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行簡此人行事風格一向極為冷靜,否則當年也不會萬眾唾棄的漢奸罵名,提議繼續給金國交納歲幣,來維系住對蒙古的屏障作用。
議事之初他被真德秀的師生之情打動,認為濟王謀逆之事應該調查清楚,再決定是否派兵平叛。
但當喬行簡看到皇帝毫不猶豫,便同意了史相公的平叛建議,瞬間讓他幡然醒悟。
濟王趙竑是否主導了湖州叛亂,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對于皇帝趙昀而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脅!
很可惜真德秀沒有看出來這一點,他還把希望寄托在皇帝明察秋毫,能夠還以濟王趙竑一個公道。
理智讓喬行簡理解趙昀的行為,帝王注定無情不會給自己留有隱患。別說濟王趙竑僅是同為過繼的兄弟,就算圣明如唐太宗李世民,面對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李建成,會在玄武門事變中手下留情嗎?
太平盛世需要君王寬仁治國,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娠L雨飄搖的大爭之世,國弱則亡,更需要一名君王的鐵腕手段。
官家想要在這個大爭之世有一番作為,就不能留下濟王趙竑這顆定時炸彈??赡軡醣旧頉]有多大謀逆的想法,但前皇儲的身份,讓他成為了一面可以隨時拉出來造反的旗幟。
這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喬行簡正是看明白了這點,才會在最后出言勸慰真德秀。
只不過對于趙昀而言,喬行簡只看到了自己的手段,卻沒有看出來自己真正的目標。
濟王趙竑無非就是拉史彌遠陪葬的犧牲品罷了。
……
朝廷中樞的關注點在濟王趙竑的湖州叛亂,事實上此刻風暴的中心,卻是在山東河北境內。
李全在楚州兵變成功之后,便修書一封給山東忠義軍領袖彭義斌,妄圖把對方吞并一統山東全境。
結果李全萬萬沒有想到,彭義斌跟自己完全不是一路人,他從始至終都沒有自立成一方軍閥的想法,是個實打實忠于朝廷期望光復中原的草莽英雄。
彭義斌在得知李全制造動亂占據楚州,并且逼死了淮東制置使許國之后,當即怒發沖冠殺了前來送文牒的信使,率領部下誓師要征討李全為國除害。
要知道就連朝廷都沒有追究李全的兵亂之罪,選擇了綏靖妥協的方案,彭義斌孤懸山東卻毅然決然的揮師平叛,這是令滿朝文武誰都沒有料想到的畫面。
李全本來是不想跟彭義斌正面開戰,畢竟對方實力不弱于自己。能一舉拿下還好,要是拿不下的話,朝廷方面就會成為那個得利漁翁,自己恐怕連楚州、青州的地盤都占不住。
偏偏就在這個時刻新任淮東制置使徐晞稷到任,他徹底貫徹了史彌遠交代的姑息養奸策略,全盤移交了淮東制置司庫存的兵器戰馬,甚至還主動贈送了兩艘戰艦。
這番操作簡直把李全都給驚呆了,朝廷沒有追索自己搶走的楚州銀錢倉儲就算了,還反手又送了個軍械大禮包,讓忠義軍的裝備實力再上一層樓。
到底是大宋官家腦袋有問題,還是說滿朝大員沒一個正常的?
可不管怎么說,有了淮東制置司軍械的武裝,讓李全拿下彭義斌的信心大增。于是乎主動整軍北上,先行攻擊對方占據的河北恩洲。
同時被徐晞稷操作給震驚到的,還有擔任兩淮安撫使的趙范。
他統帥兩淮十三萬馬步軍,就是壓制李全反叛的最后一道屏障。就算南宋軍備腐朽糜爛,再怎么說也比農民義軍要強上許多,理論上對戰李全忠義軍是占據絕對優勢。
結果對方直接武裝了淮東軍械,這下雙方的軍備差距被快速拉進,要不是手下幕僚攔著,勸說趙范不要得罪權相史彌遠,他都準備好上疏朝廷彈劾徐晞稷是個內鬼!
唯一慶幸的是,新任馬帥(馬軍司都指揮使)杜杲送來書信,他收到官家密令與淮東兵馬一同節制忠義軍李全部。
多了三萬馬軍司同袍馳援,并且杜杲信件內容還說明了,官家已經注意到李全部的變化,這才讓趙范稍微安下心來,否則這局勢惡化的太莫名其妙。
養寇自重都沒這個玩法,純純狼狽為奸!
