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神奇的地形地貌
蘄春縣地處大別山區,長江之濱,屬鄂東沿江平原丘陵和鄂東北山區,為低山丘陵縣。境內地形狹長,大別山脈綿延于縣境東北,有長江及諸湖環繞,羅布于縣境西南,中部為起伏的爪狀丘陵,其地勢自然形成東北向西南傾斜,由外向內作向心傾斜,地形構造復雜,地貌千姿百態,平、丘、山兼有,呈現多層立體分布,境內諸山均系大別山余脈,四流山海拔840米,為蘄春縣“諸山之祖”,北部沿縣邊境分兩大支系,自北向東走向之將軍山、桐山、三面尖、鼓角寨、爛泥灘(云丹山)、橫崗山為一系;自北向西走向之仙人臺、香爐尖、大桴尖、牛皮寨、三角山為一系,構成一個向西敞開的不完整的盆地。長江西自茅山大閘入境,經茅山港、嵐頭磯、雙溝、蘄州鎮,于扎營港出境,境內全長27.7公里。蘄河發源于四流山南麓,是蘄春的主要河流,自北向南縱貫全縣,于雙溝注入長江,全長117.8公里,匯集大小支流120余條,其中較大的河流24條,形成一個脈絡網,全流域承雨面積為1973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承雨面積1781平方公里。
全縣最高海拔1244.1米(桐梓云丹山主峰),海拔最低點是八里湖龍鳳寺閘底為12米,境內海拔跨度大,相對高差為1232米,以海拔100米為界,上下之比為45∶55,各個垂直帶都占有一定比重,形成多層立體分布的總體特點。由于蘄春縣平、丘、山兼有的地貌結構,奠定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礎,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的發展,特別是為中藥材的生產和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