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說女人(全民閱讀中醫科普進家庭叢書)
- 張晉 孫貴香主編
- 2275字
- 2024-06-21 20:46:37
第一章 女人的疾病
第一節 女人與包塊
看到題目,大家可能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乳房。乳房是女性展示美麗的器官,但也是女性身體上相對敏感的區域。毫無疑問,乳腺癌是讓女性感到深深恐懼的存在,一旦摸到乳房上有包塊,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大多會非常害怕自己得了乳腺癌。說到這里,很多人會疑惑,乳房上的包塊真的一定是乳腺癌派來的“代表”嗎?在解開這個謎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包塊。
包塊,是由于各種原因在體內隆起的疙瘩,可大可小。包塊種類雖多,但女性較為關心的恐怕就是乳房和子宮里的包塊了。
我們先來談談乳房的強敵——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可以通過切除達到治愈的目的。既然切除就能治愈,為什么乳腺癌的病死率居高不下呢?這是因為乳腺癌會發生轉移。乳腺癌變后,原有組織與周圍組織的結合不再緊密,癌變組織可能會脫落,脫落的癌組織會隨著血液或淋巴轉移到別處,相當于火星遇上了干柴、烈火遇上了機油,后果不容小覷。
乳腺癌確實會讓人感到恐懼,那是不是說乳房出現包塊就意味著患了乳腺癌呢?在這里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并非如此。乳房出現的包塊大多數情況下是慢性囊性增生或纖維腺瘤,不必過于擔心,但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鑒別,以免錯過發現乳腺癌的時機,不能掉以輕心。
包塊只會出現在乳房上嗎?當然不是,身體各個部位都有出現包塊的可能。女性的另一個重要器官就是子宮,所以下腹部的包塊也是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什么原因會導致下腹部出現包塊呢?現在我們來細數一下那些會使下腹部出現包塊的疾病。
第一,子宮肌瘤。這是一種為人所熟知的疾病,也是良性腫瘤的一種。子宮肌瘤又稱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中含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僅有支持增生的平滑肌細胞的作用,所以將其稱為子宮平滑肌瘤更為貼切。
子宮肌瘤生長的位置決定了癥狀的有無、輕重,比如漿膜下肌瘤多數無癥狀,即便有多個漿膜下肌瘤也不會有明顯的表現,但小小的黏膜下肌瘤則會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等。即便如此,子宮肌瘤患者還是以無癥狀者居多。
子宮異常出血是子宮肌瘤最主要的癥狀,如果月經量沒來由地增多,經期突然延長或縮短,或者有不在月經期內的不規則出血,要考慮患子宮肌瘤的可能,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并積極治療。另外,因為子宮肌瘤患者多數無癥狀,所以很多患者不會過早發現它的存在,因而子宮肌瘤就在子宮內越長越大,當子宮脹大到像懷孕三個月時的大小時往往才可以在體表捫及包塊,如果肌瘤生長部位在子宮底部會更早發現它,膀胱充盈時更容易發現包塊,其無壓痛,實性,可活動,如果生長到一定大小還會對周圍器官產生壓迫,需及早治療。除了出血與包塊以外,子宮肌瘤患者還會有腹痛及白帶增多等癥狀。
第二,子宮經血潴留。經血潴留引起的痛經并非是經血排出不暢導致的,而是由于天生陰道或子宮發育異常,或是外傷及炎癥導致陰道或宮頸閉鎖,從而使經血排出受阻,積留于子宮,使子宮變大導致的。患者通常可以在下腹部捫及包塊,同時伴有下腹部疼痛。
第三,子宮腺肌癥。子宮腺肌癥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彌漫或局限性病變的疾病,屬于婦科常見病,雖說常見,卻也是疑難癥之一,常發于30~50歲的經產婦,也可見于未生產的年輕女性,有觀點認為其發生與進行子宮相關手術過多有關,約有1/3的患者無癥狀,其余多會有痛經和月經失調的表現。子宮腺肌癥所產生的包塊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包塊,它會讓子宮均勻增大,像一個吹起來的氣球,如果是腺肌瘤,則表現為質硬的小結節。
第四,卵巢囊腫。卵巢囊腫是在卵巢內形成的一種囊狀結構,里面充滿液體。許多女性都可能在某個時間段出現卵巢囊腫,其中有些是生理性的,隨月經周期出現,可自行消失。囊腫體積增大時,可能表現為腹部沉重或飽脹感、尿頻尿急等,絕大多數無明顯癥狀。如果出現多發卵巢囊腫伴有超重肥胖,提示可能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很多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存在易疲勞、沒有精力和體力運動的現象,此時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應注意調整飲食結構,配合適量運動,保持心情愉悅也很重要。
第五,卵巢纖維瘤。卵巢纖維瘤是卵巢性索間質腫瘤中常見的良性腫瘤,病因尚不明確,臨床表現主要有盆腔包塊、腹腔積液、腹痛、月經失調等。卵巢纖維瘤所致的包塊多數大小中等,平均直徑約10厘米,光滑,可活動,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臨床特點是質地堅硬,它是所有卵巢腫瘤中最為堅硬的腫瘤。
第六,卵巢癌。卵巢癌,又稱卵巢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病因不明,可能與外界因素如化學藥物接觸、射線、生物致癌因子等,以及內部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紊亂、遺傳及不良生活習慣等相關,其癥狀表現為腹痛、月經不調等,伴有下腹包塊、腹腔積液等,如果放任其生長,后期就會出現進行性消瘦,因為它在搶奪身體的營養,而身體往往搶不過它,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系統治療。
第七,盆腔炎性包塊。盆腔炎性包塊是由盆腔內組織器官(如輸卵管、卵巢等)的急、慢性感染導致的包塊,主要發生于15~24歲性活躍的年輕女性,在青少年和絕經后婦女中少見。這種疾病的發生與細菌、衣原體、支原體等感染有關,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不容易發生,但當免疫力降低,或者局部有傷口,或者附近器官(如闌尾、直腸)出現炎癥感染時,就容易導致盆腔炎性包塊。盡早就醫,進行包塊局部超聲檢查或者盆腔CT檢查,早期診斷,接受及時且正規的治療一般可以治愈,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不正規,可能會轉為慢性感染,遺留后遺癥的風險較高。
當然,腹部的包塊也不一定就與子宮、卵巢有關,腹膜后腫瘤、腸道惡性腫瘤等也會出現腹部包塊這一體征,如果身體上不明原因出現包塊,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