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宅子
- 大明:從天啟開始當明君
- 鬼知道是誰的小號
- 2007字
- 2024-07-04 02:00:00
朱由校皺起了眉頭。
——不知道是因為時間上略微遲了的緣故,還是乍一看見王安那張老臉的緣故。
朱由校說到:“怎地會如此之晚?”
“回陛下。”王安回避起了自己的罪責。
“這件事情著實不能怪奴婢。”
“主要還是劉大人的住所,位于井字街中。”
“那塊兒地界陛下您是不知道啊。”
“可謂是猶如十八彎的山路一樣,極其繞道。”
“這不,奴婢才會在將劉大人給找到,又給帶過來的路途之中,浪費了較多的時間。”
朱由校瞅著王安那副情非得已的面孔。
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他,和沒有怪罪于他。
后世的北京城都有可能繞道,更別提現在的了呢。
——規劃更差、路線更差!
并且從錦衣衛好些年都沒有受到皇帝的重視來估摸,劉僑著實混得不咋地。
進而其人住的地段更差。
以至于王安在將其給找尋到,還帶過來的途中,浪費了許多的時間。
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諒解。
“行了,這些事情就莫要再提了。”朱由校擺了擺手。
既然時間都已經浪費了,就別再珍惜那些個時間了。
逝者已去,應彌足當下!
“對了,你說那劉僑住所的地點,極為偏僻,對否?”朱由校問到。
“對。”王安回到。
“那住所本身呢,如何?”
“回陛下。”王安斟酌了一下言語,隨后謹慎地回答到。
“奴婢去到了井字街的時候,眼睛所看到的住戶,大多以窮苦百姓為主。”
“他們所住的房屋,多是用著簡易的、便宜的材料,所制作出來的。”
“真心破敗了些許。”
“順便那些窮苦百姓的門子,也多以上了年頭的木門為主。”
“那些個木門之上,還有好些個縫隙呢。”
“奴婢覺得,來人若是貼近縫隙一瞧,許是能瞧得見里面的居民情況。”
王安這是在拐著彎兒地去向朱由校回答。
如此有兩個好處。
一來,能讓朱由校深刻理解到劉僑,乃至于錦衣衛當今的處境。
二來,能夠為劉僑、乃至于天子遮掩、遮掩一部分慘境!
堂堂的錦衣衛都督僉事,活得如此落魄。
這、這、這......
實在太過丟人。
那劉僑好歹以后也是要起飛的人物,可不得為其注意一下臉面?
如果此刻讓其丟了臉面,以后說不得被人家知道了的話,自己在哪里會被其人給下一個絆子!
王安覺得憑借自己這幅軟弱的身子骨,可承受不住這份苦難!
能落點人家的好,就落點人家的好吧。
以后說不得被人家知道了的話,自己在哪里會被其人給送上一份功勞!
至于為天子遮掩一事......
王安只能表示,錦衣衛為天子爪牙。
錦衣衛本該由著天子去主動地、大力地扶持。
此時錦衣衛活得不大好了,可不就代表天子已經在朝堂之中處于被動的地位了。
順帶練扶持自己爪牙的實力都沒有了?
悲慘乎!
悲慘乎!
天子也要臉的啊!
“果真活得如此不堪么?”朱由校閉上了眼睛,喃喃自語到。
也不知道他是在說錦衣衛活得如此不堪,還是再說自己活得如此不堪。
但王安這一次卻沒有接住朱由校的話頭,去做回答了。
王安以一個太監的身份,在宮內能爬到朱由校的侍讀太監一職。
怎會不懂得人情世故呢?
皇爺的有些問題,能回答就回答,可有些問題,就暫且閉嘴吧。
尤其,王安在內心忖(cun,三聲)度到
——皇爺為太孫時,按照制度規章,太孫的侍讀太監一職,已經十分好了。
可同樣的,按照制度規章,當皇爺成為了皇上之后,這侍讀太監一職,就已經十分不夠看了。
那么,往上再沖一沖?
沖到何處?
司禮監.....掌印太監?
理應如是乎!
太監也有奮斗的目標!
——按照制度規章,儲君的侍讀太監再往上一走,就大抵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了!
近幾日朱由校盡管沒有發出要提拔王安為此職位的信息,可依據常理和與朱由校的關系來看,王安對此職位,少說有個七、八成的保證。
值此重要時機,王安可不想因為自己的一些個差了人情世故的舉動,來讓朱由校生出了少許的不滿。
從而使得自己沒了上進的機會!
太虧了、太虧了。
不能虧、不能虧。
“朕記得。”朱由校猛地一睜開眼睛,說起了事情。
果不其然,朱由校剛才的喃喃自語,并非在詢問王安問題。
而是在暗暗思考著一些東西。
王安心頭一舒。
看來自己的人情世故這一技能,練得那叫一個爐火純青啊!
“朕在承天門大街那兒。”承天門,即后世的天門安。
“有處宅子,來著,對吧?”皇帝也是有著一些私產的,例如,皇莊什么的。
再例如,朱由校此刻講的這處宅子。
之前淮北饑荒的折子一到朱由校的手里。
他就開始尋思起了解決辦法。
賑災需要錢,而錢從何處來呢?
國庫無錢,就只能考慮皇帝的小金庫了。
這不,朱由校可是里里外外、仔仔細細地審查了一番自己的小錢錢啊。
這不,這處宅子,就被朱由校給記住了。
——常言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由此,朱由校安能不重視自己的經濟財產?
至于用自己的私產賑災一事,也早已被朱由校給否決了。
他害怕下層貪墨太過嚴重,甚至還層層加稅,從百姓身上更加貪墨,乃至激起民變。
那可就完犢子了。
——明末的日子,本來就十分不好過,朱由校可不愿意更加不好過。
那他這個皇帝,到時候可就頭大異常嘍!
“回陛下,是的。”王安身為朱由校的侍讀太監。
他在朱由校審查自己資產的同時,也知道了、并記住了一些信息。
所以,回憶、回憶,王安倒也能做出回答。
“那就將這處宅子,賞賜給劉僑吧。”朱由校拍下來板子。
“你出去將此事告知于他,并讓他離開,之后你再進來尋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