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補氣(3)

原料:鹿肉300克,銀耳50克,太子參15克,姜10克,清湯1200克,白砂糖1克,胡椒粉1克,雞精3克,鹽5克。

用法:鹿肉切如蠶豆大小丁,汆過水撈出;銀耳、太子參以溫水發漲;姜切片。鍋置火上,入鹿肉、太子參、銀耳、姜片及清湯,開大火燒沸,再以小火燉50分鐘,入糖、胡椒粉、雞精和鹽即成。

功效:潤肺健脾,滋陰補氣。適用于脾肺氣虛所致面色萎黃、體虛等,無病也可強身。

(1)肺氣虛衛外不固:癥見飲食不振、少氣乏力、便溏、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血虛萎黃、內熱消渴等。多見于糖尿病、潰瘍、高血壓、蛋白尿、腦血栓等。

(2)肺虛水停:癥見水腫、小便不通等。多見于急性腎炎、慢性腎炎、便秘、肺癰等。

黃芪

【別名】綿(黃)芪、百本等。

【產地】山西、黑龍江、遼寧、河北等。

【季節】一般2~3月采收。

【性味】性微溫,味甘。

【歸經】入肺、脾、肝、腎經。

【功效】補中益氣,利水通利。

1.黃芪補肺飲

原料:黃芪30克,麥冬15克,五味子、烏梅各6克。

用法:加適量水煎煮,沸后再煮30分鐘,取汁以蜂蜜調服。

功效:補肺益氣、養陰固表。適用于氣虛陰傷、自汗口渴、久咳不止等癥。

2.防己黃芪湯

原料:黃芪15克,防己12克,白術9克,炙甘草6克,生姜4片,大棗3枚。

用法:以水煎煮,沸后再煮30分鐘,去渣溫服。

功效:健脾補肺,固表行水。適用于疲乏無力、關節腫痛、腿足浮腫、脈浮等患者。

3.牛肉北芪浮小麥湯

原料:鮮牛肉250克,北黃芪、浮小麥各30克,生姜10克,淮山藥15克,大棗10枚,味精、精鹽適量。

用法:牛肉洗凈切小塊;北黃芪、浮小麥、生姜、淮山藥、大棗揀洗干凈。牛肉與北黃芪、浮小麥、生姜、淮山藥、大棗入砂鍋,并加適量清水煎煮,先以武火燒沸,再以文火慢燉至牛肉爛熟,加入味精、精鹽調味。食肉飲湯。

功效:益氣固表,調和營衛,止自汗。適用于肺氣虛衛外不固、營衛不和所致神疲氣短、體怯惡風、自汗、動則尤甚、易感冒等。

4.黃芪猴頭湯

原料:黃芪30克,猴頭菌150克,嫩雞肉250克,胡椒粉2克,小白菜心100克,蔥姜、料酒、味精、食鹽、清湯適量。

用法:諸味洗凈。將猴頭菌用溫水浸泡約30分鐘,撈祚鐙痦牮鈮顊出削去底部木質,切成大片(浸泡的水用紗布過濾,備用)。雞肉切成條方塊,黃芪切成薄片,蔥姜切成細節。鍋燒熱入油,先將黃芪、雞塊、蔥、姜共煸炒,放入料酒、食鹽、發猴頭菌的水及少量清湯,以武火燒沸,繼之以文火燒約1小時,再下猴頭菌片煮約半小時,撒上胡椒粉。先將雞塊撈出,再撈出猴頭菌片蓋在上面,湯中則下小白菜心,略煮后加入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肺氣,養血強身。適用于脾肺氣虛所致神疲氣短、形體消瘦、食欲不振等癥。

5.黃芪糖醋鯉魚

原料:黃芪30克,鯉魚1尾,水發香菇、水發玉蘭片各50克,泡辣椒2個,濕淀粉、植物油、精鹽、醬油、陳醋、白糖、大蔥、大蒜、生姜、味精、黃酒、清湯各適量。

用法:將鯉魚洗凈,去鱗、鰓及內臟,魚身兩面均斜劃數刀,用黃酒、醬油浸漬約5分鐘,再用濕淀粉涂在魚身;黃芪加水煎煮2次,取2次煎汁混合,再煎煮至30毫升。蔥切成絲、花各半,大蒜、生姜切成絲、末各半,泡辣椒去籽切絲,玉蘭片、香菇也切成細絲。炒鍋內倒油燒至八成熱,放入鯉魚炸至深黃色后撈出擱盤。往鍋內放蔥、姜末、大蒜、泡辣椒、玉蘭片、香菇等,稍炒后將剩余各味調料及黃芪汁入鍋,攪至汁液呈金黃色時盛出,淋于魚面上,并將黃芪片擺在魚上即成。

