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我國進出口貿易管制概述

一、進出口貿易管制的內容

進出口貿易管制制度的內容體系可簡要概括為“準”“證”“檢”“核”“救”五個字。

1.準

準,即對外貿易經營者資格準入。從事對外貿易的經營者必須是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者其他執業手續,依照對外貿易經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

為有效地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進出口貨物實行宏觀管理,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對部分進出口貨物實行國營貿易資格管理。截至2023年年底,屬于進口國營貿易經營資格管理的貨物包括小麥、玉米、大米、食糖、煙草及其制品、原油、成品油、化肥、棉花等。進口上述貨物的對外貿易經營者須先取得進口國營貿易經營資格或非國營貿易允許量,再申領自動進口許可證。屬于出口國營貿易經營資格管理的貨物包括玉米、大米、煙草及其制品、鎢及鎢制品、銻及銻制品、煤炭、原油、成品油、棉花、白銀等。出口上述貨物的對外貿易經營者須先取得出口國營貿易經營資格或非國營貿易允許量,再申領自動出口許可證。

2.證

證,即貨物、技術進出口的許可證件。它主要是指進出口許可證件,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各種具有許可進出口性質的證明、文件。進出口許可證件是我國進出口許可制度中的重要內容。進出口許可證件是貨物或技術進出口的記錄文件,既是我國貿易管制的最基本手段,同時又是我國有關行政管理機構執行貿易管制與監督職能的重要依據。進出口許可證制度作為一項非關稅措施,是各國管理進出口貿易的常見手段,在國際貿易中長期存在并廣泛應用。

3.檢

檢,即出入境檢驗檢疫制度。出入境檢驗檢疫制度是指由海關依據我國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及我國政府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對出入境貨物、物品及其包裝物、交通運輸工具、運輸設備和出入境人員實施檢驗檢疫、監督管理的法律依據和行政手段的具體體現的總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制度包括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管理制度、進出境動植物檢疫管理制度、衛生檢疫監督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度。

知識鏈接

檢驗與檢疫

檢驗是指通過觀察和判斷,輔以測量、測試、度量所進行的符合型評價。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對檢驗的用語是“合格評價”,是指在合格評價中通過測量、測試、度量等手段,判定某個產品、過程或服務符合規定要求的程度。

檢疫是以法律為依據,包括世界貿易組織通行規則和國家法律與法規的規定,由國家授權的特定機關對有關生物及其產品和其他相關商品實施科學檢驗、鑒定與處理,以防止有害生物在國內蔓延和在國際間傳播的一項強制性行政措施,或是為了防止人類疾病的傳播所采取的防范管理措施。

4.核

核,即對進出口企業結匯、用匯的監督管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應依照國家“誰出口誰收匯,誰進口誰付匯”的規定結匯、用匯。國家外匯管理局依據《外匯管理條例》及其他有關規定,對經常項目外匯業務、資本項目外匯業務、金融機構外匯業務、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和外匯市場等領域實施監督管理。國家外匯管理局對企業的貿易外匯管理方式為非現場總量核查。國家外匯管理局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根據企業進出口和貿易外匯收支數據,結合其貿易信貸報告等信息,設定總量差額、總量差額比率、資金貨物比率、貿易信貸報告余額比率等總量核查指標,衡量企業一定期間內資金流與貨物流的偏離和貿易信貸余額變化等情況,將總量核查指標超過一定范圍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測范圍。

5.救

救,即貿易管制中的救濟措施。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任何一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都可以為維護自身經濟貿易利益、防止或阻止本國產業受到侵害和損害而采取救濟措施。在對進出口貿易實行管制的過程中,我國根據國際公認的規則所采取的對外貿易救濟措施主要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對外貿易救濟措施實施條件參見表1.1。

表1.1 對外貿易救濟措施實施條件

二、禁止進出口貨物(技術)的管理

對列入國家禁止進出口目錄以及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或停止進出口的貨物(技術),任何對外貿易經營者不得經營、報關、報檢。我國政府明令禁止進出口的貨物(技術)包括列入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制定、調整并公布的禁止進出口貨物(技術)目錄的商品。

(一)禁止進口貨物(技術)的管理

1.列入《禁止進口貨物目錄》和《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的商品

《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一批)是為了保護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履行我國所締結或參加的與保護世界自然生態環境相關的一系列國際條約和協定而發布的。如國家禁止進口屬破壞臭氧層物質的四氯化碳及屬于世界瀕危物種管理范疇的犀牛角和虎骨。

法律法規

《禁止進口貨物目錄》

禁止進境物品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二批)所列產品均為舊機電產品,是國家對涉及生產安全(壓力容器類)、人身安全(電器、醫療設備類)和環境保護(汽車、工程及車船機械類)的舊機電產品實施的禁止進口管理。該目錄自2019年1月1日起更新為《禁止進口的舊機電產品目錄》。

