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于禁快來,我們一起同歸
- 三國:我帶歪了曹營風氣
- 無名井蓋
- 2066字
- 2024-06-12 23:59:54
“唯,在下告退。”
那儒生也不多言,直接了當的離去。
一日之后,任城已廣發招兵買馬的告示,讓境內勇武之人參軍立功,護衛鄉里,但是所來之人并不算多,各地交上來的壯丁,要么是世家奴籍之人,要么便是縣衙里的罪犯,又有強征的壯丁。
這些人到來軍營之后,卻是各有心思,但是并無舍生攻伐之心。
同樣也是在這幾日,傳來了青徐賊在泰山被應劭阻擊的消息,泰山郡守應劭招募得了不少義士,可謂虎狼齊聚,依托泰山之地形,設立了數道奇襲,道道取得奇效,斬殺上萬人。
如此戰績,立刻讓鄭遂軍心大定!
盧縣。
得到回報的鮑信輕撫胡須,面色擔憂,眉頭就沒有舒展過。
“竟,如此急不可耐的要取威名于境內,看來這些人被孟德逼迫得已亂了心思……”鮑信深諳兵法,為人謹慎,足智多謀,甚至和曹操一同行軍的時候,也多次提出過建設性的軍略。
曹操聽從的,皆有所獲,沒有聽從的有些也的確讓他吃了苦頭。
可見鮑信其人之才智,亦在當世一流。
他最大的遺憾是,董卓進京的時候,他曾經在泰山振臂一呼,得到了三千甲士誓死跟隨,秘密回到雒陽,尋找到當時權勢在握的袁紹,欲趁著董卓立足未穩,派兵殺入董卓軍中與之決戰。
他料定董卓兵馬不足,軍心忐忑,而且有心算無心,定然能成大事,畢竟當時董卓的西涼大軍還在趕來的路上,他只有五千兵馬在皇城附近。
只要一同起事,一擁而上,定能斬殺董賊。
可惜,袁紹不敢,只能作罷,鮑信失望離去,又回到泰山招兵買馬,只是振臂一呼,就得到了號稱三萬義士隨行,后來董卓迫于這些人的壓力,才封了各地太守。
在鮑信身前,站著一名身高臂長,身著寒鐵的將領,雙目深邃,眉目略顯兇惡嚴肅,胡須打理得十分整潔,正抱拳道:“任城國招攬的兵馬已有上萬人,加上刺史調撥去的兵馬,應當又有數千精兵,應當會有所建樹。”
“那是久守的情況,”鮑信放下了一封書信,笑著和下方將領道:“文則,你作戰勇猛,又善于思量,有名將之資,但軍情軍報,在大戰時亦是重中之重。”
“青徐賊狡猾,仲瑗與我說,在泰山擊破的賊兵,乃是不通地形,被他們忽然發起突襲,同時有泰山之中不少義士相助,有一人好像還是你的舊識。”
“何人?”
下方將領名為于禁,字文則,聽聞有舊人自然是來了興致。
“昌豨,”鮑信回憶了片刻,懶意的挪動了一下,“好像叫這個名字,泰山這些年后起之人較多,許多我已不知了。”
鮑信不屬于這些人的老大,但是相當于他們老大的老大。
他在泰山這一帶,乃至于兗州、冀州都有不錯的人脈,當初跟隨大將軍何進,也是安置、提拔了不少人出來,結交了很多當世的豪杰。
曹操,就是鮑信十分看好的人,兩人的關系好到,自家的弟弟鮑濤死在了汴水之戰,他都沒有怪罪過曹操。
互相之間,已經是托付過性命的交情了。
“記得,的確是末將舊友。”
“嗯,仲瑗說,他們所擊破的青徐賊,都是閑散弱兵,真正的精兵都藏在隊伍腹地,宛如狼群一樣狡猾,這些人見到有埋伏,立刻就脫身而走。”
“如此說來,青徐賊兵的精銳,反而不在頭前為先鋒,而是在后方,他們以新丁或者跟隨的流民為盾,讓他們行至前方擋下刀劍。”
“發出的告示雖說是斬殺上萬,可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廝殺所得,便不知曉了。”
鮑信抿了抿嘴,目光逐漸悠遠,嘆道:“如此,孟德勸我莫要急躁立功,且據守囤糧,待敵軍之精力耗損,進退兩難時,再去出戰,方才是上略。”
“原來如此,末將受教了,”于禁當即拱手,雙目一亮道:“主公的意思就是兵法所言,待敵以疲。”
“青徐賊來,氣勢洶洶,欲一鼓作氣奪取兗州,大肆劫掠,但一旦受阻,氣勢便是再而衰、三而竭,那時候方可大舉圍剿,將之擊破。”
“哈哈哈!”鮑信知道他聽從了自己的勸告,開始學兵法、讀經典,習得軍政兩策,于是心里也頗為高興,點頭道:“今日叫你來,便是應孟德之邀,出兵運糧,先行將兵馬走谷城,囤去壽張。”
“在壽張所囤的,是孟德的族弟曹純,字子和。”
“還有一位,是荀師之子,荀稷,我此前和你說過。”
“末將領命!”于禁沒有多想,立刻抱拳應下,打算去集結所部,而后帶兵糧而去匯合,但鮑信又叫住了他,“先別急。”
“這個荀子豐,你要與他多結交,幫我帶點厚禮去,就當做見禮了。”
“唔,好。”
于禁再次抱拳。
他對鮑信不光是軍中的軍令聽從,而是從心底里有一種崇拜,說什么都會去聽,畢竟是鮑信一手帶出來的將軍,而且時常教導。
“你多和他學學,孟德已經不止一次在信中與我夸贊了。”
“說日后一定要引見給我,讓我好好點評此人,當真乃是荀氏之中,深得其祖宗之學的大才,你們均是年輕人,也許能稱心意。”
“好,多謝主公。”
于禁再次抱拳,轉身離去。
鮑相在后面笑著道:“文則大可以自在一些,亦師亦友,也有為友人的時候嘛。”
于禁頓了頓,忙又想躬身,但忍住了,輕輕的“嗯”了一聲,快步離去。
一日夜的急行軍,很快他就親領幾十騎先行到達了壽張,欲和曹純接洽,合兵一處在壽張附近設防,同時他也想立刻知曉任城外的戰況如何。
在行軍的路途上,就已經聽聞鄭遂親自領兵,豪言壯語,誓師而行!
沒想到,在路口迎接他的,是一位穿著灰色長袍,舉止儒雅,面帶微笑的俊朗儒生,眉清目秀,身挺如松。
頗有幾分英杰之感。
“文則兄長嗎!?”
“我子豐啊,在下奉命,在此迎接!”
于禁快來,我們一起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