功效:補益肺氣。適用于熱傷肺胃、肺氣不足所致神疲倦怠、氣短無力、自汗畏風等癥。

肺氣不足:癥見咳嗽氣短、語聲低弱、喘息不止等。常見于肺氣腫、慢性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黨參

【別名】口黨、臺黨、東黨、黃參、潞黨參。

【產地】遼寧、吉林、黑龍江、陜西、山西、寧夏、四川等。

【季節】白露前后采挖。

【性味】性平,味甘。

【歸經】入肺、脾經。

【功效】健脾益肺,益氣補血。

1.蜜炙黨參

原料:黨參片100克,煉蜜20克。

用法:將煉蜜加水稀釋,與黨參片拌勻,悶透后置熱炒鍋內,以文火加熱,翻炒至黃棕色取出,放涼待服用。

功效:益氣養中。適用于肺氣虛弱所致咳嗽氣短等癥。

2.黨參紅棗飲

原料:黨參20克,紅棗10枚。

用法:將上兩味水煎服用。每日1劑,2次服完。

功效:滋補肺氣。適用于肺氣不足所致倦怠乏力等癥。

3.參芪蟲草乳鴿

原料:黃芪、茯苓、人參各15克,白術9克,陳皮、蟲草各6克,乳鴿1只,食鹽、味精若干。

用法:乳鴿去毛、內臟,再將各味藥材放入大碗中,加水隔熱蒸煮,直至乳鴿熟爛,再加入少量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補脾益肺,止咳平喘。適用于肺、脾、腎氣俱虧虛所致氣喘、腰膝酸軟、納少倦怠等癥。

4.十全育真湯

原料:黨參、黃芪各15克,山藥、知母、玄參、生龍骨、生牡蠣各12克,丹參10克,三棱、莪術各5克。

用法:上述各味加水適量煎煮,沸后再煮30分鐘。一日飲2次。

功效:補益肺氣,滋陰養血。適用于肺部氣陰兩虛所致神疲氣短、形體干燥、不思飲食、動則乏力等癥。

5.潞黨靈芝豬肺湯

原料:豬肺1個,潞黨參、紫靈芝各15克,蜜棗6枚,生姜2片,食鹽少許。

用法:豬肺灌入清水(可以喉部對準水龍頭沖灌),令其脹大充水,擠壓令水排出。反復灌洗多次至豬肺洗白。將豬肺切塊,入沸水中煮約5分鐘后撈起。將黨參、紫靈芝、蜜棗、生姜洗凈,生姜切片。

瓦煲內加清水適量,置于火上,開猛火,沸后入全部原料,改用中火再煲約3小時,加入食鹽調味即成,飲湯食肺。日服1耀3次,每次150耀200毫升。

功效:益氣補肺。尤其適用于老人常患傷風感冒、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等。

6.四君蒸鴨

原料:肥鴨1只,炙甘草6克,黨參15克,茯苓、白術各10克,紹酒15克,鮮湯700克,蔥5克,姜、鹽各10克,味精1克。

用法:將鴨子宰殺,去毛、嘴、爪、內臟,洗凈后入沸水中氽過撈起,裝入蒸碗。姜、蔥洗凈,姜切片,蔥切段。將甘草、黨參、茯苓、白術洗凈切片,用紗布袋裝好,扎緊口后放入鴨腹內。加入姜片、蔥段、紹酒及鮮湯,上蒸籠以武火蒸約3小時,至鴨肉爛熟、鴨骨松裂時取出。取出藥袋,揀去姜、蔥,將鴨子裝盤,加精鹽、味精,適量注入原湯即成。

