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處世: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

2012年年底,張洪瑞和企業高管一起聊天的時候,談到信譽樓最大的優勢或者說特色。說來說去,他有了一個明確的思路:“信譽樓最大的特色或者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切實為他人著想。”

之后,張洪瑞找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寫出了一本叫作《信譽樓健康發展之秘訣》的小冊子,其中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切實為他人著想”;第二部分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企業而不是賺錢上”。

河北省企業家協會原秘書長張祥林老先生是在2000年左右開始接觸信譽樓的。2013年春天,張老先生到黃驊看望老朋友,他告訴張洪瑞:“讀了小冊子《信譽樓健康發展之秘訣》,我發現‘切實為他人著想’是信譽樓以人為本企業文化的核心。”

在張洪瑞看來,切實為他人著想是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他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表述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

在河北衛視接受采訪的時候,他更是明確表示:“有朋友說我是‘自私的利他主義者’,我覺得這個評價很準確。”

在維護自己根本利益的同時,切實為所有利益相關者著想,這是張洪瑞的處世原則,也是信譽樓的核心價值觀。當然,這是后來的總結,但其實他一直就這么做的。而且,為他人著想是他的習慣,根深蒂固,沒有一點勉強,他感到舒服,自得其樂。

他私心小。

物質方面,夠用就行,盡量舒服。他看重的不是貴重與否,而是是否喜歡與適合。他的理念是“擁有不占有”,包括企業。他在精神方面則常懷感恩之心。

私心小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淡泊,不貪。“人若淡泊,便把利害關系看得無足輕重,沒有人可以牽制他、擺布他、利誘他。”

在樓西二隊當生產隊隊長的時候,各種農活,他帶頭干;在管理上,他用心研究,率先實行小包工,二隊不但工值高、掙得多,而且社員們還沒覺得累,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有的隊長自己不能干,也不讓社員多掙。張洪瑞恰恰相反,誰越能干,掙得越多,在他手里越紅。用他的話說就是:“凡是聽我的,我讓他吃不了虧;不聽我的、耍心眼的,我讓他沾不了光去!”

樓西二隊社員之間曾經對抗、較勁。張洪瑞當隊長之后很快就把它擺平了。他以身作則,一言九鼎。

剛開始給社員派活的時候,對做人實誠、干活扎實的,就派他去干;對干活不十分扎實的,張洪瑞就讓他跟著自己干,不給他耍滑的機會。很快,個別人耍滑的現象沒有了,整個二隊風氣正、效率高。別人掙得越多他越高興,他由衷地覺得,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被尊為日本“經營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常用八個字來衡量和勉勵自己,“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與稻盛和夫不同,張洪瑞是“私心小”。當時生產隊的副隊長是這樣評價張洪瑞的:“張洪瑞有什么了不起?他不就是私心小嘛!因為私心小,他干嘛嘛成!”

信譽樓的干部和員工,以前對老董事長都叫“經理”,這一稱呼的來歷卻大有深意。剛干企業不久,還在小樓的時候,只有一個辦公室,里面有一張大桌子,周圍擺著凳子,只有一部電話,所有人都在一塊兒辦公。那時候的經理還少,他讓內部的人都叫他“經理”,連“張”字也不帶上。不轉賣場的時候,他就在辦公室擦桌子、掃地。外來的人不知道他是誰,業務方面的人他一概不接待,像地下工作者。沒有了“老總”“總經理”的稱謂,他更輕松。

他深諳這樣的道理:賺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錢夠用就行。擁有得越多,在這上面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占有,其實是被占有。”淳樸簡單,才得幸福安康。

他與人交往的原則是追求雙贏、利人利己。

上限是利人不損己。對別人有利,但又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可以做。

下限是利己不損人。對自己有利,同時又不損害別人利益的,可以做。其他的,無論對誰有利,只要損害任何一方的利益,都不做。

相比其他地方,黃驊市實行土地承包到戶要晚一些。1982年,黃驊縣[2]曾組織一批大小生產隊干部,到滄縣杜林鎮參觀。張洪瑞順便買了一些紫穗槐種子,回來就育上了。成苗后,他便帶社員們栽種。當時有人說:“人家其他地方的地都已經分了,到明年咱們這地也要分,還栽它有什么用?到時候不知道是誰的呢!”他說:“不管分不分地,只要栽活了就是好事。是誰的不行啊!”

