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優良的土壤母質
蘄春的土壤母質復雜,主要有近代河流與長江沖積物、第四紀黏土沉積物、第三紀紅砂巖,以及各種地質時期的石灰巖、片巖、石英砂巖、頁巖、核巖、基性與超基性巖、花崗巖、片麻巖等,因而形成多種土壤類型。全縣土壤可分為五大類:東北部低山為黃棕壤,中部丘陵為紅壤,長江、蘄河沿岸為潮土,蘄州的銀山、大立山一線為石灰(巖)性土,縣境內水田為水稻土。在全縣總面積中:紅壤占35.5%,黃棕壤占30.4%,水稻土占31.7%,石灰巖性土占0.9%,潮土占1.5%。土壤肥力居中,以微酸性土壤較多,pH值在5.0~6.0之間,除漕河地區有少量的堿性土壤外(pH值在7.6~7.8),大部分土壤適宜于茶、桔、麻等多種經濟作物和中草藥的生長。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為中等水平、全氨含量為0.1%,全縣有機質和含氮量水田中較高,山地、旱地中含量水平低,土壤中普遍缺磷、鉀。
在中藥材生產方面,全縣土地可利用率較高,80%以上水田、旱地、山林地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十分優越,適宜根莖、葉類、花類、藤木、皮類、果實、種子和全草類中藥材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