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詩外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李輝譯注
- 613字
- 2024-06-05 15:06:45
第十九章①
魯公甫文伯死②,其母不哭也。季孫聞之曰③:“公甫文伯之母,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使人問焉。對曰:“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魯,送之不出魯郊,贈之不與家珍。病不見士之來視者,死不見士之流淚者。死之日,宮女缞绖而從者十人④。此不足于士而有余于婦人也,吾是以不哭也。”《詩》曰⑤:“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⑥。”
【注釋】
①本章并見《國語·魯語下》《戰國策·趙策》《禮記·檀弓下》《列女傳·母儀》《孔叢子·記義》。
②公甫文伯:即公甫歜(chù),公甫穆伯、敬姜之子,季悼子之孫,魯大臣。
③季孫:即季孫斯,又稱“季桓子”,季平子季孫意如之子,春秋魯國執政大夫。
④缞(cuī):古代喪服,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绖(dié):古代用麻做的喪帶,系在腰上或頭上。從:從死,陪葬。
⑤《詩》曰:引詩見《詩經·邶風·日月》。
⑥德音:道德聲譽。
【譯文】
魯國的公甫文伯死了,他的母親不哭泣。季孫聽到這件事,說:“公甫文伯的母親,是一位貞節的女子。兒子死了她不哭,一定有她的道理。”季孫派人去問她。她回答說:“以前,這個孩子,我讓他去師事孔子。孔子離開魯國,他去送行,沒送出魯國的郊外就回來了,送給孔子的禮物也不是家里珍貴的東西。他生病了,不見有士人來探望,死后不見有士人為他流淚。但死的那天,宮女為他穿戴缞绖、想要從死的卻有十人。這說明他禮待士人不足,而寵愛婦人太過分了,我因此不哭。”《詩經》說:“竟然有像這樣的人,道德聲譽一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