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方醫案(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特色教材)
- 黃煌編著
- 1831字
- 2024-06-14 19:27:03
五、讀案的方法
1.順讀法
順讀法即依順醫案書寫的順序,先讀案語,了解癥狀、病機分析、診斷、治法以后,再看處方用藥。此法適宜于讀理法方藥較嚴謹的實錄式醫案以及追憶式醫案和病歷式醫案。
2.逆讀法
逆讀法即先看處方用藥,以方測證,以藥測證,然后再參考其案語。這種方法,對于一些案語簡略,或僅列主證,或僅列主脈,或僅敘述病機而未載癥狀的醫案最為適合。
3.理讀法
理讀法即按照中醫理論從案中記載的病名、病機、治法等來推測主證、主法,揣摩辨證論治處方用藥的思路與經驗的方法。前人醫案的寫法和現在的病歷記載有所不同,主要是根據現有癥狀,抓住辨證立法的關鍵,雖然記載較簡略,但有理論依據可循。比如寫“陽黃”,便是指目黃、小便黃、皮膚色黃鮮明等一系列濕熱發黃證,而有時也提到未曾表現的癥狀以示鑒別。如以“小便不黃”或“大便不溏”用來說明沒有內熱和脾虛,以舌質的淡紅、胖、老來說明癥情的寒熱虛實,并作為用藥的依據。還有一些眾所周知的常法,醫案中也不加復述,而記錄的大多數是疑難的、復雜的、較特殊的、非典型的病證。因此,案語中往往只述及醫者識證、立法、用藥的關鍵之處。我們可以通過醫理來推測其隱而未發的癥狀與治法。
4.比較法
比較法是建立聯系、鑒別差異的方法之一。讀案中的比較法,即通過兩個以上的同類醫案在主證、治法、方藥上的相互比較,從而揭示作者辨證立法用藥的主要經驗與學術思想。我們知道,各案的具體內容是千差萬別的,但是醫案出于醫家一人之手,醫家的學術觀點、治療經驗必然反映在醫案中;即便不是出于一時一人之手的同類醫案,但只要是同一種疾病、同一張方劑、同一治法,其中也必然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因而,當讀案中見到個別醫案記錄分析欠詳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就能使散在于醫案中的辨證、立法、處方、用藥的點滴經驗系統起來,加深認識;同時,也能比較客觀地掌握某些疾病的變化規律,研究探討名醫的學術思想與用藥特點。華岫云曾將比較法作為讀《臨證指南醫案》的重要方法加以介紹,他說:“就一門而論,當察其病情、病狀、脈象各異處,則知病雖同而源不同矣。此案查用何法,彼案另有何法;此案用何方,彼案另有何方,從其錯綜變化處,細心參玩……切勿草率看過,若但得其皮毛,而不得其神髓,終無益也。”(《臨證指南醫案·凡例》)
運用比較法的關鍵,是注意醫案間的可比性。按照中醫的特點,一般可從病證、癥狀、治法、方藥以及醫家之間進行比較和分類。舉例如下:①同一位醫家,同一種病證的醫案比較,重在了解該醫案的辨證論治規律。②同一位醫家,同一張方劑的醫案比較,重在探討該醫家運用此方的經驗。③同一種病證,多位醫家的醫案比較,在于了解各家診治此病的特色。
5.統計法
為進一步了解與探討醫家處方用藥的規律,可采用統計法。在處方用藥規律研究方面,統計法最適合統計藥物出現頻度、配伍規律、主治范圍、方與證及藥與證的對應頻度、劑量變化規律等。在疾病發病規律研究方面,最適合統計性別、年齡、發病季節、脈舌、體征、癥狀等的分布情況。大樣本的醫案統計,以全面、系統、客觀的優點,將在醫案的研究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6.推讀法
推讀法,也稱猜讀法,即讀完案語,便掩卷而思,料其用藥,然后再與醫案相比,求其差異,并找出理由。這種方法可以使讀者緊緊追蹤醫案的思路,并隨時鑒別自己的見解,可以有效地訓練自己辨證論治的技能,開拓思路。同時使讀者一開始閱讀就注意力集中,提高讀案效率。
7.評讀法
評讀法即閱讀時加以批注,或畫畫符號,或三言兩語直接寫在書上。其內容為提要、鉤玄、補充、引申、批駁、質疑、發揮、心得等。這種邊讀邊畫、邊寫邊想的方法,是提高讀案效率和效果,提高讀案能力的有效方法。
讀案無定法,應當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醫案的具體情況而定。上述的7種方法,也不能互相割裂,需互為補充,交叉使用。
此外,除正確運用讀案方法以外,尚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在選定一家醫案之后,要讀深讀透,在充分了解這位名醫的學術特點、診療風格、醫案特點以后,再選另一家醫案。若貪多求快,則往往未通于前,又學于后,囫圇半片,很難收效。
二是結合臨證,多實踐。醫案本是前人實踐的記錄,讀案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提高臨證水平。所以,光在書齋里讀案是不行的。前人醫案中許多辨證立法、處方用藥的特點需經自己親自實踐才能悟出。讀案可以提高臨證水平,而臨證水平的提高又反過來促進讀案能力的提高。如果讀者臨證機會尚少,經驗不多,讀案有困難,應主動向有臨床經驗的同道請教,他們的提示往往能使人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