李全與彭義斌開戰的消息,被沿江制置使趙善湘記錄,然后上疏朝廷呈遞到趙昀的御案。
另外好巧不巧,送來這封上疏的銀臺司官員,正是之前被趙昀警告過的洪咨夔。
“為何這封奏章是由趙善湘上疏,淮東制置司那邊沒有奏章傳來嗎?”
看完奏章里面的內容,趙昀隱約感到有些不對勁,李全部是受到淮東制置司節制,發生這么大的事情卻由沿江制置使上報。
雖說宋朝官制混亂,特別在江淮地區官員之間兼領、隸屬不明,還經常會發生侵奪職權的現象。但那一般都是有利可圖的好事,這種開戰容易引火燒身之身,沒那么多好心官員主動趟渾水。
“回稟官家,淮東制置司未曾稟奏?!?
朝廷征討濟王謀逆的消息已經人盡皆知,洪咨夔自然是徹底明白了趙昀要隱瞞濟王府密奏的意圖,惶恐之下導致他言語都帶著些許顫音。
畢竟自己是這個世間,唯一知道皇帝真實意圖的人,往往沒什么好下場。
沒稟奏?
聽著洪咨夔的回答,趙昀陷入沉思之中。
淮東制置使徐晞稷刻意隱瞞開戰之事,意味著不想讓朝廷得知并產生介入的可能。
如果朝廷要插手的話,勢必不會馳援有兵亂前科的李全,而是會幫助至少在表面看上去更忠君愛國的彭義斌。
當然,按照南宋朝廷一貫的尿性,基本上是兩不相幫,任由忠義軍內部打的腦漿迸裂。
邏輯上反推就能得證,徐晞稷期望在沒有朝廷的介入之下,李全打贏這場戰爭,吞并山東河北的彭義斌部,成為冀魯地區最大的獨立軍閥。
趙昀之前安排徐晞稷上任,是有讓李全部野心膨脹,來獲得征伐借口的意圖??蓡栴}是沒想玩這么大,真讓他吞并了彭義斌一統忠義軍,想要征討剿滅難度就將呈幾何倍數提升。
到底是徐晞稷誤解了朝廷的意圖,還是說他另有想法?
趙昀畢竟不是什么神仙,無法在情報極其有限的情況下揣測人心。
不過在他有限的歷史知識里面,隱約記得李全在楚州兵亂之后,是與山東的彭義斌部打了一仗,但沒有打過最終敗北而歸,還是在徐晞稷干涉下雙方才達成口頭和解。
現在李全跟彭義斌“如約”開戰,歷史走向沒有太大改變的話,彭義斌就算不勝,至少也能打個平手。
拋開民族情節跟愛國情懷,軍閥混戰兩敗俱傷,才是朝廷中樞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趙昀把奏章放到一邊,示意洪咨夔可以離開。
只不過洪咨夔聽聞后沒有告退,相反面色凝重咬牙道:“官家,臣還有一事稟告。”
“說?!?
趙昀頭也沒抬,隨口回了一句。
“如若官家想要永絕后患的話,就不能讓濟王趙竑押送赴京!”
聽到洪咨夔這句話語,趙昀猛的抬頭望向他,目光凌厲無比。
“你想表達什么?”
“臣轉達過政事堂史相公的調遣任書,里面特地交代殿前司虞候彭任,要把濟王趙竑活著帶回京師?!?
“濟王一旦活著回京審訊,那么奏章之事必然曝光,官家名譽將會嚴重受損!”
洪咨夔此刻完全豁出去了,干脆把這層窗戶紙給捅破。
自從那日被趙昀威脅,這些天他幾乎是生活在死亡的恐懼中,每日都提心吊膽害怕自己會遭遇滅門之禍。
另外洪咨夔還有一段心里話沒說,那就是奏章之事徹底曝光,受影響的不僅僅是皇帝趙昀。他這個傳遞奏章的銀臺司秘書郎同樣會遭受到牽連,甚至會推出來成為隱瞞不報的替罪羊。
按照這種情形發展下去,洪咨夔認為自己就算不被皇帝滅口,也會被未知命運的恐懼給壓垮。與其等死還不如抱著打不過就加入的想法,亡命一博看看能不能爭取到一條生路!
