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光有愛還不夠
- 黃啟團
- 16字
- 2024-06-25 17:40:08
第一課
家庭教育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沒有任何成功可以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家庭教育,沒有對錯,只有因果。那么其中的因果規律是什么呢?
在我的“升級父母軟件”課程中,最后一堂課有個結束儀式,我讓學員模仿孩子的口吻寫一篇情景類演講稿,主要內容是:假設十幾年后,你的孩子身處大學畢業典禮的現場,他站在一個可容納上萬人的大禮堂的舞臺中央,舞臺上的他穿著藍黑色的學士服,當眾發表演講,演講的題目是“我的父親”或者“我的母親”。你覺得他會說些什么呢?他會感謝你的付出?他會回憶起你說的哪一句話、做的哪一件事?
我會要求學員們把以上內容都寫下來,不低于300字。寫完之后,我還要求他們模仿自己的孩子朗讀這份演講稿。在這個環節中,大多數學員都很激動,很多人都是數度哽咽才把一份幾百字的演講稿讀完。
多年之后,不少學員給我反饋,他們在我的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唯有這個環節記憶猶新。因為這個環節讓他們的內心深受觸動。之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
這個環節為什么這么重要呢?這個環節在心理學上有個名字叫作“以終為始”。站在起點看未來,我們會不知所措、會迷茫,但站在終點看起點,一切都變得簡單。
一艘沒有目標的船,海上吹什么風都不是順風。教育孩子也一樣,社會上有很多家庭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究竟哪一種才是適合自己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你首先要弄清楚你究竟希望你的孩子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關于這個問題,也許大多數人并不清楚。但是,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有一個怎樣的未來,這個總該清楚吧?
很多人對《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有著深刻印象,里面有一句話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地震發生后,兩個孩子被壓在同一塊混凝土板下,徐帆扮演的媽媽面臨一個抉擇:救兒子,還是救女兒?這位媽媽最后做出了決定:救兒子,放棄女兒。此后余生,她一直遭受良心的譴責,一直覺得是自己親手扼殺了女兒活下去的希望。她經常喃喃地說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p>
人生最痛苦的莫過于“后悔”二字,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廣州日報》刊登過這樣一則新聞:61歲的區伯與妻子都是國企退休干部,家庭頗有積蓄,兩人正是頤養天年的時候,生活卻發生了劇變。兩口子掏出多年積蓄為兒子買車買房,兒子也順利進入國企工作,可兒子卻染上了賭博的惡習,不僅搞丟了工作,還因為詐騙罪進了監獄,并欠下了100萬元的賭債。老兩口多年積蓄被掏空,住房也賣了,每天還要面對堵上門的債主。
接受采訪的時候,區伯痛感教子無方,正是自己在兒子小時候對他有求必應,一味縱容,才讓他養成了沒有擔當、禁不住誘惑、自私自利的品性。不僅自己的晚年被拖累了,兒子的一生也被害慘了。
三四十歲的年紀,正是職業的黃金期,很多人忙于工作和事業,對于孩子的成長問題,總說有時間了再關注,可經常是,一轉眼孩子就長大了,再想管孩子、做一些補救,已經晚了,就像那句話說的:“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焙⒆拥某砷L只有一次,錯過就永遠錯過了。
沒有任何成功可以彌補子女教育的失敗。孩子的未來,決定著一個家族的未來。今天的家庭教育關乎著你整個家族的歷史走向。
家庭教育的一個關鍵點就是以終為始,為什么我要讓學員寫下十幾年后孩子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樣的?就是為了引導為人父母者站在終點回看自己現在的行為。十幾年后孩子存在的種種問題——人生沒有目標,自制力不足,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與人交往,情緒管理能力差,等等——肯定在現在就埋下了種子。
為了避免孩子未來出問題,不想以后后悔,在孩子小的時候,無論有什么理由或者借口,我們都應該重視孩子的教育。其實這并不難,只需要掌握一些簡單的家庭教育規律就好。
這也是本書的價值所在,將家庭教育的規律給大家剖析清楚,讓孩子的前途因為有我們的學習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