他駕馭內部也不是很得心應手,此次倉促起兵,遭到主和派宰相史元珍的堅決反對。總而言之,一要破了吐蕃使團盡滅的血案;二要允許和親突厥,這兩招齊下,臣管保聯軍不攻自破。”
風輕云淡間老宰相侃侃而談,將目下的局勢分析的入木三分,連大將軍王孝忠也佩服得五體投地。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軍,他比誰都知道用兵的兇險,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兵戈相見。
但有事不怕死,這是軍人的天職;
他必須用自己的生命捍衛大唐這片朗朗乾坤,這也是他的終極使命。
“張愛卿,那就煩你傳口諭給李劫,讓他盡快組織得力干將偵破吐蕃使團滅門血案,不得有誤。”
武后以斬釘截鐵的口氣指示道。
張悅趕緊從龍墩上站起,“臣領旨,出宮后即刻去辦,定不負二圣重托”,
老宰相的回答把高宗最后那點擔心一掃而光,但是武后心中總是沉甸甸的放不下來。
她的直覺,像是一種深刻的直覺,在內心深處告訴她。
這個吐蕃使團遭遇徹底消滅的事件,必定隱藏著某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然而,盡管她感到疑惑,卻無法揭開這個謎團的神秘面紗。她只能焦急地等待,等待那些負責調查此案的人提供一些線索或者解釋。
大火肆虐過后的吐蕃使團所在地,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
那些曾經高大的建筑,現在只剩下了一些斷斷續續的殘壁,它們像是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場災難的殘酷。
在這里,不再有任何生命的跡象,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甚至是那些小小的耗子,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地方仿佛被徹底抹去了生命,只剩下了死寂和灰燼。
細心的李劫帶領著一群精明的巡防司手下,再次深入案發現場進行細致的偵查。
回顧起那個發生慘案的夜晚,由于熊熊烈焰尚未完全熄滅,他們只能粗略地觀察現場,對細節部分并未進行深入的研究。
這無疑給案件偵破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但李劫并沒有因此而氣餒。
在這幾天里,一方面緊跟李琵嘉和其他同僚提供的線索,全力追蹤那位縱火的兇手的蹤跡;
另一方面,他還指派裴子耀深入調查那個在城外破廟中實施滅口的神秘人物。
他知道,這兩個線索對于破解此案至關重要。
此外,李劫還將屬地的所有衙役以及當晚參與滅火的人員全部召集在一起,一一進行詢問。
他深知,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破案的關鍵,因此他不會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
這樣的辦案習慣他已經保持了多年,正是這種嚴謹細致的態度,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果。
面對這個復雜的案件,李劫堅定信念,誓要將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堅信,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一定能找到破案的線索,將罪犯繩之以法。
而這一切,都只是他作為一名官員,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努力總是有收獲的。
他穿過地上的磚頭瓦塊,來到使團后院。
在這座深宅大院的隱蔽角落,有一口年頭悠久的水井,它平日里是汲取飲用水的源泉。
水井的井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已經變得無法辨認其原本的模樣。
燒焦的痕跡清晰可見,彰顯著那天火災的猛烈。
幸運的是,井口部分由于使用了堅硬的青石砌成,展現出了非凡的穩固性,在這場熊熊大火中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
李劫緩緩地將頭探入井口,仔細地觀察井下的狀況。
在這一過程中,他的目光突然被一些不尋常的痕跡所吸引,那是井壁上清晰可見的上下行人的足跡。
這些痕跡無疑表明,井下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許是一個被遺忘的世界,又或許是一段塵封的歷史。
不及多想,他立即召集了兩位可靠的助手,準備沿著新近安裝的井繩下到井底一探究竟。
隨著他們的逐步下降,心中既有期待又有緊張,不知道將會發現什么。
就在他們下到井中的一大半時,一個驚人的發現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仿佛是石破天驚,震驚了所有人。
這個意外的收獲,一個可能改變現有局面的新發現,讓他激動不已。
他清楚地意識到,這個秘密的泄露可能會引起外界的極大興趣,甚至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
因此,他緊急叮囑身邊的人,要求他們嚴守秘密,絕不能讓這個發現的消息有任何泄露的可能,確保這個秘密能夠安全地被保護和利用。
他知道,這次的發現將是一條通往真想的探險之路。
而他,即將成為揭開這層面紗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