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新卓家
- 反清抗洋:從成為天父開始
- 水水碩
- 4070字
- 2024-07-22 00:05:00
卓家的祖屋當中,場面著實有些奇怪,在場的大多都是卓家各房當家人,但是他們見到自己家主,這幅慘樣子,卻沒有一人為其說句話,甚至連指責楊秀清行為的場面話都沒有說。
“哈哈哈.....”
楊秀清見此,不由得開懷大笑,此時若有細心者,便可發現,他笑著笑著,眼角卻有淚光閃爍。
“我乃楊秀清,拜上帝會魁首,今欲成大業,諸位誰愿助我?”
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
楊秀清自詡魁首,至于真假,在場的卓家各房當家人,自然無從考證。
不過這也不重要,楊秀清沒和他們啰嗦太多,他的時間很寶貴,開口便要讓眾人表態。
這些當家人,或許性格不同,但哪個也不是傻子,即便其中有公認的莽撞人,但也絕對不是那種看不清形勢的糊涂蛋。
真正冥頑不靈者,根本來不了祖屋,早就倒在了胡以晃的刀下了。
胡以晃對于卓家可是沒什么好感,殺起卓家人來,與那些罪軍相比,都不逞多讓。
楊秀清讓他去“請”各房當家人,已然是一種態度的明示了。
道理很簡單:順者昌,逆者亡!
刨除現在已經死去的卓家人,卓家寨里,至少也有數千人口。
若真有心反抗,這數千人不分老幼男女,皆可為兵,這就是廣西客家人的潛藏戰斗力,也是楊秀清一直所看重的點。
卓家寨是卓家人的寨子,別看楊秀清鬧得兇,但只不過是奪了東門,殺進祖屋,以及清除了少量旁支的頑固份子罷了。
對于卓家寨的整體力量,并沒有太大影響。
在場卓家各房的當家人,有不少也清楚,僅靠楊秀清一伙人,是吃不掉卓家寨的,卓家寨最后還是要卓家人自己管理。
這也是他們大多數人配合胡以晃,前來祖屋的原因。
這些卓家各房當家人,很少有不想自己當這個家主的。
現在當家主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帶領族人干掉楊秀清,解救出卓棟,到那個時候,誰不讓他當家主,其他卓家人都不同意。
這個方法是最簡單的,也是難度最高的。
楊秀清等人能到如今這個地步,是踩在了卓凡,卓平的尸體上,看看現在罪軍的模樣,若是還有哪個卓家旁支當家人,想要和楊秀清對著干,那他們一定是活膩了。
再者旁系之所以叫旁系,那一定是自身實力,不如主家,如果自身實力強,那誰是主家,可就說不準了,卓家人可不是那些教條森嚴的死腦筋。
楊秀清連番大戰,打得是卓家么?
是也不是。
那些人是卓家的人,但是他們更是主家的人。
先打卓凡,再打卓平,緊跟著滅了東門守衛,允許罪軍在卓家的祖屋當中,肆意妄為,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是在打擊主家的力量,以至于現在卓棟這個家主,都像無毛豬一樣,被綁在廳堂中,供人瞻仰。
大家都明白,經過這一遭,卓家的主旁便要換換位了。
在場的旁系各房當家人,誰不想為自家一脈,爭一爭這個機會?
卓家寨也是有年頭的城寨,主旁的關系,早就到了不可調息的程度了,要不然也不會他們這些人,明知道祖屋這里,女人哭,孩子叫的,還不發兵支援,甚至跟著胡以晃一同前來看戲。
“家主只有一個,我們這么多人,怎么分???總不能一天一人當一回,過過癮吧?”
出言的卓家漢子,面相粗鄙,壯碩,但在場之人,聽了他的話后,卻是都點頭示意,以表支持。
楊秀清聞言,看了此人一眼,淡然問道。
“汝乃何人?”
“卓家五房當家人卓大!”
