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隨筆:說說看病、養生那些事
- 姜宏軍
- 868字
- 2024-06-18 16:28:50
一個關于抄方的故事
抄方可以說是中醫跟師學習的必經之路,但經常有很多學生抄方時不用心,僅僅只是做一名書寫員來完成任務,這樣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其實抄方堪稱學習的捷徑,如果學生珍惜每一次抄方的機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用心去學,加上老師的指點,收獲一定是非常大的。
這是一位50多歲的女士,穿著時尚,看起來氣質不錯。因為睡眠不好,在我這里治療了幾次,效果頗佳。這天正好患者不多,看診后便閑聊了一會兒。她的經歷很讓我吃驚。
第一個讓我吃驚的地方,是她竟然是某位已過世老中醫的“關門弟子”!當然,這個“關門弟子”只是從她自己口中說出來的,意思就是她是這位老中醫收的最后一個徒弟,之后再也沒有收過。她口中對這位老中醫滿是崇拜和感激之情,比如老先生如何醫術高超、如何待人親切等。她跟隨老先生學習整整3年多,每周都抄方1~2次,直到老先生去世。家里抄的藥方,足足有3箱之多,被她當作珍寶收藏起來。
第二個讓我吃驚的地方,是她竟然不會看病!她是搞美術的,40歲時突然對中醫癡迷起來,自己買了很多書看,并且拜在了老中醫的門下。按一般的常理,這樣學習幾年,多少會看幾個病了吧。我問道:“學習了這么久,怎么沒想著給自己開個藥方治療一下呢?”
她有些害羞,也很坦誠和直率地說:“不好意思,我只注意抄方了,不會看病。”
我是5年前認識她的,當時覺得這可能是個別現象吧,后來我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比如,曾帶教臨近畢業的規培生,按理這些學習多年的學生,應該可以看一些病了吧?但結果是面對患者,竟茫然不知該如何處方。這也許用臨床經驗不足可以解釋,但讓他們背背“補中益氣湯”“血府逐瘀湯”這些常用的方劑,這些學校里學過并考過的方劑,竟然也答不出來。學過的都忘了!這就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記得一位大師曾說過:“不從嘴里嚼過的,就不是食物;不從心里劃過的,就不是佛法。”確實如此!我們學習中醫也是這樣,如果不能把學過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學識,不能學為己用,那么永遠知識是知識,你是你。抄方,抄的永遠只是別人的方子,別說3年,即使再抄30年,再抄30箱,也仍然是別人的方子,和你沒半點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