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正念父母心:養育孩子,養育自己作者名: (美)喬恩·卡巴金等本章字數: 3111字更新時間: 2024-06-06 19:12:00
我如何才能做到這樣
從來都沒有哪兩個家庭會擁有完全一樣的需要應對的處境或可以依靠的資源。但是,我們相信,無論人們的生活處境如何,作為人類,所有的家庭和個人都有著深層的內在資源,可以供我們利用和培育。這些資源能夠在我們做出重大選擇、努力平衡生活和家庭時,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
無論處于哪個經濟和社會階層,無論面對多么巨大的困難,都會有人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但把孩子放在首位究竟意味著什么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然,無論它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它都會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而變化,也可能對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并不意味著糾纏孩子,不停地在他們頭頂盤旋,即所謂的“直升機式養育”(helicopter parenting);它也并不意味著以一種本質上不明智甚至可能完全不健康的方式犧牲我們自己的需要。正念養育并不意味著一心集中在孩子身上,以至于丟失了自己。一切都有賴于平衡。正念幫助我們去發展和深化具身的自我覺知,幫助我們扎根于對自己身體和生活的體驗。
如同長跑接力賽中接力棒的傳遞(這一長跑至少要持續十八年),我們作為父母,主要工作是讓孩子有效地跑完屬于他們的那一棒。這需要我們在陪伴他們奔跑的時候全然投入。做法有很多種,沒有唯一正確的路,也沒有既定的公式。它也并不僅僅是“做”。事實上,從長遠來看,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如何臨在”可能比“我們做什么”更為重要。但無論我們的處境如何,如果意愿、動力和關切俱存,我們就可以學會利用存在于我們所有人身上的力量、智慧、創造力和關切等內在資源。每個瞬間都為我們提供了這樣做的嶄新機會。因為我們身處一場持久戰中,所以要學會調整步伐,了解需求,溫和地對待自己,這是正念養育能夠給予我們的。
與任何深刻的靈性修行或意識訓練一樣,正念養育需要能量和承諾。我們可能不時地發現,自己會對能否擔當起這一終身任務心存疑問。我們問自己:“我如何才能在已經做著的所有事情之外,再去做這個呢?”我們可能會發現,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所有的父母對系統性訓練和正念養育這二者的重要因素都已然熟悉,這可能令我們覺得寬慰和鼓舞。正念養育作為一種實踐,作為一種內在的訓練,是切實可行的,因為正念養育來自身為父母的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所擁有的體驗和所要面臨的挑戰。
譬如,作為父母,我們不斷地被要求專注,而且我們已經很自律了。我們必須專注并自律,在每天早晨準時醒來,讓孩子起床、吃飽飯、做好上學準備;我們也要準備自己在家里要操持的事務或出門上班。在安排孩子和自己的復雜日程,規劃和執行所有需要做的事情(購物、做飯、打掃衛生,以及家庭生活中無數重復的任務)時,我們很自律、很專心。
我們已經對很多任務得心應手了。每天,我們都要應對層出不窮的危機,同時完成花費時間和精力的任務,并使用作為父母早先就發展出來的不可思議的第六感,去對孩子每個瞬間的狀態和潛在的危險保持覺察。我們也善于在做別的事情時參與對話,在不斷應對各種干擾的同時保持思路的暢通。有時孩子們可能會覺得受傷或無趣,因為我們似乎沒有給予他們全部的關注。但作為父母,我們已經發展出了同時關注很多事情的能力。在照看孩子、給孩子系夾克上的紐扣或在他惹禍前及時抓住他的同時,我們可以與他們對話。這是養育這個領域自帶的技能和紀律。作為父母,我們必須這樣做,越多地使用和發展它們,我們就越擅長于此。它們可能成為一種存在方式。
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些對父母來說自然而然的技能和紀律,以便在養育中灌注更多正念。這些技能和紀律與正念養育相輔相成。正念養育要求我們把這種能量、紀律和關照向內融入自己的身心和體驗,更始終如一地關注孩子的內在和外在生活——他們的情感和心靈的需要以及對衣食住行的需要。
