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作生涯回憶(張恨水全集·25周年紀念版)
- 張恨水
- 948字
- 2024-06-05 17:08:34
劣等的進修
十八歲,我父親提議,要我到日本去留學。但我好高騖遠,要到英國去,我并沒有考慮到我還沒有念過兩冊英文哩。在這個時候,我遭遇到了終身大悲劇,我父親以三天的急病而去世了。那是民國元年秋季的事。我家完全靠我父親手糊口吃,父親一死,家里立刻就窮了。我母親三十六歲居孀,下面還有五個弟妹,怎么得了呢?于是她帶了我們子女,回老家潛山,靠薄田數畝過活。母親手上沒有積蓄,就再不能供給我的學費。這個打擊,我實在難受,在鄉下悶住了半年,只是看些舊書,又苦悶,又躁急,放下書本,整日滿原野胡跑。我有一位從兄,那時在上海當小公務員,他寫了一封信給我,叫我到上海去,給我想辦法。十九歲這年春天,我到了上海。這時中山先生辦的蒙藏墾殖學校,北移未成,設在蘇州。校長是陳其美,正在招生。我因這學校與農業相近,就前去投考。考得很容易,除了一篇國文,只有兩道代數、幾個理化題目。榜發,我錄取了。我對此事,高興得不得了。因為我中學沒畢業,我又跳進專門了。親友們幫忙,湊些款,讓我繳了學膳費,我就到蘇州去讀書。
墾殖學校,設在閶門外留園隔壁盛宣懷家祠里。房子又大又好,我宿舍窗外,就是花木扶疏的花園。隔壁留園的竹林,在游廊的白粉墻上,伸出綠影子來看人。這個讀書環境,是我生平最好的待遇。不過我還是不幸,這學校經費不足,陳校長辭職了,換了個姓仇的代理。姓仇的在北京,校務根本沒人負責,學校里常常停課。而我又是個窮學生,連買紙筆的錢都沒有。我懷念我的亡父,我憂慮我一家婦孺,我更看到我前進學業的渺茫,我時常站在花園里發呆。這些愁苦無從發泄,我就一發之于詩。有時也填一兩闋小令,詞句無非是淚呀血呀窮病呀而已。有幾個同學看到,頗為我同情,居然還結交了兩個詩友呢。這里我得補敘一句的,就是在鄉下半年,我自修作近體詩,并看看《白香詞譜》一類的詞書。
民國初年,中、大學生的國文程度,都是很好的。大概也就由于他們都念過私塾的緣故。有人說,那個時候,青年的國文很好,科學卻是不行。其實也不盡然,現在許多名教授,不都是那時的學生嗎?不過思想上不如現代青年那樣進步,那卻是事實。在墾殖學校里,我實在還沒有幻想到吃小說飯,我依然是個科學信徒。不過有些同學勸我走文學這條路,并以墾殖學校前途黯淡,勸我早做良圖。可是我窮得洗衣服錢都沒有,我能做什么良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