功效:健脾益氣,滋陰養胃。適用于脾胃氣虛所致飲食不振、面色萎黃、神疲氣短、腹脹便溏、小便不利等,也適用于氣陰兩虛所致干咳煩渴、骨蒸潮熱、午后低熱等。

(1)肺氣虛衛外不固:癥見食欲不振、表虛自汗、筋脈攣急、少氣乏力等。多見于高血壓、高血糖、肺癌、闌尾炎、病后體弱等。

(2)肺虛水停:癥見水腫、腸燥便秘、小便淋瀝、腹瀉、干咳無痰、泄瀉帶下、肺癰等。多見于慢性腎炎、腹水、急性腸炎、風濕等。

薏苡仁

【別名】薏仁、苡米、薏仁米、溝子米。

【產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季節】多在秋季采收。

【性味】性涼,味甘、淡。

【歸經】入肺、脾、胃經。

【功效】補益肺氣,清熱利水。

1.珠玉二寶粥

原料:薏苡仁50克,山藥150克,柿餅30克,白砂糖15克。

用法:將山藥洗凈煮熟,去皮切丁。將薏苡仁洗凈,用冷水浸泡約2小時后撈出瀝干。將薏苡仁用武火煮沸后,繼之以文火煮至粥狀,再加入山藥丁、柿餅和白糖,煮熟即可隨意服用。

功效:補肺利濕、清熱排膿。適用于懶進飲食、虛熱勞嗽及患多種惡性腫瘤者食用。

2.參苓白術散

原料:人參、茯苓、白術(炒)、甘草、山藥各100克,白扁豆(炒)75克,薏苡仁(炒)、蓮子、砂仁、桔梗各50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共研為細末,過篩混勻。

功效:補脾胃,益肺氣。適用于脾胃虛弱、肺氣不足所致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癥。

3.薏苡瓜瓣桃仁湯

原料:薏苡仁15克,冬瓜子30克,桃仁10克,牡丹皮6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加水適量,煎至沸,再煮40分鐘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于肺虛水停所致腸癰拘攣腹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癥。

(1)肺氣不足:癥見咳喘不止、煩渴、嘔逆、飲食不下、少氣乏力、勞傷吐血等。多見于肺結核、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小兒驚風發熱、消化不良、壞血病等。

(2)水濕不運:癥見水腫、腸燥便秘、小便不利、大便燥結、干痰等。多見于慢性腎炎、腹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腸炎、氣管炎等。

【別名】蘆橘、金丸、蘆枝。

【產地】四川、江蘇、湖北、福建。

【季節】多在5~6月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酸。

【歸經】入肺、脾、肝經。

【功效】潤肺下氣,通利水道。

枇杷

1.枇杷止咳飲

原料:枇杷100克。

用法:將枇杷剝開,將其果核搗碎,加水適量煎煮,沸后再煮30分鐘,即可隨意服用。

功效:清熱止咳,益氣生津。適用于因各種原因而咳喘不止者。

2.枇杷粥

原料:枇杷25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用法:將粳米淘洗干凈,將冰糖置于水中蒸煮數分鐘后加入粳米,熟后加入枇杷,煮10分鐘即可服用。

功效:補益肺氣,清熱止咳。適用于熱性咳嗽、咳膿痰與咳血等重癥。

3.枇杷酒

原料:枇杷600克,檸檬皮10克,香草豆6克,丁香2克,脫臭酒精0.8升(也可以用低度糯米酒),白砂糖450克,冷開水1.1升。

用法:枇杷洗凈,去皮、核;往鍋內放入白糖和少量沸水,充分溶解后加入枇杷浸泡2小時,將香草豆搗碎后放入,攪拌均勻;檸檬皮洗凈后,放入溫水中浸泡30分鐘,切絲。往容器內加脫臭酒精,然后將檸檬皮絲放入,浸泡30分鐘。將枇杷混合液放入另一個容器中,再將檸檬混合液放入,攪拌均勻后倒入冷開水,靜置后貯存,1耀2個月后即可濾渣取酒液飲用。

