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梵書
父親憑智慧和苦行創造七種食物,
一種屬于通用,兩種供給眾天神。
三種供給自己,一種供給牲畜,
呼吸者和不呼吸者全都依靠它。
始終不斷被吃,它們怎么不耗盡?
知道不會耗盡,人們用嘴吃食物,
從而走向眾天神,生活充滿活力。
以上是偈頌。(1)
注:這里的“父親”指生主。
“父親憑智慧和苦行創造七種食物?!币驗楦赣H用智慧和苦行創造?!耙环N屬于通用?!边@是世上一切生物都能吃的食物。崇拜這種食物,不能消除罪惡,因為它是混雜的食物?!皟煞N供給眾天神。”燃燒的食物和不燃燒的食物。因此,人們用燃燒和不燃燒的兩種食物祭供眾天神。而有些人說是新月祭和滿月祭。因此,祭祀不應該懷抱私欲?!耙环N供給牲畜。”這是奶水。因為最初,人和牲畜都靠奶水生活。因此,人們讓剛生下的嬰兒舔食酥油,或抱在懷中哺乳。人們也將剛生下的牛犢稱為“不吃草”?!昂粑吆筒缓粑叨家揽克?。”呼吸者和不呼吸者全都依靠奶水。有些人說:“只要用牛奶祭供一年,就能戰勝重復的死亡?!比欢?,不能認同這種說法。因為一天祭供,就在這一天戰勝重復的死亡。知道這樣,也就將所有食物奉獻眾天神。“始終不斷被吃,它們怎么不耗盡?”確實,原人不會毀滅,他不斷產生食物?!爸啦粫谋M。”原人不會毀滅,他通過不斷沉思和祭祀產生食物。如果他不這樣做,食物就會耗盡。“用嘴(pratīka)吃食物?!眕ratīka指嘴(mukha),因此,用嘴吃食物?!白呦虮娞焐瘢畛錆M活力?!边@是贊頌。(2)
注:這里是對以上偈頌的解釋。Pratīka含有多義,如外貌、面孔和嘴?!霸恕保≒uru?a)在這里指至高存在或至高自我。
“三種供給自己。”思想、語言和生命氣息,這三種是為自己創造的食物。人們會說:“我心不在焉,沒有看到。”或者會說:“我心不在焉,沒有聽到?!贝_實,人們依靠思想觀看,依靠思想聽取。欲望,意愿,懷疑,信仰,不信仰,堅定,不堅定,羞愧,沉思,恐懼,這一切都是思想。因此,即使背部受到觸碰,也可以憑思想得知。無論什么聲音,都是語言。因為語言是聲音的終極,而不是別樣。元氣、下氣、行氣、上氣和中氣,這些都是生命氣息。確實,這自我由它們構成:由語言構成,由思想構成,由生命氣息構成。(3)
這三者是三個世界:語言是這個世界,思想是中間世界,生命氣息是那個世界。(4)
注:“三個世界”即地上世界、空中世界和天上世界。
這三者是三部吠陀:語言是《梨俱吠陀》,思想是《夜柔吠陀》,生命氣息是《娑摩吠陀》。(5)
天神、祖先和人也是這三者:語言是天神,思想是祖先,生命氣息是人。(6)
父親、母親和后代也是這三者:語言是父親,思想是母親,生命氣息是后代。(7)
已知、將知和未知也是這三者:任何已知者表現為語言。語言是已知者。語言成為那樣,幫助他。(8)
任何將知者表現為思想。思想是將知者。思想成為那樣,幫助他。(9)
任何未知者表現為生命氣息。生命氣息是未知者。生命氣息成為那樣,幫助他。(10)
大地是語言的身體?;鸨憩F為語言的光。因此,大地和火所及也是語言所及。(11)
天空是思想的身體。太陽表現為思想的光。因此,天空和太陽所及也是思想所及。
它倆交合,產生生命氣息。生命氣息是因陀羅,無可匹敵。有第二者,才成為對手。任何人知道這樣,他就無可匹敵。(12)
水是生命氣息的身體。月亮表現為生命氣息的光。因此,水和月亮所及也是生命氣息所及。
確實,所有這些都同樣,都無限。因此,任何人崇拜它們為有限者,則贏得有限的世界。而崇拜它們為無限者,則贏得無限的世界。(13)
生主是年,含有十六分。他的十五分是夜晚,第十六分是固定者。隨著每個夜晚,他增減盈虧。而新月之夜,他與第十六分一起進入一切有生命者,然后在第二天早晨出生。因此,在那個夜晚,不能傷害任何有生命者的生命,哪怕是蜥蜴。這樣是向這位神表示敬意。(14)