張洪瑞常常提起:“我是社會上少有的幸運者,從年輕時到現在,得到過無數人的幫助。”

他曾說過這么一件事:還在生產隊當隊長的時候,有一年他被公社免了職。公社安排其他人當了隊長,他則為這個人當幫手。雖說被免職心里有些怨氣,但張洪瑞還是一心一意地幫助對方搞好生產隊的各項工作,維護這個人的權威,這個人遇到什么不懂的或難做的活計,張洪瑞都主動代勞。后來,張洪瑞又當上了隊長,這個人在給他做副手時也是處處維護他,隊里的工作進展得很順利。

信譽樓從來沒有主動挑起過惡性競爭,即便曾經有同行動過手腳,張洪瑞也讓主管們先不做應對,讓對方感覺到信譽樓的誠意。信譽樓追求的本來就是合理的利潤,對方長期這么做下去,只能損害其自身利益。所以,這些動作基本上都會很快停下來。

他說,惡性競爭不會為這個社會創造財富,而只會消耗財富。所以,信譽樓從來沒有提過“打敗對手”,而只追求“練好內功”,崇尚共贏,把“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切實為所有利益相關者著想”的指導思想,貫徹到經營過程的方方面面。

他遇事總會習慣性地先為別人著想。

為他人著想是張洪瑞的習慣,根深蒂固。這里面沒有權衡、算計,有的是“益人,悅己”。

開業不久的那個冬天,公司的雙排車去進貨,張洪瑞把駕駛室的座位讓給別人,自己坐在車篷子里,還把大棉襖給身子弱的員工穿;出差坐火車,把下鋪讓給下屬……這都是常有的事。他說,“我那時候身體好,禁凍。自己又不受影響,為下屬著想,我認為我就應該這樣做”。

1987年冬,20多歲的劉愛敏結婚后,在信譽樓附近租房住。一天,她找張洪瑞匯報工作,因為當時天格外冷,談話間知道她租住在土坯房里,張洪瑞擔心她年輕,不會打理生活上的事兒,便關切地問:“愛敏,你家用嘛取暖?”“有個電熱毯就行了。”“那怎么行?一會兒我去看看!”

當天,他買了煤爐和煤,用自行車馱著去了劉愛敏家。和好麻草泥,燙上爐子膛,生著火,因為年輕人沒點過爐子,怕他們不會伺候火爐子,又給他們小兩口講了燒煤火的一些門道。晚上,一覺醒來,張洪瑞怎么也睡不著了,左思右想剛盤的爐子潮氣大,容易煤氣中毒。一大早天還沒亮,他就去了劉愛敏家敲門,見一家人安好,爐子火旺,這才放心。

張洪瑞對自己和家人在生活上節儉,但對朋友很大方,尤其是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自己需要幫助的人。他每年都有計劃,自己為數不多的分紅到年底都因幫助朋友花得差不多。記得有一年年底,他竟然說了一句:“我可能錢不夠花了。”大兒媳趙輝還和他開玩笑說:“我借給您吧,不要利息。”

張洪瑞說:“我以前經常對人說‘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其實很多時候,我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主觀為自己’還是‘主觀為他人’,遇事總會習慣性地先為別人著想。這是在認識社會、感悟人生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金湖县| 莱州市| 封丘县| 扶沟县| 米泉市| 筠连县| 吴江市| 玉门市| 右玉县| 贵南县| 肃北| 谷城县| 伊金霍洛旗| 泰兴市| 剑川县| 习水县| 清原| 武威市| 新绛县| 永胜县| 清徐县| 白银市| 迭部县| 原阳县| 靖安县| 上林县| 奈曼旗| 博白县| 万州区| 泗洪县| 克拉玛依市| 平罗县| 崇义县| 安国市| 揭西县| 大石桥市| 金溪县| 敦化市| 离岛区| 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