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喜歡讀詩詞,那凝練的語言,或磅礴,或空靈,或寂靜,或恬然,或柔情……在文字中穿越時空與作者共鳴,用智者的思維領悟世界,用洞察者的眼睛感知細節,用敏感者的心覺察喜怒哀樂。

年少不知詩,知時已是詩中人。失意的時候有李白的鼓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孤獨遠行時有高適的安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困難時陸游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身居斗室,詩詞也能把你帶向遠方。和曹操一起觀滄海:遠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近看“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感受“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王維筆下的“空山新雨后”帶著泥土的芬芳,“天氣晚來秋”送來秋高氣爽;“明月松間照”遇見靜美,“清泉石上流”聲聲入耳。

在詩詞里萬物有靈:“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抒發著杜甫對春生機勃勃的體驗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對野草的贊美,也象征了白居易頑強的品質;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讓我們不再傷春、惜春。春雨過后,我們想到的是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尚書·虞書》記載:“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記載:“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所以詩詞飽含作者豐富的思想和想象力,用凝練的語言表達作者對社會生活的感悟和對個人情感的抒發。

我國最早的上古歌謠《彈歌》就是描寫我們祖先的狩獵生活:斷竹、續竹;飛土,逐宍。砍伐野竹,連接野竹;打出泥丸,追捕獵物。詩歌最大的特色就是和現實生活密切聯系。

中醫和生活息息相關,早在夏商周時期中國就已出現藥酒及湯液。“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是流傳下來最早的典故,反映了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對自然界的探索。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中藥多屬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于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所以,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隋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了古人“藥食同源”的思想。

在田園詩詞中,品讀生活的同時就能遇到藥食同源的中藥。陶淵明筆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仿佛看到作者的悠閑生活,遠望南山、俯拾菊花。菊花又是一味常用中藥,味甘、苦,微寒,歸肺、肝兩經,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與作用。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中的“黍”“酒”“桑”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都可以作為中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二·稷》曰:“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

酒作為藥物,首載于《名醫別錄》,云:“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本草拾遺》曰:“酒可厚腸胃、潤皮膚、除濕氣。”李時珍指出:“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多飲則殺人頃刻。”《諸病源候論》也認為:“酒精有毒,有復大熱,飲之過多,故毒熱氣滲溢經絡,浸溢臟腑,而生諸病也。”

桑樹的根皮、枝、子、實均可以用作中藥,桑葉能疏散風熱,并能平肝明目。桑枝有清熱通絡療痹的功效,尤以熱痹更效。新鮮的桑椹可以作為水果,桑椹曬干或略蒸后曬干可以作為中藥:善滋肝腎之陰,而烏發明目。桑白皮是桑樹的干燥根皮,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詩詞抒發情感,記錄生活,中醫養生文化更是涉及衣食住行諸多方面。誦讀詩詞抒發情志,空閑時朗誦一首,郁悶時長歌一聲,歡樂時撫弦而唱,都可以達到詩詞養生的效果。詩詞文化和中醫文化都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當詩詞遇到中醫,詩詞內涵更加豐富飽滿;當中醫遇到詩詞,中醫變得通俗而美麗。

品一杯桂花茶,看著桂花輕盈的身姿在茶杯中舒展起舞,不禁想起李清照的詞《鷓鴣天·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詩可言志,詩可悅心;中醫治病,中醫養生。今夜備好清茶一杯,書籍一卷,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邊江紅 周澤先

2022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塔河县| 泸溪县| 永顺县| 渑池县| 东明县| 石首市| 沭阳县| 平遥县| 牟定县| 共和县| 宝兴县| 开封县| 吴桥县| 松滋市| 连州市| 昌平区| 汝阳县| 油尖旺区| 谢通门县| 汨罗市| 思南县| 四子王旗| 岑溪市| 迭部县| 五指山市| 镇雄县| 福建省| 遂宁市| 安阳市| 依兰县| 曲松县| 洛阳市| 内丘县| 通山县| 平顺县| 安仁县| 榆社县| 四子王旗| 罗江县|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