注:這里將生主或年比擬為月亮。月亮含有十六分。隨著其中十五分的增減,月亮盈虧,而第十六分保持不變,永不消失。依靠它,月亮在新月之夜重新出現。
任何人知道這樣,那么,他也就是年,也就是生主,含有十六分。他的十五分是財富,第十六分是自我。隨著財富,他增減盈虧。而這自我是輪轂,財富是輪輞。因此,即使一個人失去一切,他自己依然活著。人們說:“他只是失去輪輞。”(15)
確實,有三個世界:凡人世界、祖先世界和天神世界。凡人世界依靠兒子贏得,而不依靠其他祭祀。祖先世界依靠祭祀。天神世界依靠知識。天神世界是最優秀的世界。因此,人們贊頌知識。(16)
下面關于轉移。一個人想到自己即將去世,對兒子說道:“你是梵,你是祭祀,你是世界?!眱鹤討鸬溃骸拔沂氰螅沂羌漓?,我是世界?!贝_實,所有一切誦讀總稱梵。所有一切祭祀總稱祭祀。所有一切世界總稱世界。確實,這是所有一切。“愿他成為所有一切,從這里保護我。”因此,人們將接受教誨的兒子稱為“贏得世界者”。
任何人知道這樣,他就會在離開這個世界時,教誨兒子。然后,他與那些生命氣息一起進入兒子。無論他做過什么錯事,他的兒子都會為他解除。因此,得名“兒子”。父親依靠兒子立足這個世界。所以,這些神圣而永恒的生命氣息進入他。(17)
注:“轉移”指父親去世時,將自己的責任轉移給兒子。putra(“兒子”)一詞在詞源上被解釋為pū(“贖罪”)和trā(“保護”),也就是為父親贖罪,保護父親。后來,順著這個思路,又被解釋為put(“地獄”)和tra(“救出”),也就是將父親救出地獄(參閱《摩奴法論》9.138)。但在奧義書時代,尚未出現明確的“地獄”觀念。
從大地和火,神圣的語言進入他。正是這種神圣的語言,人們依靠它,實現所說的一切。(18)
從天空和太陽,神圣的生命氣息進入他。正是這種生命氣息,無論活動或不活動,都不受侵擾,不受傷害。
任何人知道這樣,他就成為一切眾生的自我。他就與這位神一樣。一切眾生像保護這位神那樣,保護知道這樣的人。無論眾生遭遇什么憂傷,全由他們自己承受。唯有功德歸于他。確實,罪惡不會歸于眾天神。(20)
下面考察誓愿。生主創造了各種感官。這些感官被創造出來后,互相競爭。語言爭著:“我要說。”眼睛爭著:“我要看?!倍錉幹骸拔乙?。”其他感官也按照各自的功能參與競爭。死神化作疲倦,走近它們,走進它們。進入后,抑止它們。于是,語言疲倦,眼睛疲倦,耳朵疲倦。而唯有中間的氣息(prā?a),死神不能進入它。這樣,它們認識到:“它是我們之中最優秀者。無論活動或不活動,它都不受侵擾,不受傷害。讓我們都變成它那樣。”于是,它們全都變成它那樣。因此,它們依照它,都被稱為prā?a。
注:prā?a一詞可以讀為氣息、呼吸或生命。
確實,任何人知道這樣,人們就會依照他,稱呼他所在的家族。若有人與知道這樣的人競爭,便會衰竭,由衰竭而死亡。以上關于自我。(21)
注:“關于自我”和下面的“關于天神”是奧義書中的慣用語。大體說來,“關于自我”指關于人體,“關于天神”指關于宇宙。
下面關于天神?;馉幹骸拔乙紵?。”太陽爭著:“我要發熱。”月亮爭著:“我要照耀?!逼渌焐褚舶凑崭髯缘纳裥詤⑴c競爭。而眾天神中的風如同眾氣息中的中間氣息。因為其他天神都會休息,而風不休息。風是唯一不休息的天神。(22)
有偈頌為證:
太陽從那里升起,
又從那里落下;
因為它從氣息中升起,又落下在氣息中。
眾天神制定此法,
今天明天都這樣。
因為他們至今都遵行以前的法則。
因此,應該遵行這唯一的誓愿。應該吸氣和呼氣,祈求道:“但愿罪惡和死神不要進入我!”如果有人遵行這個誓愿,那就讓他實現這個誓愿。由此,他會與那位神結合,與那位神生活在同一世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