《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由原來的《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三、四、五批合并修訂而成,涉及對環境有污染的14類125件固體廢物,包括廢動植物產品,礦渣、礦灰及殘渣,硅廢碎料,廢藥物,雜項化學品廢物,塑料廢碎料及下腳料,廢橡膠、皮革,回收(廢碎)紙及紙板,廢特種紙,廢紡織原料及制品,廢玻璃,金屬和金屬化合物的廢物,廢電池,廢棄機電產品和設備及其未經分揀處理的零部件、拆散件、破碎件、砸碎件等,廢石膏,廢石棉等。

《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六批)是為了保護人的健康,維護環境安全,淘汰落后產品,履行《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而頒布的,其中包括長纖維青石棉、二惡()英等。

《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七批)是為履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而頒布的,其中包括氯丹、滅蟻靈等。

《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八批)是為履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而頒布的,其中包括六氯丁二烯、三氯殺螨醇等。

《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九批),是為保護人的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而頒布的,其中包括十溴二苯醚、短鏈氯化石蠟等。

2.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進口的商品

《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53號)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除固體廢物外,其他明令禁止進口的商品參見表1.2。

表1.2 除固體廢物外其他明令禁止進口的商品

續表

3.禁止進口技術管理

技術進口是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通過貿易、投資或經濟技術合作的方式轉移技術的行為。凡是列入《中國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目錄》(商務部公告2021年第37號)的禁止進口的技術不得進口。

(二)禁止出口貨物(技術)的管理

法律法規

《禁止出口貨物目錄》

我國明令禁止出口的貨物主要有列入《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的商品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出口的商品。

1.列入《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一至第七批的商品

(1)《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一批),是為了保護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從我國國情出發,履行我國所締結或者參加的、與保護世界自然生態環境相關的一系列國際條約和協定而發布的。如國家禁止出口屬于破壞臭氧層物質的四氯化碳、三氯三氟乙烷,禁止出口屬于世界瀕危物種管理范疇的犀牛角、虎骨、麝香,禁止出口有防風固沙作用的發菜和麻黃草以及涵養水土的原木等。

(2)《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二批),主要是為了保護我國的森林資源、防止亂砍濫伐而發布的,如木炭等。

(3)《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三批),是為了保護人類的健康、維護環境安全、淘汰落后產品,履行《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而頒布的,如長纖維青石棉、二惡()英等。

(4)《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四批),主要包括硅砂、石英砂及其他天然砂(對港、澳、臺地區出口天然砂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等商品。

(5)《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五批),包括無論是否經化學處理過的腐葉、腐根、樹皮、樹根等森林凋落物,以及沼澤(濕地)中,地上植物枯死、腐爛堆積而成的有機礦體。

(6)《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六批),包括氯丹、滅蟻靈、六氯苯、滴滴涕等商品。

(7)《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七批),包括六氯丁二烯、三氯殺螨醇、六溴環十二烷等。

(8)《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八批),包括十溴二苯醚、短鏈氯化石蠟等。

2.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出口的商品

依據我國相關法規以及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有些商品不得出口。明令禁止出口的商品參見表1.3。

表1.3 明令禁止出口的商品

警鐘長鳴

“陶瓷碗”出口

(杭州海關網 2021年12月8日消息) 2021年7月5日,蕭山機場海關快件監管部門對某貿易公司申報品名為陶瓷碗,價值為人民幣1 000元的一票出口貨物進行查驗時發現,實際出口貨物為陶瓷碗兩件,根據外包裝及外形判斷為文物。經浙江省文物鑒定站鑒定,其中一件為“清代青花海龍紋缸”,屬禁止出境的一般文物,另一件為現代仿制品。經價格評估,上述涉案“清代青花海龍紋缸”價值人民幣21 000元。該公司被處罰款人民幣15 000元。

提醒:我國禁止出口1911年以前(含1911年)生產、制作的文物。

3.禁止出口技術管理

技術出口是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通過貿易、投資或經濟技術合作的方式轉移技術的行為。凡是列入《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商務部、科技部公告2020年第38號)不得出口的技術禁止出口。

三、限制進出口貨物(技術)的管理

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履行我國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公約和協定,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對外貿易法》的規定,制定、調整并公布了限制進出口貨物(技術)目錄。海關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限制進出口的貨物(技術)實施監督管理。

國家實行限制進出口的貨物和技術,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其進出口必須經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或者經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許可。

(一)限制進口貨物(技術)的管理方式

(1)許可證件管理。許可證件管理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根據國內政治、工業、農業、商業、軍事、技術、衛生、環保、資源保護等領域的需要,以及為履行我國所加入或締結的有關國際條約的規定,以經國家各主管部門簽發許可證的方式來實現對各類限制進口貨物(技術)的管理。許可證件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商務部。其管理的范圍主要包括部分進口貨物和技術、13類重點舊機電產品、兩用物項和技術。

