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景觀:澳門國際音樂節研究(1987—2019)
- 王瀟
- 768字
- 2024-06-28 13:57:29
序一
為了傳播當地藝術魅力、歷史文化以及現代發展,世界上很多重要的城市都舉辦過音樂節。成功的城市音樂節既與當地音樂文化相聯系,具有獨特的本土個性,又體現全球性意義。
對城市音樂節的研究是當代文化研究的一個顯性視角。因此,身處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學者王瀟女士選擇澳門國際音樂節作為其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研究課題,并以此為基礎,整理出版本書。
澳門國際音樂節風格多元、形式多樣,演出遍布全城多個空間場所,為城市烙印上新視聽盛宴的符號,見證了城市音樂文化品牌的建構與蛻變,是一個城市音樂文化的典型文本,是澳門社會的現代化縮影。
古來歌以詠志,文以載道。澳門國際音樂節亦是一個尋求“本土化”身份與文化認同的過程,如《七子之歌·澳門》和《黃河大合唱》經典劇目演繹出時代精神。
本書研究了澳門國際音樂節的宗旨、定位、發展歷程、藝術特征、品牌效益及未來發展等問題,以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從傳播學視角探討澳門國際音樂節音樂傳播的媒介使用和受眾接受效果等,分析了音樂表演活動主體—創演者—受眾為一體的媒介傳播鏈的形成。
王瀟博士的該研究致力于構建澳門國際音樂節的城市品牌形象,關注澳門音樂文化與澳門經濟、旅游發展、城市形象建設等相輔相成的關系,彰顯其充滿特色的文化內涵,探索如何利用澳門國際音樂節,發揮澳門的地理優勢和制度優勢,把澳門打造成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交流基地。
以有30多年歷史的澳門國際音樂節為研究對象,是項艱苦的工作。王瀟博士有著豐富的音樂表演經驗和雄厚的專業基礎,有著對音樂的無比熱愛。這促使她選擇了這一課題并傾注了3年多的精力從事該項研究,最終完成了本書。本書雖還有繼續完善之處,但該研究及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作為王瀟女士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我深感欣慰。是為序。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教授、院長 張志慶
2021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