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白刃戰
- 通往母親的橋
- 慢三
- 3545字
- 2025-01-11 23:25:00
魏宇迅速從震驚中恢復了過來。
現在可不是六神無主的時候。
敵人的軍刀已經懸在了半空,在正午的陽光下,閃爍著鋒利的寒光。
而他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手上的匕首迎上去。
鐺!
刀刃與刀刃一接觸,頓時發出金屬的碰撞之聲,同時迸射出耀目的火花。
魏宇原本以為對方勢大力沉的這一劈砍,自己的匕首根本接不住,或者說,即便接住,手臂也會震麻掉。
但奇怪的是,他不僅接住了這一刀,而且還與對方僵持上了。
只見那長著“樊人精”面孔的殺手居高臨下,用勁將刀往下壓,力道之大,可以從他已經完全扭曲得不成人樣的表情看出一二。
而身體里住著魏宇的程星則身體半蹲,一只膝蓋跪在地上,兩只手緊握手柄,使出全身力氣向上托舉,那略顯滑稽的樣子仿佛在跟自己心愛的女人求婚。
逐漸地,他開始處于下風,軍刀的刀鋒逐漸靠近他的肩膀,而匕首鋒利的刀刃甚至已經觸碰到了他的皮膚,切入肉里,鮮血汩汩滲了出來。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先脫身再說。
于是,他大吼一聲,雙手往上一抬,身體同時朝一側翻滾開去,暫時逃出了這場生死困局。
一切只是剛剛開始。
現在,在這個十平米不到的圓形“斗獸場”內,他與殺手形成了一個不到三米距離的對峙。
雙方在這個范圍內,各自喘著粗氣,都在尋找將對方置于死地的最佳辦法。
不過,經過剛才這么一個照面,魏宇已經比先前多了幾分自信和勇氣。
他現在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肉體并不是魏宇,而是程星。
他魏宇是個孬種外加懦夫,可程星不是,他是一個優秀的士兵、格斗高手以及真正的勇士。
這么想著,他突然有點自滿起來,然后一抬手,示意對方別動,自己則站直了身子,開始脫衣服。
那長著“樊人精”面孔的殺手被眼前的一幕搞糊涂了,也可能根本沒把他放在眼里,干脆把軍刀放了下來,饒有興致地看著眼前這家伙到底想玩什么花招。
魏宇脫下了軍服,脫掉了里面的白色背心,露出了整個上半身。
和他想的沒錯,程星全身肌肉發達,沒有一絲贅肉,皮膚略黑,手臂上則是青筋暴起,手指粗大、結實,簡直就像年輕時的李小龍。
他低下頭用充滿羨慕的眼光掃向自己的八塊腹肌,心想如果將來有機會回到自己的世界,一定要去好好健身,把該死的小肚子好好減一減。
“喂!來吧!小垃圾!”那個殺手沖著他大叫起來,然后再次舉起了軍刀。
這狗日的還挺有武士道精神的。
魏宇冷笑一聲,握住刀柄,將刀尖朝下,同時側身扎好了馬步,左手朝前,握刀的右手靠后。
“來吧!”
話音剛落,對方大叫起來,再次朝他撲了過來。
從雙方表面實力上來說,魏宇顯然處于劣勢。
他的匕首只有對方軍刀長度的五分之一不到,這場冷兵器的對抗,他很可能根本無法靠近對方,就被砍死或者捅穿。
但正如李小龍的名言所說:“為了戰勝對手,應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格斗就是打斷或打碎對手的骨頭或頭骨,將其生命操縱在自己的手中。”
這是一個你死我活的困獸斗,而非現代社會的搏擊運動比賽,只要干掉對方,你可以用任何方式,包括最下流、最卑鄙、最不講武德的招式。
甚至于,要丟掉人類最基本的羞恥心。
因此,當快要接觸到殺手的同時,魏宇突然往旁邊一閃,然后開始躲閃起來。
他躲閃的方式簡單而粗暴,就是:繞圈跑。
前面說過,整個場地約十平米左右,雖然不大,但還好人也不多,在這個小空間里,足夠他躲避殺手一次次軍刀的落下。
當然,他也不能一直躲避,畢竟對方只消站在圓心,看準時機,對他進行砍殺即可,而他這種不能停止的繞圈跑,是極度消耗體力的。
再說,時間上也不允許了。
他必須得盡快找到制敵的方法,而且得一擊制勝,才有可能脫離險境。
于是他一邊奔跑,一邊觀察著。
他注意到,對方使用的是九五式軍刀。
所謂九五式軍刀,是1935年日軍開始配發的,因這年是日本天皇紀年2595年而得名。
這里多說一句,日本天皇紀年也叫神武紀年,是以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即位的年份為元年的紀年方式。
神武天皇是公元前660年即位的,那么1935年就是神武紀年2595年了。
回到九五式軍刀。
這款軍刀都是工業化機械制造,因為生產規模巨大,形態上毫無美感,因此日本人鄙夷地稱之為“鐵棒”。
通常而言,“鐵棒”專門配發給軍曹和曹長,在等級森嚴的日本軍隊中,兵頭官尾的軍曹和曹長雖然不是軍官,但地位卻遠高于普通士兵,由此可見,眼前的這位殺手應該是一名有點身份的日本軍曹。
這點,從其之前的謙讓舉動也可以看出。
九五式軍刀全刀長101.8厘米,刃長64.8厘米,刀鞘長77厘米,刀柄長23.8厘米,刀鍔厚76毫米。
