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詩詞中醫
  • 邊江紅 周澤先編著
  • 1596字
  • 2024-06-12 18:50:26

第一章 陰陽割昏曉

陰陽無處不在,在天地草木之間,在日月山川之中;陰陽穿梭于四季,朝霞帶露,花蕾含苞。

大學第一學期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其中有一章是陰陽學說,講述陰陽的原始含義是針對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則為陽,背向日光則為陰。這讓我想起了讀中學時學習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望岳》中的一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其中“陰陽割昏曉”這一句詩使我對陰陽概念的理解加深了: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同樣的天氣在山兩側形成了拂曉和黃昏兩種不同的景觀。

鐘情于古詩詞的我,讀到古詩詞中出現的“陰陽”二字,便聯想起中醫學中的陰陽學說。

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寫的《九歌·大司命》中有一句:“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作者想象自己高高地飛,緩緩地飛,乘著天地間的正氣,駕馭著陰陽二氣的變化。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氣一物兩體,分為陰陽。陰陽之大,包羅萬象。

陰陽可大可小,大可分天地,小可見草木。唐太宗李世民寫過一首《初夏》詩詞,其中有一句“陰陽深淺葉,曉夕重輕煙”,意思是綠葉深淺參差,朝霞夕陽或輕或重,美不勝收。樹葉淺色為陽,深色為陰。初夏,由春入夏,百花開始凋零,鳥兒也開始遷徙,綠葉深淺參差,朝霞夕陽或輕或重,美不勝收。看來陰陽無處不在,綠葉的深淺也藏著陰陽的變化。

張伯端是北宋內丹學的集大成者,他寫的七言四韻十六首其一:

草木陰陽亦兩齊,若還缺一不芳菲。

初開緣葉陽先唱,次發紅花陰后隨。

常道只斯為日用,真源返覆有誰知。

報言學道諸君子,不識陰陽莫強嗤。

詩詞用陰陽在草木生長中的變化,闡述萬物不離陰陽,說明陰陽的普遍性。陰陽的對立統一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總規律,像《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宋代詩人陸游在《連日作雨苦熱》中寫道:“天地一氣爾,陰陽司闔開,郁蒸以為雨,回薄以為雷。”《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也講道:“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古人從云雨的變化中,看到陰陽的相互轉化,這種變化也體現在詩人的詩詞中,也說明陰陽在古代是一個常用的詞匯。陸游在《掃除小園未竟歸臥》有一句“陰陽常代謝”,說明自然界在陰消陽長中生生不息。

掃除小園未竟歸臥

竹葉掃仍落,莎根鋤更生。

陰陽常代謝,今昔各施行。

勛業須時至,衰榮忌力爭。

徑歸差省事,高枕聽蟬聲。

img

陰陽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在四季更替,在日升日落,在花開花謝,在晨鳥夜鶯。

陰陽也存在于我們的身體中,《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講“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就人體部位來說,人體的上半身為陽,下半身屬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體表的背部屬陽,腹部屬陰;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氣化活動是生命運動的內在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升降出入是氣化活動的基本形式。陽主升,陰主降。陰陽之中復有陰陽,所以陽雖主升,但陽中之陰則降;陰雖主降,但陰中之陽又上升。

金末及元代著名道士、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師尹志平寫過一首《賀圣朝·夜深人靜》。

夜深人靜,披衣閑坐,琴聽無弦。罷高談、逸論默通玄。任龜息綿綿。陰陽升降,沖和四大,骨壯神全。抱元初一點行功圓。看歌舞胎仙。

作者夜深人靜披衣閑坐,想聽琴卻沒人彈。不去想那些高談闊論,靜心體會道法。在龜息功中潛心、潛息、真定、出定,讓自己的氣息自然地收放綿綿,陰陽二氣自由升降,沖和四大,身體健康、神采奕奕,守護元氣,行功圓滿,就能感受到體內丹田中仙氣舞動。

陰陽無處不在,從天地到草木、從四季到早晚,深深地植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小時候就經常聽外婆說,去太陽底下曬太陽,那里陽氣勝;晚上不要外出,外面陰氣重;穿衣服要護住后背和腰……正是這些從中醫理論中所獲得的樸素的生活經驗,使她老人家一直身體健康地活到八十多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和田县| 庐江县| 资阳市| 哈密市| 奉新县| 岑溪市| 宜良县| 延安市| 四川省| 保康县| 万宁市| 三门峡市| 蒙自县| 阿城市| 社旗县| 合肥市| 磐石市| 南京市| 开平市| 永泰县| 开原市| 根河市| 会理县| 牡丹江市| 栾城县| 琼海市| 江西省| 冷水江市| 荣成市| 大理市| 周至县| 三门县| 夹江县| 古交市| 吉水县| 香港 | 蕲春县| 河池市| 兰溪市|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