功效:祛痰止咳,生津潤肺,清熱健胃。適用于肺氣不足所致咳嗽、喉嚨疼痛等癥。常服有保健功能,可預防疾病發生。

4.枇杷膏

原料:枇杷葉(去毛)2.5千克,蓮子(去心)、生地、麥冬、紅棗、玄參(去節)300克,川貝、天冬150克。

用法:上述各味加水適量熬煮,沸后再煮30分鐘,取汁去滓,將汁煉至滴毛頭紙上,背面不陰時即可收清膏,每清膏1斤兌蜜2斤,裝瓶待用。

功效:清肺潤燥,止咳化痰。適用于肺熱燥咳、痰少咽干等癥。

(1)肺氣虧虛:癥見飲食不下,少氣乏力,頭痛身痛,便溏泄瀉,痰多咳嗽,畏風自汗。多見于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胃炎、食道炎、慢性腸炎等。

(2)肺虛水停:癥見水腫,腸燥便秘,小便不利,痰濕壅肺,脘腹脹滿或疼痛。多見于慢性腎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腸炎等。

【別名】橘皮、貴老等。

【產地】長江以南各地區。

【季節】10~12月采收。

【性味】性溫,味辛、苦。

【歸經】入肺、脾、胃經。

【功效】補益肺虛,行氣利水。

陳皮

1.寬中丸

原料:陳皮120克,白術60克。

用法:將兩味藥材研為細末,以酒和丸成梧桐子大小。飯前服用,一次服用30丸左右。

功效:行氣益肺。適用于脾胃不調、寒氣聚于體內的各種病癥。

2.橘皮枳術丸

原料:陳皮、枳實各30克,白術60克。

用法:將三味藥材研為細末,以荷葉裹燒,制丸成綠豆大小。以白湯服下,一次服用50丸左右。

功效:行氣利水,補益脾肺。適用于元氣虛弱、飲食不消、心下痞悶等癥。

3.橘皮湯

原料:橘皮120克,生姜150克。

用法:將兩味藥材加入8升左右水,煮取3升。

每次服用1升。

功效:補益肺虛。適用于干嘔噦逆、手足厥冷等病癥。

4.陳皮油燙雞

原料:陳皮25克,嫩公雞1只,冰糖25克,生姜、蔥各10克,花椒2克,精鹽5克,芝麻油3毫升,菜油1000毫升,鹵汁適量。

用法:陳皮洗凈后切絲,分等份;公雞褪毛、去內臟,沖洗干凈;蔥姜拍碎。鍋內加適量清水,下姜、蔥、食鹽、花椒,燒沸后將雞和一半陳皮同下,煮沸20分鐘后將雞撈出晾涼,撇湯不用。將鹵汁倒入鍋中,燒沸后將雞下入,鹵熟后撈起。將鍋洗凈,加入少許鹵汁,下冰糖、食鹽收取濃汁,調好后均勻抹在雞上。鍋洗凈,倒入菜油,燒至油泡散盡、青煙盡冒,關火等油溫稍降,將其他陳皮全部入鍋炸酥,再用油將雞反復淋燙,直至其顏色紅亮,將芝麻油抹上一層。裝盤后將已經炸酥的陳皮絲撒在雞上。

