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拍攝進行時
- 1987我的導演時代
- 魏不棄
- 2219字
- 2024-06-04 05:38:56
他要拍的短片名字叫做‘犯罪分子’。
后世一位叫陳耳的導演拍的。
這是他電影學院畢業時候的處女作。
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過。
名氣上相對而言,確實也不算大。
僅僅是入圍了費朗德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釜山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加拿大國際電影節、西班牙國際電影節、紐約大學電影節短片單元。
但在后世,這部短片,號稱是‘北電史上最牛的學生作業。’
用寧昊的話說,這是一部非常有個人氣質的市場化電影,也是他看過的最好的學生畢業作品。
一位孟姓教授甚至認為他是陳耳所有片子里,最好的一部。
故事簡單來說,
講的是一個‘法與情’的故事。
一個母親重病,走投無路的禿子。
某一天,
擺在他面前,
只剩兩個選擇。
違法,救母親。
不違法,看著母親去死。
他選擇了違法。
而在一眾人的包庇下,
最終,他沒有被警察抓到,而是逃之夭夭。
原片取景在魔都,對話用的方言。
成本問題,加上時尋覺得這部片子的優點主要在兩個部分。
一個是故事對人性的展現。
一個是對光影的運用。
其他細節有區別,無傷大雅,他準備就在京城拍。
短片主場景有三個,醫院、禿子工作的照相館、禿子的家。
三個場地,時尋也聯系好了。
‘家’用的是許桐君老師裝修的很有小資氣息的老房子。
許老師勸不動他,跟他聊了之后,主動提供的幫忙。
照相館則是之前合作過的,跟老板很熟。
老板知道他要拍短片用,很爽快地答應了,一毛錢都不收。
醫院稍微麻煩一點,主要時尋能支付的場租實在有限,被拒絕了很多次。
最后還是謝小經老師聽說了。
幫忙找了一個在昌平縣醫院工作的親戚,答應到時候部分空閑的科室可以給他用一天,才算解決。
其實,時尋上周就計劃開機了。
但許桐君老師幫他向學院申請的無償的拍攝設備,手續走的沒有想象中那么快。
今天才徹底定下,預計下周一才能拿到手。
也就是最快大后天可以開機。
總算是定了日子,時尋也心滿意足。
有老師就是好啊。
他前期籌備做的很充分,膠片都買好了。
要是忽然學校不讓用,又得多一筆租機器的開支,還耽誤時間。
這會兒,從鄭老師辦公室出來,他準備去通知一下幾位主要演員。
男主角他找的是84級的師哥王智汶。
演技沒的說。
唯獨這會有點太小鮮肉,但問題也不大。
到時候,上個老氣一點的妝造,再剃禿,效果也就來了。
女主角他找的85級表演系干部進修班的同學趙靜。
這也算他劇組里的角兒,進電影學院前,就是知名影視演員了,代表作:海之戀、筆中情、街上流行紅裙子。
顏值沒得說,這會兒剛三十。
或許是結婚了的關系,知性氣息拉滿。
演醫生的是85級進修班的唐果強同學,懂的都懂,奶油小生的出處。
時尋去他們班找趙靜的時候,他覺得故事有意思,主動想來客串一下。
本來他更想演的是那個報紙攤大叔,覺得這個人物很有思辨性。
明明被主角幫了,最后卻成了舉報主角的人。
但他這會兒太帥,年齡也不符。
最后,還是讓他55年出生,面相天生顯老的同班同學‘梁童育’來演。
這也是個名演員,79年就在“情天恨海”里面演過朱義。
嘖,也就是同學,不然按部就班的來。
時尋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跟他們合作。
關鍵,還不要錢。
嘖。
主角的弟弟用的87級師弟劉岷,他后來改名了叫‘劉一君’。
燒報紙攤的兩位街溜子,請的也是劉岷的同班同學,‘張小童’和‘張建新’。
這倆后來都改名了,一個叫張家義。
一個叫張梓建。
對,就是那個‘我賭你的槍里沒有子彈’。
客串的小護士是87級學妹‘孔琳’。
諸位還記得大明湖畔的‘移花宮宮主邀月嗎?’。
就她演的。
這會兒是個膚色微黑的火柴妞。
“汶哥,定了,我這邊準備下周一開機哈。”
“鳳兒,喲,靜姐您也在啊,那剛好,定了哈,下周一。”
“強哥,梁哥。”
“小劉、小童、小張。”
“定了哈,周一見。”
——
1987年,十一月二日,農歷九月初一。
周一,大吉。
時尋的‘犯罪分子’正式開機。
學生時代,自然也沒有各種開機儀式拜神的說法。
其實這都是香江那邊傳過來的。
時尋的攝制組,也是薅的同學,叫了好兄弟王銳當助手,婁葉來當攝影。
但時尋發現這貨有個毛病,也不知是緊張,還是帕金森犯了。
手老抖,畫面晃的厲害,干脆叫上了胡雪楊協助。
劇情不算復雜,演員也給力。
加上前期特意排練了一下的關系,進度很快。
七天就拍完了。
膠片和成片耗費比成功控制在了1:2。
電影學院的大家庭就是好。
拍完之后,后期制作方面鄭棟天老師也主動幫忙聯系。
這會兒北電的青年電影制片廠長李寧是鄭老師的鐵瓷。
象征收了點錢,就把后期制作接過來了。
末了,時尋竟然還剩了千把塊。
留著打算寄到電影節的郵費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
時尋趁著周末找了個東北館子請全體人員吃了個飯。
酒過三巡,喝的五迷三道。
張小童跟張建新喝多了,倆倒霉孩子擱那兒打架。
孔琳在旁邊起哄。
唐果強則摟著時尋的肩膀,借著醉意笑著說:“導演,下回有好的角色,可得想著點我哈。”
這倒不是純客套或是開玩笑。
這次合作,他對時尋刮目相看,簡直天生就是干導演的料。
本來選擇參演,一個是覺得人物有意思,一個是幫同學。
但實際合作了之后,他發現時尋除了一開始有點不熟悉,很快就掌握了拍攝情況。
而且,對于自己想要的感覺,十分敏銳,把握十分精準。
尤其是拍攝后期給演員說戲。
完全就是一派成熟導演的架勢。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王智汶跟趙靜飾演的小張交代后事的那場戲。
無論構圖,調度還是演員狀態都非常絕。
還有影片結尾主角那抹笑。
當時王智汶一直拿捏不好那種感覺。
畢竟這會兒年輕,還沒有那么多實踐的經驗。
時尋直接畫了一個表情,給王智汶講解。
最后,出來的效果,真叫一個不明覺厲。
真不比那些大導演拍出來的東西遜色多少。
“肯定啊,只要合適,不找你們老哥幾個還能找誰呢。”
時尋也笑,他一貫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