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震驚
- 1987我的導演時代
- 魏不棄
- 2277字
- 2024-06-04 10:32:22
十二月初,‘犯罪分子’正式在北電的大禮堂放映。
全校師生擠滿了。
無論是進修班的老前輩還是下面的學弟學妹。
都知道有一個學了兩年的師哥,自費拍了一部短片。
關(guān)鍵參演的同學們拍完之后,身邊人問起來,紛紛對片子還贊不絕口。
弄的人心撓撓的。
覺得,至于那么好嗎?
說到底也就是個學生作業(yè)。
但又覺得,參演的同學們也不至于尬吹。
今天就想著來看看成色。
好與不好,看了就知道了。
王曉率也來了,他主要抱著一種看他時尋能拍出什么東西的心態(tài)。
說白了,丫來挑刺的。
要說兩人關(guān)系平時也還湊合。
但時尋第一個拍片,有些不自量力的同時,主要也有點搶了他的風頭。
而最關(guān)鍵的是時尋叫了婁葉、叫了胡雪楊,甚至叫了‘王銳’幫忙。
唯獨不叫他率爺。
他心里怪不是滋味。
雖然也不是多想去幫忙。
但時尋這么一整,整的率爺好像比他們差一樣。
幾位導演系的老師也都來了,一半是抱著關(guān)心學生的作品的心,一半也是好奇。
成片出來的時候,他們問了青影廠的廠長李寧。
這貨卻賣起了關(guān)子,發(fā)出一聲怪笑,嘿嘿。
然后說了一句,具體的你們看電影就知道了,就不肯再多說了。
短片放映前,時尋領(lǐng)著主創(chuàng)團隊先上臺介紹了下。
臺下,鄭棟天卻只注意到時尋說的片子時長‘三十分鐘。’
怎么會這么長?
這小子不是說就七千塊錢預算。
哪怕用的16mm膠卷。
哪怕他跟成熟導演一樣,能把膠片和成片耗費比例控制在1:3.
也要九盤膠卷,光膠卷費用就不止七千了。
難道他把片比控制的很低?
那豈不是以慰著可能會犧牲短片質(zhì)量?
畢竟,臨場時候,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fā)生。
演員們不可能每一條都完美達到導演的預期。
而時尋用的也不是全然都是成熟演員。
據(jù)他所知,有幾個壓根沒表演經(jīng)驗。
他心里不禁有些擔憂。
很快,短片開始放映。
他也被一段童謠,帶入了電影情境。
前幾分鐘。
從成熟導演的角度來說,有些地方明顯充斥著學生作業(yè)常見的稚嫩感。
但,也算有模有樣。
鏡頭語言很穩(wěn),有一種油畫感。
而且,居然還是非線性敘事。
一般來說,新手導演,為了穩(wěn)妥,還是會采用線性敘事居多。
而通過簡短的臺詞,在比較短的時間里,把人物關(guān)系交代的也很不錯。
演員演技方面,除了那兩個演小流氓的學生稍顯生澀。
其他人都可圈可點,大明星就是不一樣。
鄭棟天整體還算滿意。
透過畫面,他也能想象到時尋開拍前,一定打磨的很用心。
后續(xù)只要好好收束,不出岔子,倒稱得上一部不錯的學生短片。
當然,目前為止,他還是站在一種老師評價學生的感覺。
但很快,當看到面對一筆橫財,王智汶糾結(jié)拿還是不拿的時候,那段拍案叫絕的表演。
當警察追上門來要抓主角,所有人都守口如瓶。
唯獨那個受過主角恩惠的報攤老板,主動向警察透露了主角的行蹤。
鄭棟天開始驚喜。
這小子改劇本了?
他記得時尋之前上課的時候跟他說這個故事的時候,沒說這一出。
怎么說呢,
這個設計,太富有意味。
一下子折射出人性來。
自己幫助的人,搖身一變,反而成了害自己的人。
而某種程度上,人家也是向警察揭露犯罪行為,也是正義。
一碼歸一碼,你能說他錯嗎?
事物的兩面性,拉滿了。
悄然之間,鄭棟天對時尋這部片子的評價也變成了‘出色’。
哪怕什么都沒有,就這一個設計,也把這個本來不算出采的故事升華了。
但鄭棟天沒想到,驚喜遠不止如此。
結(jié)局在一幫人的幫助下,罪犯逃之夭夭。
這可相當不符合主流價值觀。
屬實有點big膽。
結(jié)尾,還有一段話:
“我知道,我做錯了一件事。”
“以前我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我會改啊。”
配上主角最后那一抹意味深長的笑。
短片結(jié)束。
鄭棟天還沉浸在那抹笑容的余韻里。
他在想,
時尋選擇這樣收尾,
究竟想表達什么。
犯罪分子逃出生天的慶幸?
一種對過去偉光正結(jié)局的嘲諷?
還是,其他的什么?
從整個故事整體來看,主角也曾是個好人。
面對兩個小流氓欺負報攤老板,他本能出手相助。
走投無路之下,面對要不要違法拿那個包,也曾很糾結(jié)。
言行舉止,充斥著對法律的敬畏,也有一種抓住救命稻草的欣喜。
鄭棟天一時陷入深思。
——
而大禮堂內(nèi),隨著電影結(jié)束,短暫的安靜之后,爆發(fā)出了如潮的掌聲。
人群中的王曉率也傻了。
實在是片子的質(zhì)量比他想象中要好太多了。
無論是故事的完成度,人物的飽滿,協(xié)調(diào)性,光影。
當然,一定要挑刺,肯定也能很多。
世上,本也沒有完美的電影。
但那些刺,
如果強加在一部學生短片作品身上,
則難免有些雞蛋里挑骨頭的嫌疑,不合時宜。
他現(xiàn)在也沒有后世那么不要臉。
而尤其是看著旁邊同學們的反應,
他有一點挫敗感。
心里下意識一遍遍反問自己能拍出來相同水平的片子嗎?
答案好像有點悲觀。
他好像暫時還真不一定能做到。
但很快,強烈的自尊心便掐滅了一切的不自信。
在班里,時尋的綜合成績跟他差不多。
有些科目時尋甚至都不如他。
時尋能做到。
憑什么自己做不到?
沒錯。
我要做的話,也一定能做到。
還能比他做得更好。
我也要拍。
現(xiàn)在就回去寫劇本。
說干就干,掉頭就往外走,神情儼然一副魔怔人。
——
時尋等一眾主創(chuàng)上臺致謝,除了時尋之外,也是笑容滿面。
觀眾的反應,是最好的褒獎。
老演員還好一點,見多識廣。
張小童幾個新兵蛋子哪見過這架勢,臉都快笑爛了。
這還是他們第一次熒幕演出。
就收到這么多認可。
尤其看到下面還有不少老師,臉上流露的贊許的樣子,更得瑟了。
這倆平時在班里都是調(diào)皮搗蛋的,老師總訓他們。
主持人開始采訪主創(chuàng),還有嘉賓問問題。
儀式感方面,北電一向是拿捏的很足。
“我想問時尋一個問題,你小子苦著個臉干什么。”
臺下,鄭棟天拿到了話筒,調(diào)笑道。
時尋無奈的笑:“這么整體看一遍,覺得有些地方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有點可惜。”
臺下一些同學聽到不禁有些慚愧。
哥,你認真的嗎?
在校生就能拍成這樣,還不滿意,讓不讓我們活了?
鄭棟天也笑:“知道就好。”
“不過,雖有瑕疵,但從一個學生的角度來說,你已經(jīng)做的很不錯了。”
“繼續(xù)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