卓大倒是干脆,絲毫不見他對楊秀清有半點畏懼之意,一問一答間甚是從容。
楊秀清見此,心中對其很是欣賞。
方才卓大之言,雖然粗鄙,但卻直指卓家現今的根本問題。
卓家之所以不團結,就是因成為主家的好處太多,各房旁氏都想做,利益達不成共贏,也就沒有合作一說。
再則卓大之言,也暴露了在場眾人對楊秀清的不信任,以及卓家人骨子里的兇悍。
卓家不比龍山礦工,楊秀清在寨外看到田間地頭上的莊稼,長勢很不錯,水渠修得也好,顯然得到精心伺弄了。
在楊秀清的心中一直有一個理論,通常情況下,讓有田有地,生活過得去的百姓跟著造反,加入創業初期,是一件很不現實的事。
但卓家人方才聽到楊秀清要舉事,反應卻出奇的平靜,顯然不論其他,單就這些卓家旁支的當家人,是沒把大清朝廷,當做一回事兒。
藐視王法,對于造反而言,是一個很大加分項。
卓大剛剛的話,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卓家人的生活態度。
他們不怕造反失敗后,砍頭凌遲,他們只在乎自己能在造反這件事上,獲得多大的利益。
“卓大,據我所知,廣西境內,起這般簡陋名字者,多為賤命。
你身為一房當家人,至少應該也是家境殷實,如此再取個大字,莫不是汝這一房,早有爭當家主之心?”
楊秀清的反問,讓卓大立馬成了全場焦點。
其臉色當即一紅,不過被戳破秘密的他,只是尷尬了片刻,便梗著脖子,咬牙堅定的答道。
“我五房便是有此心又如何?他卓棟做得,我卓大就做不得?”
“哈哈哈……說得好!爾等還有誰想當卓家之主?”
楊秀清拍案叫絕,掃視眾人。
似卓大這般敢出頭的人,到底是少數,各房主事,若都真有那等氣概,也就無需等到今日才爭了。
“我且再問爾等一遍,爾等除五房卓大外,還有何人想出來,爭一爭這卓家之主?”
“卓家之主,是我們卓家的事,何時輪到你一個外人做主了?”
世上總是有些人,不愿意出頭,卻又想占便宜。
此時藏在人群中,說話的一名藍衣老者便是如此。
楊秀清的話,他們都聽得出來,若是再不表態,恐怕以后自己真要稱卓大為家主了。
這等事,大家自是忍不了,但又不愿意徹底暴露自己的野心。
畢竟眼下局勢為明,只要不公然表態,便有彼此間成為盟友的機會。
藍衣老者出言,楊秀清和卓大都笑了。
有些人空活一輩子,許多事終究沒想明白。
他們以為不表態,就可成為盟友,實際上他們這幾房從進入廳堂,任由卓棟受辱而不做聲時,便不可能彼此為盟了。
聯系這些人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血脈。
他們不幫主家,便是放棄了血脈鏈接,那還靠什么做盟友?靠利益么?
似卓大所言,家主只能有一個。
你成為家主,能給你盟友什么好處?
大家已經是各自一脈的當家人了。
跟著你拼殺一番后,還是當家人,那他們圖什么?
你自可說將現有利益重新分配,但這對當家人有什么影響?
利益重新分配,受益的是各房底層,與高層當家人還是沒關系,他們現在到祠堂坐一旁,換了主家后,還是坐一旁。
若是在場的各房當家人,真有為底下人謀福祉的心,那早就召集人馬和楊秀清開干了,何止于還弄這些彎彎繞?
“砰!”
回應藍衣老者的是火繩槍,托打山雞練就的槍法,楊秀清這一槍正中胸口,藍衣老者一聲不吭,倒頭便睡。
“憑我手中這桿槍,能不能斷卓家事?爾等可有不服?”
在場的卓家人,誰也沒想到,楊秀清會這般蠻橫。
一時間他們臉上有憤慨,有不甘,但卻皆下意識的低頭不語。
“卓大率五房七百二十三名族人,愿追隨主公!”
危險與機遇并存,有些人低下了頭,有些人卻站了出來。
卓大的跪倒,給其余各房主事另一個選擇。
“三房愿向主公效忠!”
“二房……”
………
卓家十二房,除主家外,另有三房當家人被胡以晃宰了,在場八房,藍衣老者被殺,余者悉數效忠。
“好!爾等方才唯恐卓家只有一個頭,不夠分,我現在給你們七個頭,你們不就夠分了么?
