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下午,很快在馬喆出題,夏原吉計算中很快過去,見夏原吉沉浸在計算當中,受到冷落的朱棣有些不滿地道:“這東西真的好用嗎?”
夏原吉興奮的像個四百個月大的寶寶,說話都帶著顫音道:“陛下,這計算方法何止是好用,簡直就是為計算而生,有了這套計算方法,戶部每年的核算效率翻上兩倍都不止。
若是將此法推廣天下,將是天下賬房的福音,就是不知馬先生愿不愿意將這數術之學傳揚天下。”
說完夏原吉有些忐忑地看向馬喆,畢竟這年代一些學術都是家傳的,人家主人不點頭,私自外傳是一件非常令人不齒之事。
若是馬喆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大不了使些手段也能讓其將這計算方法推廣出去,可馬喆是手握重兵的一方諸侯,連皇帝都要笑臉相迎,更別說想要隨便使用人家的學問。
馬喆微微一笑道:“夏大人大可向外推廣,對于馬某人來說這些實學知識在大明傳播的越廣越好,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我華夏缺的不是讀書人,缺的是愿意埋頭鉆研實學之人。”
馬喆同意傳播這些計算方法,夏原吉還不算意外,畢竟能拿出這些學問就不是藏私之人,他卻沒想到馬喆對數術這么看重。
在夏原吉看來數術是很重要,國家統計、財會核算,工程計算都離不開數術,但也不至于把數術抬高到儒學之上。
“馬先生,數術固然重要,但終究只是術,遠不及名教更能正人心,天下歸心才能安天下享太平。”
“夏大人,若天下只有大明一個國家,任由各個學科自主發展,總有一天會產生突破,頂多就是社會發展慢一些,終究還是能夠發展起來。
但天下不只有大明一個國家,遠的不說,就說我們能接觸到的大食就是一個大帝國,他們在百年前就能駕船蹈海萬里來到我華夏沿海與前宋與蒙元貿易。
如今更是在南洋各地有著很深的影響力,他們的信仰傳遍了各個土著王國,現在是我大明強盛,他們不敢對我大明露出獠牙。
若是有一天我們內部矛盾爆發,在最虛弱的時候,他們還會這么心平氣和的跟我們貿易嗎?北方的幽云十六州我們丟失了多少年?
直到太祖皇帝驅逐蒙元,恢復華夏,幽云十六州才算真正回到我們手中,時間跨度前后近五百年。若是再被異族將某一地占據五百年,我們還有把握如幽云十六州一般收回來嗎?
若是我們一直不重視實學的發展,將實學視為奇技淫巧,只想著權謀詭辯,微言大義,華夏早晚會被掌握實學的西方超越。這些計算方法在大食以及更遠的地方,基本上已經普及到普通的讀書人(馬喆在夸大其詞,這個時代不管是哪里學問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數學是講底層邏輯的,數學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在底層邏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他科學也同樣如此,我華夏在實學的投入實在太少,全靠有此方面愛好者的自主鉆研。
同時在著作中也不能用最平實準確的語言描述論證的過程,我們的工匠大多都是知道怎么做,卻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
這就是經驗式的師徒傳承的弊端,想要一門學科長久傳承,必須著書立說,將底層邏輯建立起來,就像建亭臺樓閣一樣,要從地基開始,一步步向上建筑。
當然并不是說數學重要,儒學就不重要,應該兩科并舉,放到一樣的地位上。而不是滿朝全是儒生,不給其他的學科一點兒機會。”
朱棣與夏原吉沒想到馬喆將數學的地位拔的如此之高,朱棣有些疑惑地問道:“馬先生,朕知道數術于國有大用,可先生將數術拔高到與儒學齊平是不是有些過了?”
“一點兒都不過,無論日常生活所需,還是天文、地理、冶金、制器哪一樣都需要數學做基礎,沒有數學做基礎,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鎮江府城出北城就是北固山,我們就站在山腳下不遠處,不用登上山頂,如何測量從山腳到山頂的垂直高度?
若是學好數學,只需要利用兩根不同高度的竹竿,利用山頂與地面形成的夾角,輕而易舉就能測量出山的高度,在數學上被稱為相似三角形原理。
這都只是數學的最基礎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從數學引申出來的更多學問,無論是修河建壩、還是起房建屋,哪一樣離得開數學的支撐。
陛下覺得興化的火器犀利,而制造火器的基礎知識就是數學,造一門炮要用多少鐵水,如何確保火炮在鑄造的過程中不會因為冷卻不均勻而出現裂痕。
一門火炮不僅要確保威力,還要優化重量,在足夠安全的前提下,同口徑的火炮重量越輕,越容易操作,也越容易行軍。
這些都需要縝密的數學計算,確保火炮在鑄造過程中誤差在設計的范圍之內。而不是工匠只觀其形,照貓畫虎只得其皮,不得其骨。”
提起火炮朱棣就一肚子的火沒地方撒,打進京城之后,朱棣除了將方孝孺誅了十族,其他如黃子澄等一批建文舊臣連同家人全部抓住,打包給了興化方面,結果只換了二百多支火銃和一門火炮。
興化方面火器的價格奇貴,一支火銃竟然張口就要五十兩銀子,還只送二十顆彈丸,子藥想要還需要另外花錢采買。
火炮的價錢就更貴的離譜,一門炮就敢要一千兩銀子,還只給配了十發鐵彈。
還是那句話,想多要加錢。
本以為拿到了興化的火銃和火炮,拿給工匠仿制,用不了多久就能仿制出來,可是讓朱棣郁悶的事情來了。
大明的工匠講理論可能不行,要說有樣品仿造一個那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很快一批仿制好的火銃就造了出來,結果在測試的環節就出了問題。
十支火銃有六支炸了膛,還把試銃的工匠學徒炸傷了好幾個,嚇得其他工匠學徒說啥也不愿意做試銃的差事。
追問原因,工匠們誰也說不出是什么原因,他們完全是按照拿來的樣品進行仿制,結果就是質量完全不行。
朱棣氣急敗壞,很想將工匠砍幾個泄火,可前些時日聽過馬喆的一番話,讓他對工匠重視起來,哪怕心里憋屈也沒舍得對工匠下手,反而還安慰工匠,讓工匠不要怕失敗,慢慢琢磨總能琢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