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詩外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李輝譯注
- 564字
- 2024-06-05 15:06:42
第十一章①
傳曰:君子潔其身而同者合焉,善其音而類者應焉②。馬鳴而馬應之,牛鳴而牛應之,非知也,其勢然也。故新沐者必彈冠③,新浴者必振衣,莫能以己之皭皭④,容人之混沄然⑤。《詩》曰⑥:“我心匪鑒,不可以茹⑦。”
【注釋】
①本章并見《荀子·不茍》。
②音:言論。《荀子·不茍》作“言”。
③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
④皭皭(jiào):潔白的樣子。《荀子·不茍》作“潐潐”,楊倞注:“明察之貌。”
⑤混沄(yún):渾濁貌。《荀子·不茍》作“掝掝”,楊倞注:“惛也。”又,《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可與本文相參。
⑥《詩》曰:引詩見《詩經·邶風·柏舟》。
⑦我心匪鑒,不可以茹:王先謙《集疏》:“徐敖云:‘《外傳》意以鑒之照物,無論妍媸美惡,皆能容納,我則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矣。’”匪,同“非”。鑒,銅鏡。茹,容納。
【譯文】
傳文說:君子保持自身清白,與他志同道合的人就會應合他;君子使他的言論合乎善道,與他同類的人就會應合他。馬一鳴叫,其他馬就來應和它,牛一鳴叫,其他牛就來應和它,這不是馬、牛多有智慧,而是自然的情勢就是這樣。所以,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撣一撣帽子,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一抖衣服,誰也不能拿自己潔凈的身體,去容納別人的污濁。《詩經》說:“我的心不是銅鏡,不可以什么都容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