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梵書
耶若伏吉耶說道:“梅怛麗依啊,我要脫離家居生活了。讓我為你和迦旃耶尼做好安排吧!”(1)
注:梅怛麗依(Maitreyī)和迦旃耶尼(Kātyāyanī)是耶若伏吉耶的兩位妻子。按照婆羅門教,人生分為梵行期、家居期、林居期和遁世期四個生活階段。現在,耶若伏吉耶要脫離家庭生活,進入林中生活。
梅怛麗依說道:“尊者啊,如果這充滿財富的整個大地都屬于我,我會由此獲得永生嗎?”耶若伏吉耶回答說:“不會。你的生活會像富人的生活,但不可能指望依靠財富獲得永生。”(2)
梅怛麗依說道:“如果依靠它,我不能獲得永生,那我要它有什么用?尊者啊,請將你知道的告訴我!”(3)
耶若伏吉耶回答說:“啊,你確實可愛,說這可愛的話。來吧,坐下!我給你解釋。但在我解釋時,你要沉思!”(4)
于是,他說道:“哦,確實,不是因為愛丈夫而丈夫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丈夫可愛。哦,確實,不是因為愛妻子而妻子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妻子可愛。哦,確實,不是因為愛兒子而兒子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兒子可愛。哦,確實,不是因為愛財富而財富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財富可愛。哦,確實,不是因為愛婆羅門性而婆羅門性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婆羅門性可愛。哦,確實,不是因為愛剎帝利性而剎帝利性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剎帝利性可愛。哦,確實,不是因為愛這些世界而這些世界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這些世界可愛。哦,確實,不是因為愛這些天神而這些天神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這些天神可愛。哦,確實,不是因為愛眾生而眾生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眾生可愛。哦,確實,不是因為愛一切而一切可愛,是因為愛自我而一切可愛。哦,確實,應當觀看、諦聽、思考和沉思自我。梅怛麗依啊,確實,依靠觀看、諦聽、思考和理解自我,得知世界所有一切。(5)
“若有人認為婆羅門性在自我之外的別處,婆羅門性就會拋棄他。若有人認為剎帝利性在自我之外的別處,剎帝利性就會拋棄他。若有人認為這些世界在自我之外的別處,這些世界就會拋棄他。若有人認為這些天神在自我之外的別處,這些天神就會拋棄他。若有人認為眾生在自我之外的別處,眾生就會拋棄他。若有人認為一切在自我之外的別處,一切就會拋棄他。這婆羅門性,這剎帝利性,這些世界,這些天神,這眾生,這一切全都是這自我。(6)
“如同擊鼓,外現的聲音不能把握,而把握這鼓或擊鼓者,便能把握這聲音。(7)
“如同吹螺號,外現的聲音不能把握,而把握這螺號或吹螺號者,便能把握這聲音。(8)
“如同彈琵琶,外現的聲音不能把握,而把握這琵琶或彈琵琶者,便能把握這聲音。(9)
“猶如濕柴置于火中,冒出煙霧,哦!同樣,從這偉大的存在的呼吸中產生《梨懼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達婆安吉羅》、史詩、往世書、知識、奧義書、偈頌、經文、注釋和注疏,以及一切眾生。(10)
注:“偉大的存在”指至高自我,即梵。《阿達婆安吉羅》即《阿達婆吠陀》。往世書(Purā?a)指各種神話傳說集。
“猶如大海是一切水的歸宿,同樣,皮膚是一切觸的歸宿,鼻孔是一切香的歸宿,舌頭是一切味的歸宿,眼睛是一切色的歸宿,耳朵是一切聲的歸宿,思想是一切意愿的歸宿,心是一切知識的歸宿,雙手是一切行動的歸宿,生殖器是一切歡喜的歸宿,肛門是一切排泄物的歸宿,雙足是一切行走的歸宿,語言是一切吠陀的歸宿。(11)
“猶如鹽塊投入水中,在水中溶化,再也不能撿起。然而,無論從哪兒取水品嘗,都有鹽味。哦!同樣,這偉大的存在無邊無沿,全然是意識的匯聚。它從那些存在物中出現,又隨同它們消失。一旦去世,便無知覺。哦!我說了這些。”耶若伏吉耶說完這些。(12)
注:“那些存在物”(bhūta)也可理解為五大元素:空、風、火、水和地。
梅怛麗依說道:“尊者啊,你說‘一旦去世,便無知覺’,令我困惑。”他回答說:“哦,我不說令人困惑的話。我的話完全可以理解。(13)
“只要仿佛有二重性,那么,這個嗅另一個,這個看另一個,這個聽另一個,這個歡迎另一個,這個想念另一個,這個知道另一個。一旦一切都成為自我,那么依靠什么嗅誰?依靠什么看誰?依靠什么聽誰?依靠什么歡迎誰?依靠什么想念誰?依靠什么知道誰?依靠它而知道這一切,而依靠什么知道它?哦!依靠什么知道這位知道者?”(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