說實話,趙昀還真沒有把洪咨夔給滅口的想法,是他自己陷入了胡亂猜測的恐懼中。
原因很簡單,銀臺司秘書郎不是什么小角色,莫名身亡反倒會弄巧成拙更引人矚目。
并且能擔任通進銀臺司的官員,整日傳遞各方奏章,知道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是必備素質,大嘴巴早就已經惹禍上身。
趙昀相信洪咨夔是個聰明人,為了身家性命也不會提及此事在外亂說。
結果誰能想到陰差陽錯之下,竟然惹的洪咨夔主動自爆,還帶出了史彌遠在背后的隱藏計謀,這對于趙昀而言稱得上是個意外收獲。
“你是說史相公要把濟王活著帶回京師?”
“臣不敢欺君,確實如此?!?
“既然洪卿聰慧干練,知道我想要做什么,那不如猜猜史相公此舉又有何意?”
趙昀意味深長的詢問了一句,讓人揣摩不透他的真實想法跟情緒變化。
只見在這寒冬臘月,洪咨夔臉上的汗珠如同黃豆粒一般滴落下來,他不知道皇帝到底是陰陽怪氣還是真心求問,答錯一句就將萬劫不復。
“臣斗膽揣測,史相公想讓官家下令賜死濟王!”
洪咨夔終究還是如此稟告了自己想法,很多東西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皇帝如果真的想要殺自己,沒必要找什么理由跟借口,今日踏入這垂拱殿是先邁左腳還是右腳,都足以定大不敬之罪。
史彌遠想要我來殺濟王趙竑?
聽著洪咨夔的回答,趙昀陷入了沉思。
要知道歷史上可是史彌遠私底下,派了自己門客余天賜毒殺濟王趙竑,對外偽裝說畏罪自盡。
如此低劣的借口自然是引得外界猜疑,感覺智商被侮辱的朝廷諸多官員紛紛上疏為濟王鳴冤,控訴史彌遠的誅王之舉。
可現在走向截然相反,史彌遠要把濟王趙竑活著帶回京師,并且意圖讓自己親自下令誅殺,到底中間發生了什么引發歷史進程改變?
利益!
趙昀腦海中冒出這兩個字。
歷史上宋理宗淵默十年放權給史彌遠,雙方沒有產生根本性的沖突,始終保持著利益共同體狀態。
濟王趙竑謀逆對皇位產生了威脅,那么自然就站在了史彌遠的對立面,他必須除之而后快消除隱患。
如今的趙昀跟史彌遠,已經陷入了激烈的皇權與相權斗爭中,雙方就差沒撕破臉皮了。他必然不可能為皇帝冒巨大風險,去行什么誅王之舉。
同時以史彌遠的老奸巨猾,還從濟王謀逆中看到了打擊趙昀帝王威儀跟皇位法理的方法,那便是讓皇帝手足相殘引發輿論爭議。
偉大如唐太宗李世民,都避免不了玄武門事變帶來的非議。只要趙昀親自下令誅殺濟王趙竑,再加上緊急奏章之事的曝光,不管后者有沒有謀逆的事實,到時候朝野內外只會認為他篡奪皇位,心虛之下才會弒殺兄長。
歷史上史彌遠遭受的那些彈劾唾罵,將紛紛轉移到趙昀身上。
姜還是老的辣,史彌遠真是好一招反客為主。
趙昀暗自咋舌了一句,如果沒有洪咨夔的提醒,自己還真就陷入了歷史的慣性思維中,認為一切進程都會按部就班的上演。
到時候在臨安看到活著的濟王趙竑,想必場面一定會很精彩!
“洪卿有勇有謀,放在銀臺司僅擔任個秘書郎真是屈才了?!?
“朕打算讓你暫領皇城司,日后再行加官如何?”
人才就得重用,讓專業的人去干專業的事,這是趙昀治國的一貫理念。
皇城司前身雖是特務情報機構,但荒廢已久基本職能只剩下宮廷宿衛。
前段時間趙昀命畢榮海整頓皇城司,恢復了諸如各大官署守門戍衛的職能,期望能擴大情報來源打造成大宋版錦衣衛,可進展卻不如人意。
原因在于畢榮海是個純粹的武將,你要他去玩特務諜報這套,著實是有點玩不轉。并且特務機構的頭頭要求極高,除了忠心可靠之外,還得業務技能過硬,趙昀始終沒有合適人選。
洪咨夔乃通進銀臺司官員,每日派送全國各地的奏章,意味著天然擁有處理情報的能力。另外他展現出來的洞察力,以及對局勢走向的把控,同樣很符合特務機構的要求。
目前趙昀身邊可用之人篩選下來,確實沒有誰比洪咨夔統領皇城司更為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