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的溫度:真實世界里的資本人物風云錄
- 王炳榮
- 904字
- 2024-06-28 19:05:00
政治家篇 是非成敗轉頭空
政治家離資本并不遙遠。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制定相應的政策,進而攪動資本為其服務。
入選本篇的政治家們,都有利用資本改善民生、增進國民福祉的強烈意愿。即便漢武帝的“錢袋子”桑弘羊,其親自制定國有專營制度的本意也是彌補國庫空虛,增強國家財政實力,進而達到“對外能御敵,對內可安民”的目標。只不過,國有專營制度的出臺,卻對國家私有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產生了一批特權集團,滋生了大量的腐敗問題,并導致了國內的矛盾加劇。
這是他始料未及的。至于他是否反思過自己的政策得失,我們不清楚。不過,在和儒生的辯論中,桑弘羊仍然堅持己見,堅信自己制定的政策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距桑弘羊兩千年之久的哈耶克,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代表性人物。他從人性的角度出發,破解了經濟運行的密碼,并解開了桑弘羊的“驚世之問”。
王安石的情況也比較類似。他的青苗法是為了解決老百姓種糧和吃飯的問題,但最終讓不少民眾陷入極度貧困甚至是妻離子散的境地。
正所謂,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一項政策的出臺,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桑弘羊和王安石所處的年代,都是農業社會,而農業社會是一個典型的“存量經濟”社會。在這個社會,所謂改革,本質上都是重新“切蛋糕”和“分蛋糕”的零和博弈[1]行為。
所以,從歷史的“后視鏡”里,我們可以看出:讓市場自己發揮作用,也許更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更有助于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有些事情不太一樣,該折騰的時候還得折騰。
比如,當國家被持續的高通脹困擾的時候。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深陷高通脹。作為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在干預和應對高通脹中表現出來的英勇之舉,贏得了世人的廣泛贊譽和尊重。
又如,當經濟體陷入危機的時候。
本·伯南克對大蕭條的研究,讓他在親臨經濟危機時游刃有余、處置得當,從而防止了危機的進一步蔓延。
梁啟超先生曾言:“天下唯庸人無咎無譽。”只要你不是庸人,毀謗或贊譽就必然相伴左右。
但好在,本篇的政治家們,都懂“是非成敗轉頭空”的道理。
當然,讓我們感動的,是他們“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1]甚至是“負和博弈”,因為“切蛋糕”和“分蛋糕”的過程會產生摩擦成本,造成社會總福利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