功效:補肺益氣,行氣化痰。適用于肺氣虛弱所致咳嗽、咳痰,心悸氣短,納少食呆。

參苓白術丸

【主要成分】黨參,茯苓,白術(麩炒),薏苡仁(炒),白扁豆(炒),山藥,砂仁,桔梗,蓮子,甘草。

【功效】益肺氣,補脾胃。

【適應證】用于脾胃虛弱,氣短咳嗽,食少便溏,肢倦乏力。

黨參蛤蚧膏

【主要成分】黨參清膏,蛤蚧。

【功效】補肺腎,健脾胃,補中益氣,止咳定喘,益精助陽。

【適應證】用于脾胃虛弱,肺氣不足,虛勞喘咳,體倦乏力。

五加參蛤蚧精

【主要成分】刺五加、黨參、人參露、蛤蚧、肉蓯蓉。

【功效】補肺氣,益精血。

【適應證】用于元氣虧損,肺虛咳嗽,病后衰弱。

五加參精

【主要成分】刺五加清膏,蜂蜜。

【功效】補氣健脾,安神益智。

【適應證】用于脾肺氣虛,病后體虛,精力不足。

參貝北瓜顆粒

【主要成分】黨參、南沙參、北參清膏、浙貝母、干姜。

【功效】補脾益肺,止咳化痰。

【適應證】用于肺脾氣虛之咳嗽、氣短、乏力、痰多。

復方鹿茸酒

【主要成分】鹿茸、黃精、山藥、淫羊藿。

【功效】益氣潤肺,補腎壯陽。

【適應證】用于肺虛咳嗽,腰膝痿軟,心悸氣短,脾虛腹瀉。

參芪膏

【主要成分】黨參,黃芪。

【功效】補脾益肺。

【適應證】用于脾肺氣虛,動輒氣短,四肢無力,食少納呆,大便溏泄。

保兒寧顆粒

【主要成分】黃芪(炙)、防風、白術(炒)、蘆根、茯苓、雞內金、山藥(炒)。

【功效】健中醒脾,益氣固表。

【適應證】用于脾肺氣虛所致表虛自汗,易感風邪,面黃肌瘦,神倦納呆,煩燥不寧。

心氣虧虛:癥見心悸氣短,自汗盜汗,倦怠無力,精神萎靡,頭昏耳鳴,脈象虛弱。多見于心絞痛、冠心病、心肌病、貧血、神經官能癥、心律失常、高血壓、失眠癥等。

蓮子

補心氣

【別名】蓮肉、蓮米等。

【產地】大部分地區都有出產,尤以江西、福建、湖南為最佳。

【季節】一般在秋季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澀。

【歸經】入心、脾、腎經。

【功效】清心醒脾、補中養神、滋補元氣。

1.蓮肉糕

原料:蓮子、糯米各200克,茯苓100克,白糖適量。

用法:將蓮子、糯米炒香,茯苓去皮,共研為細末,加白糖,拌勻后加水成泥狀,放入鍋中蒸熟,冷后壓平、切塊以供服用。

功效:滋補心氣,補脾益胃。適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大便稀溏。

2.蓮子桂圓粥

原料:無心蓮子、桂圓各15克,粳米100克,大棗10枚。

用法:將上各味加適量水煮粥,加適量白糖服下。每日食1次。

功效:益心寧神,養心健脾。適用于心氣虧虛、心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大便溏泄等癥。

3.蓮子肚片羹

原料:蓮子30克,豬肚150克,黃酒5克,蔥、姜各3克。

用法:蓮子去心,加水蒸至酥軟。將豬肚洗凈切片,加姜、酒、水煮沸,去除浮沫,改用小火煮酥,放入蓮子,撒上蔥花和食鹽、味精等調味品適量。

功效:補益心氣,健脾益腎。適用于孕婦產后消化不良、脾虛泄瀉、失眠多夢、心煩尿頻等癥。

4.鮮蓮銀耳湯

原料:鮮蓮子30克,干銀耳10克,雞清湯1500毫升,料酒、食鹽、白糖及味精適量。

用法:將銀耳發好,放入大碗內,加清湯150毫升,蒸煮1小時左右,銀耳完全蒸透后取出。鮮蓮子剝皮去心,用水汆過后,再用開水浸泡。燒開雞清湯,加入調料,將銀耳、蓮子同盛在碗中,加入雞清湯即可。

功效:滋陰潤肺,補益脾氣。適用于心肺氣陰兩虛所致心煩失眠、干咳痰少等癥。無病亦能消除疲勞,增進體質。

5.蓮子百合羹

原料:蓮子(去心)、干百合各15克,雞蛋1枚,白糖適量。

用法:蓮子與百合置文火上同煮,至蓮子肉爛熟,加入雞蛋、白糖,再煮至蛋熟即可食用。

功效:養心氣,安神志。適用于心腎不交所致心悸,虛煩不眠,遺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海淀区| 巴彦淖尔市| 陵川县| 四子王旗| 玉林市| 乡城县| 梁平县| 连江县| 瑞安市| 莎车县| 秀山| 宿松县| 新河县| 海晏县| 庆云县| 宝清县| 敦煌市| 五峰| 平山县| 措美县| 荔波县| 新余市| 九寨沟县| 泸定县| 南部县| 丹寨县| 长子县| 鹿泉市| 隆安县| 康保县| 龙井市| 肇庆市| 南和县| 灌阳县| 留坝县| 尼木县| 嘉黎县| 汨罗市| 博罗县|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