我們可以把正念融入任何一個時刻,無論這個時刻多么短暫,哪怕我們身處壓力之中且感覺不太對勁。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堅定的承諾,通過某種規律的日常練習來培育正念。
成千上萬的人完成了馬薩諸塞大學醫學中心減壓門診的正念減壓課程,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父母。很多人有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已經威脅到生命,還有很多人處在困難的社會、經濟和個人問題中。很多人在做著了不起的事情,日復一日地應對著過去和現在的極其困難的處境。在八周的課程中,他們要一邊繼續保持自身和家庭的安樂,一邊努力在生活中培育正念。在此過程中,他們的生活、態度、看待與自身有關事物(包括他們的孩子)的眼光通常會發生深刻而持久的變化。誠然,在每天的處境中培育和堅持正念訓練,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但很多人報告說,以新的方式集中注意力,令他們感覺更加放松,更加充滿希望,能更好地應對家庭和工作中的壓力,并擁有更大的平靜與自信。借著正念修行本身,他們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嶄新可能。有些人表示自己擁有了更大的自由感、更大的內在掌控感和安全感,而這些都超出了他們原先的設想。
在正念減壓課程中,指導老師向大家介紹正念修行的不同方面,并提出一些把它應用到生活中去的總體建議。但最重要的部分是,課程參加者本人會在課程結束時發現將正念以有意義的方式應用到日常生活的獨特處境中的方法。這是修習本身自然地呈現出來的一個創造性的、本能的過程。
正念養育也是如此。我們并非在告訴你應該做什么或需要做何種選擇。唯有你可以做決定,因為只有你在過你的生活,只有你有可能了解你在任何時刻的特定處境下需要些什么。除了一些最普通的用語,我們不會直接指導如何應用你的修行。正念的具體應用,以及你所要做出的特定選擇,只能來自你自己的修習動機,來自你的鄭重承諾(需要經由你全然覺察、尊重每一刻來實現),來自你內心的渴望。如此一來,正念的選擇將來自你與孩子相處的每個情境。它們將來自你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愛與天賦,而作為人類,這些特質都是深刻且無限的。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種承擔養育責任的形式。單親父母、離異家庭對養育任務的分擔,已有成年孩子之后再添孩子,祖父母養育孫輩,年紀大的伴侶第一次有孩子,相處得好并對養育有相似看法的伴侶,很多時間里相處得不怎么樣或對養育持不同見解的伴侶,勞動及養育責任分工很偏頗的伴侶,雙職工家庭,有威脅到生命的疾病、軀體受挑戰或有獨特發育問題的孩子的家庭,孩子年齡相差很小或很大的家庭,雙胞胎、三胞胎家庭,有著不同數目孩子的家庭,孩子性別相同或有男有女的家庭。沒有哪一種教育方式或知識體系可能與所有情況相關、對所有情況有用。
然而,正因為正念并非程序化的,正因為它關乎人類體驗的品質,以及我們在生活中專注的程度,它是真正普適的,因此幾乎與一切境況相關。每個人都有一個大腦、一具身體,都可以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每個人的生活都只能在每個瞬間里展開。正念并沒有告訴我們去做什么,而是給了我們一種聆聽的方式,一種對我們認為重要的事物加以關注的方式,從而在任何處境、任何情況下拓展我們的視野。
作為父母,無論在生活中面臨著什么,只要我們學著去認識和觸碰自己的深層資源,規劃一條與自身價值觀及內心一致的道路,就會發現自己擁有著驚人的成長和轉化能力。正念養育確實需要努力,但不會比我們已經在做的多出多少。它真正需要的是意識的轉變(rotation),一種來自對當下保持覺知的新的觀察方式,并邀請和允許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把身上最好的部分呈現出來。
*
現在,為了進入正念養育的世界,了解它對我們的要求是什么,它能夠提供什么,我們將從講一個故事開始。這一次,我們將走出時間,走進一個神話、心靈的領域,當我們回來的時候,可能會對更深刻地看待事物和信任我們自己內心的秘密究竟意味著什么獲得更好的認知。記住,不妨把故事中所有的人物看作我們的不同方面,而且男性和女性、美麗和丑陋、善良和冷漠都不同程度地為每個人所擁有,這樣想可能會對我們認識世界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