(2)進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國家實行統一的貨物進口許可制度。國家對限制進口的貨物實行進口配額許可證管理。進口配額許可證管理的主管部門是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管理范圍主要是消耗臭氧層物質。

(3)進口關稅配額管理。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是1年),國家對部分商品的進口制定關稅配額稅率并規定該商品進口數量總額的管理方式。在限額內,經營者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后允許按照關稅配額稅率進口;如超出限額,則按照配額外稅率征稅。進口關稅配額管理的具體方式有全球配額和國別配額。進口關稅配額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管理范圍包括部分進口農產品和部分進口化肥。

(4)其他許可證件管理。其他行政職能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國際公約的有關規定,制定、調整各自許可證的審批、發放程序及資格條件。其他許可證件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其他行政職能部門,管理范圍包括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密碼產品和含有密碼技術的設備、藥品、美術品、民用爆炸物品、音像制品、黃金及其制品、農藥、獸藥、有毒化學品等。

(二)限制出口貨物(技術)的管理方式

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限制出口的貨物(技術),其出口必須經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或者經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許可。

1.出口配額管理

出口配額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商務部及其他有關經濟管理部門。

出口配額管理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增強我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保障最大限度地收匯,保護我國商品的國際市場利益,國家對部分商品的出口數量直接加以限制的管理措施。我國出口配額管理的形式有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和出口配額招標管理。

(1)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是國家對部分商品的出口,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是1年)規定數量總額,按照按需分配的原則,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獲得配額的限制出口商品允許出口,否則不準出口的管理措施。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是通過直接分配的方式,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根據申請者的請求,結合其進出口實績、能力等條件,按照效益、公正、公開和公平競爭的原則進行分配(配額的分配方式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國家出口配額主管部門對獲得配額的申請者發放配額證明。申請者取得配額證明后,到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及其授權發證機關,憑配額證明申領出口許可證,憑此辦理出口通關手續。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商品包括部分農產品,部分活禽、畜,部分資源性產品、貴金屬,消耗臭氧層物質(出口配額由生態環境部管理)。

(2)出口配額招標管理。出口配額招標管理是國家對部分商品的出口,在一定時期內(一般是1年)規定數量總額,按照招標分配的原則,經招標獲得配額的限制出口商品允許出口,否則不準出口的管理措施。國家出口配額主管部門對中標者發放配額證明。中標者取得配額證明后,到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及其授權發證機關,憑配額證明申領出口許可證,憑此辦理出口通關手續。目前,出口配額招標管理的主要商品是部分我國生產且國際市場需求量較大的農副產品及資源性產品。

2.出口許可證件管理

出口許可證件管理是指國家主管部門在一定時期內,根據國內政治、軍事、技術、衛生、環境、資源保護等領域的需要,以及為履行我國所加入或締結的有關國際條約的規定,對部分商品的出口以簽發許可證的形式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出口許可證件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商務部及其他政府職能部門,管理范圍包括部分農產品、瀕危物種、兩用物項和技術、黃金及其制品等。

四、自由進出口貨物(技術)的管理

實物展臺

自動進口許可證

除上述國家禁止、限制進出口貨物(技術)外的其他貨物(技術),均屬于自由進出口范圍。這些貨物(技術)本身不屬于國家限制進出口貨物(技術)的范圍,但基于監測進出口貨物(技術)的需要,國家對部分屬于自由進出口的貨物實行自動進出口許可管理,對所有自由進出口的技術實行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

1.貨物自動進出口許可管理

自動進出口許可管理是在任何情況下對進出口申請一律予以批準的進出口許可制度。這種進出口許可實際上是一種在進出口前的自動登記性質的許可制度,通常用于國家對進出口貨物的統計和監督。貨物自動進出口許可管理是我國進出口許可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一種進出口管理制度。

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貨物的經營者應當在辦理海關報關手續前,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或其他經濟管理部門提交自動進口許可申請,憑相關部門發放的自動進口許可的批準文件,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

自由進出口貨物的經營者,具有進出口經營權并已在海關備案的,即可正常申報進出口,并向海關辦理通關手續。

2.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

屬于自由進出口的技術,經營者應當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機構辦理合同備案登記。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規定的文件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對技術進出口合同進行登記,頒發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證,經營者憑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證,辦理外匯、銀行、稅務、海關等相關手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澎湖县| 永新县| 丹凤县| 陵川县| 万荣县| 东乡族自治县| 横山县| 襄垣县| 神农架林区| 海伦市| 六枝特区| 渑池县| 昌吉市| 长汀县| 西乌珠穆沁旗| 河间市| 饶河县| 阜新市| 得荣县| 五大连池市| 金昌市| 文水县| 尼玛县| 互助| 石首市| 馆陶县| 永新县| 铜川市| 贡山| 乳源| 磴口县| 缙云县| 齐齐哈尔市| 保靖县| 游戏| 澳门| 安国市| 武陟县| 长汀县| 安国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