刀身材質采用高碳鋼,油淬火工藝,機械加工,刀身上開有劍樋——很多人誤以為是血槽——這種和血槽相似的結構實際上是在增強刀身強度的同時減輕刀身質量。
也就是說,這款軍刀看上去很老土,很普通,沒有任何藝術感可言,但鋒利程度可并不比高級軍刀遜色,是一把樸實無華的白刃戰利器。
據魏宇所知,抗日戰爭時期,它是在中國戰場上屠殺中國軍民最多的兇器,因此也有著“萬人斬”的惡名。
在中國人民的抗戰記憶中,“九五式軍刀”和之前的“三八大蓋”一樣,都是日本鬼子兵最典型的標志,更以沾滿了中國軍民的鮮血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永遠的罵名。
現在,這把“萬人斬”就在自己的面前晃來晃去,無疑激起了魏宇的斗志,也調動起了他內心潛在的勇氣。
勇敢讓人鎮靜,鎮靜讓人心細。
逐漸心細起來的魏宇慢慢找到了這個殺手的破綻所在。
那就是,對方的看似刀法厲害、勇猛,但其實他使刀的要點在于腳步。
他發現自己以如此頻繁、迅速的身法移動和躲閃,對方竟然并不忙亂,而是每一次都等到自己的腳步調整好了、身體保持住平衡之后,方才落刀。
這莫非就是日本軍刀的刀法精髓——劈、砍、捅、刺、削、斬都只是基本,下面的步法才是功夫高低的關鍵?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魏宇特意不去看殺手的手中之刀,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他的腳步移動上,并提前做判斷,趕在對方腳步動作完成之前避開。
幸運的是,他猜對了。
在這種科學的預判之下,殺手再也沒有砍中他的可能,躲避變得異常輕松起來。
在順利躲開了七八次攻擊之后,他決心反擊了。
他先是做了一個向右跑的假動作,然后,當對手的腳步開始機械地朝左轉時,他猛地換了個方向,變成了左橫移。
當那個殺手意識到自己上當了之后,已經來不及了。
而接下來,他干了一件更蠢的事情,就是試圖糾正自己的錯誤。
魏宇以前在校籃球隊打過控球后衛,這種假動作之后的變向過人,是他在比賽中經常玩的技巧,身體、肩膀、大腿、眼神,各種部位完美合作,好幾次都將防守自己的人騙得踝關節打架,摔倒在地。
這一次也一樣。
當殺手被騙到后,試圖重新將腳步往回調整時,他的左右踝關節撞在了一起,緊接著,讓魏宇欣喜的事情發生。
高個子殺手毫無征兆地腳下一扭,摔倒在了地上。
該他進攻了。
他迅速舉起了匕首,腳下發力。
匕首的握刀姿勢分為以下四種:
一、刀刃沖下,反握刀把的“冰錐式”;
二、刀刃沖上,正握刀把的“鐵錘式”;
三、與鐵錘式相似,但是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抵住刀鍔的“軍刀式”;
四、還有掌心向后,將刀刃藏在手腕后面的“隱藏式”。
但魏宇采取的第五種方式:投擲。
他將匕首變成了飛刀,朝那個殺手的臉上甩了過去。
匕首螺旋式地朝殺手飛去。
殺手剛倒地,還沒來得及調整,就見一把飛刀直扎自己的臉部,慌亂之下,他只好抬起軍刀,橫在臉的前方,以阻擋利刃襲面。
匕首正巧打在了軍刀上,“鐺”地一聲彈開去了。
頃刻間,魏宇腳下一蹬,沖上前去。
他高高躍起,右腿往上縮起,膝蓋朝下,像一顆炮彈一樣,猛地砸在了殺手的胸口。
咔嚓。
這王八蛋的肋骨應該是斷了幾根。
慘叫的同時,一口鮮血從他的嘴里噴了出來。
還沒結束。
趁著對方脖子伸長的時刻,魏宇抓起他握軍刀的手,順著他的咽喉,從左至右,用力一拉。
讓你也嘗嘗“萬人斬”的滋味吧,混蛋!
隨后,他只覺臉上一熱,該死的狙擊手徹底死翹翹了。
十幾秒鐘的沉寂之后,有一陣冷颼颼的風吹了過來。
一群鴿子凌空掠過,落在了窗臺上。
魏宇撿起地上的白背心,擦掉身上的血漬,套上軍裝,背上那把九七式狙擊步槍,然后看了一眼地上的“樊人精”尸體,揮了揮手。
“Bye-bye!”
這個首字母為“B”的單詞說完之后,依然沒有看見什么碎片冒出來。
他失望地轉過身,緩緩爬下樓梯。
到了水塔底部,他沖用來藏身的角落喊了一嗓子,那些傷員才蹣跚而猶豫地走了出來。當他們意識到是魏宇獲勝了之后,臉上露出了歡快的笑容。
隨即,魏宇看見一個人從人群后面走了出來。
他驚訝地發現,居然是李愛華。
她抱著孩子,頭發凌亂,笑著朝她走了過來。
一時間,他不知道說什么好。
“我還以為……”
“沒有,他沒有打中我,那只是一面窗戶的玻璃。”
他這才算徹底開心起來,一把抱住了李愛華。
在他們的中間,那個嬰兒正一臉懵懂地看著他們。
“快點吧,來不及了。”
魏宇如夢初醒,看了一下時間,只剩五分鐘了。
“快跑!”
于是,在他的帶領下,所有人開始跑了起來。
他們跑過了詹天佑的雕像,跑過了水塔,跑出了鐵道家屬區的大門。
頭頂依然不時有恐怖的轟炸機掠過。
而當他們跑到火車站廣場時,突然表情凝固住了。
那個巨大的廣場時鐘已經開始敲響。
十二點鐘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