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二

澳門在很多民眾心中最深刻的印象曾一度只有其博彩業。實際在歷史上,澳門這塊神奇的土地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橋頭堡”。自回歸祖國之后,澳門經濟文化各方面迅猛發展,成為具有多元文化的國際都市。我作為從內地移居澳門的“新移民”,出于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職業敏感,對所有在澳門本土發生發展的音樂文化活動倍加關注,在2009年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慶典之際,參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華夏之聲的征文活動,寫出《在“文化沙漠”里盡享文化盛宴——澳門社會文化生活體驗》的小文,以自己當時僅兩年的在地體驗盛贊澳門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活動,呼吁公眾放下澳門只是“賭城”乃至“文化沙漠”的成見。

澳門國際音樂節是我來到澳門定居之后最為欣賞的音樂盛事,說其已經成為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金光閃閃的文化名片一點不為過。我看到一些外地的朋友為了音樂節中的某場歌劇或音樂會專門搭乘飛機來澳門,甚至聽說還有旅行社專門組團包機在澳門國際音樂節期間來澳門盡享音樂盛宴,可見其吸引力。但當人們久聞其名,想深入了解澳門國際音樂節的來龍去脈、為何如此具有吸引力、具有何種社會文化意義以及其與澳門城市文化發展的關聯等深層意義時,會發現一個很大的遺憾——學界對此還缺少全面、深入的學術性研究,人們只能在音樂節官網、媒體報道上看到一些片段信息,或少量期刊論文的簡要評析。坦率而言,我本人也曾想對澳門國際音樂節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但因為工作繁忙以及術業有專攻等原因未能開展。只是在2015年發表過一篇文章《從澳門國際音樂節看城市音樂文化建設》,以及陸續在澳門媒體發表一些有感而發的樂評文字。

王瀟博士的這本論著正好彌補了我這個缺憾,也可謂填補了全面、深入研究澳門國際音樂節的學術空白。本書以“澳門國際音樂節”為研究對象,采用了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多模態話語分析等研究方法,從傳播學、音樂學、文化人類學等視角進行跨學科的分析論證,對澳門國際音樂節的起源與發展進行了資料性整理,對其整體藝術特征、與城市音樂文化發展和城市形象品牌傳播的關聯性等方面都進行了探討與論證,并借用“場域”的概念分析了澳門國際音樂節形成的公共領域背后的文化邏輯,為人們了解澳門城市音樂文化的歷史、現狀以及城市形象發展政策等提供了一個窗口。例如,書中涉及宗教儀式音樂、本土民俗音樂、藝術音樂、娛樂音樂等多姿多彩的澳門城市音樂類型,同時包含專業院校、政府活動、中小學教育、社團活動、音樂創演、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分析澳門城市音樂景觀下的現實音樂教育。其研究的部分結論,我深表贊同,如澳門400余年的中西歷史文化底蘊,成就了澳門城市音樂豐厚、獨特的藝術價值,這種中西并蓄、多元共融的歷史傳統是澳門國際音樂節立足小城、面向世界的寬厚文化背景;澳門國際音樂節作為澳門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以音樂傳播城市形象,使澳門音樂文化與澳門的經濟、旅游發展、城市形象建設等相輔相成,彰顯出它的文化內涵與品牌形象,給這個“世界賭城”賦予了高雅健康的靈魂;澳門國際音樂節演出場地體現了“音樂與建筑”完美結合的特點;海報體現了市民身份認同、建立行走的“澳門音樂地圖”的觀念等。

據我有限的學識判斷,這是首部以“澳門國際音樂節”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它將目光投放在澳門城市重大文化活動上,提出了文化身份意識、城市音樂文化建設、城市品牌創建與營銷等觀點,在選題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在研究結論上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指導價值。

我樂意為之作序,向讀者推薦此書,幫助大家了解不一樣的“文化澳門”。當然,也正如詩人所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歡迎大家來到澳門身臨其境地享受音樂盛宴,感受真實的、完整的澳門!

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教授、課程主任 代百生
2021年6月20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星| 黄陵县| 郴州市| 河曲县| 昂仁县| 余姚市| 奇台县| 铁岭市| 灌云县| 咸阳市| 莎车县| 汤原县| 陇川县| 永顺县| 娱乐| 乡宁县| 木兰县| 双牌县| 什邡市| 平阴县| 东安县| 连州市| 龙泉市| 迁安市| 丘北县| 凌云县| 朔州市| 新乐市| 古田县| 临沂市| 扎兰屯市| 清水县| 邵阳县| 罗甸县| 九寨沟县| 城固县| 法库县| 和政县| 应城市| 鲁山县|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