我預建立七房軍,由我本人任軍長,下屬爾等七房為七營,爾等各自為統領,互不干涉,有事直報于我,待爾等日后建功,七營亦可擴充為七軍,爾等皆可為一軍統帥,封萬戶侯!”
“愿為主公效死!”
“愿為主公效死!”
“愿為主公效死!”
………
“爾等即刻回去,召集族人,鎮壓負隅頑抗者,個中所得,均屬各營!”
“嗻!”
“嗻!”
“嗻!”
………
如何避免七房統領,回去后不會立馬反水?
楊秀清一手大棒,一手蘿卜,玩得巧妙。
如今除了主家外,還有四房不從楊秀清,那這些人,對于他而言便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楊秀清倒也不是要將他們趕盡殺絕,只是他們不能再以一房自居了。
在七房統領眼里,那四房的人口,財富,都是到嘴邊的肥肉。
怎么分,楊秀清不管,優勝劣貸,適者生存,誰能吃肉,誰只配喝湯,就全看他們的本事了。
有了爭斗,便會有輸贏,有了輸贏,就會起齷齪。
楊秀清相信,七房吃了四房后,卓家便再也不是卓家了。
一旦死了人,結了怨,便是上層愿意和好,底下人也不愿意。
如此一來,楊秀清便暫時不用擔心,他們會聯合起來反自己。
當然有利就有弊。
各營齷齪一起,往后指望他們會彼此間,生死救援,那便也難了,這支軍隊,從建立之初,便注定無法死戰,不堪大用。
以后該如何用,也是一件讓楊秀清頭疼的事。
不過楊秀清不怕他們在正面戰場上不出力,陽奉陰違。
督戰隊,楊秀清已經挑好了,就是那群罪軍。
經過親族相殘后,罪軍士卒,個個手上沾滿了卓家人的血。
現在七房投靠,罪軍注定了不會受他們待見,他們人數又比不得七房,只能依附于楊秀清,通過楊秀清的力量,制衡七房。
反觀楊秀清也需要一把能插在七房心口的利刃,罪軍這等孤軍正適合為自己所用。
雖然楊秀清的命令已經下達完畢了,但七房的統領想要離開這個祖屋,還有一件事要做。
卓棟便是他們的投名狀,楊秀清命人將他掛在祖屋大門,凡是出門的七房統領,需得前去捅上一刀,方可離去。
至于位置,則不加限制,你想抹脖子也行,你有惻隱之心,扎手掌也算。
外面的族人,可不在乎他們是捅大腿還是抹脖子,他們看到的,只是自家一房的當家人,向家主動刀了。
這種行為,代表著什么,無需贅述。
原本七房統領,還都心存僥幸,有自己的小算盤,在得到楊秀清的通知后,臉色比吃了蒼蠅還難看。
關鍵在于,楊秀清只是通知,并不是命令,且還特意派人提醒了一句,來不來這一刀皆可出門。
當然出門后,是成為刀俎還是魚肉,就看他們現在的選擇了。
七房統領沒有一個傻子,他們的選擇出奇一致。
第一個捅刀子的是卓大,他沒有抹脖子,而是直插胸口,用行動表明了效忠楊秀清的決心。
不是他想如此,是他從剛剛第一個跪倒后,便已經沒得選了。
得知七房統領都動了手后,楊秀清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別看他方才,步步為營,實則后背早就被汗水浸濕了。
想要蛇吞象,哪里會是容易的事?
一招不慎,現在被捅刀子的就不會是卓棟,而是他楊秀清了。
“除秦日綱部駐守東門外,其余花州帶來的人馬,皆入祖屋,沒有我的命令,不可隨意離開,更不得擅自殺戮,搶奪,違者立斬!”
“嗻!”
為楊秀清傳令的是胡以晃,秦日綱不在,也就只剩他夠資格,傳這道命令了。
對于楊秀清的這道命令,胡以晃還是很支持的。
唯一不解的是,楊秀清既然有憐愛百姓之心,為何不算上罪軍?
胡以晃一時間還沒轉過彎來,楊秀清哪里是憐愛卓家主一脈?
他是不想臟了自家的手。
剛剛路過庭院時,楊秀清甚至看見有罪軍再把卓棟的大夫人,二夫人往房間里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