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

秦的統一,是中國史的大事件,也是東方史乃至世界史的大事件。對于中華民族的形成,對于后來以漢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文化的發展,對于統一政治格局的定型,秦的創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秦王朝推行郡縣制,實現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控制。皇帝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出現,也是推進政治史進程的重要發明。秦始皇時代實現了高度的集權。皇室、將相、后宮、富族,都無從侵犯或動搖皇帝的權威。執掌管理天下的最高權力的,唯有皇帝。“夫其卓絕在上,不與士民等夷者,獨天子一人耳。”(章太炎:《秦政記》)與秦始皇“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的樂觀設想不同,秦的統治未能長久,但是,秦王朝的若干重要制度,特別是皇帝獨尊的制度,卻成為此后兩千多年的政治史的范式。后來歷代王朝的行政體制形式有所不同,但是皇權至上的專制主義性質并沒有改變。秦政風格延續長久,對后世中國有長久的規范作用,也對東方世界的政治格局形成了影響。如毛澤東詩句所謂“百代都行秦政法”(《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361頁)。而譚嗣同對自秦以來君權“橫暴”激烈批判的言辭,則稱“(李斯)其為禍亦暴著于世矣”,“以尊君卑臣愚黔首,自放縱橫暴而涂錮天下之心”,而歷代承襲,甚者推崇君權,“顯背民貴君輕之理,而諂一人,以犬馬土芥乎天下,至于‘臣罪當誅,天王圣明’”,“悲夫悲夫!民生之厄,寧有已時耶!故當以為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譚嗣同:《仁學》)

秦王朝在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有試驗性質的的經濟管理形式,是值得重視的。貨幣的統一,度量衡的統一,創造了經濟進步的條件。其他經濟措施,在施行時有得有失。秦時由中央政府主持的長城工程、馳道與直道工程、阿房宮工程、麗山工程等規模宏大的土木工程的規劃和組織,表現出經濟管理水平的空前提高,也顯示了相當高的行政效率。秦王朝經濟管理的軍事化體制,以苛急的政策傾向為特征。而以關中奴役關東的區域經濟方針顯現的弊病,也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教訓。秦多以軍人為吏,必然使各級行政機構都容易形成集權專制的特點,行政和經濟管理于是有軍事化的風格,統一后不久即應結束的軍事管制階段在實際上無限期延長,終于釀成暴政。

秦王朝的專制統治表現出高度集權的特色,其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也具有與此相應的風格。秦王朝雖然統治時間不長,但是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卻在若干方面對后世有規定性的意義。“書同文”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理想。子思作《中庸》,引述了孔子的話:“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書同文”,成為文化統一的一種象征。但是在孔子的時代,按照儒家的說法,有其位者無其德,有其德者無其位,“書同文”實際上只是一種空想。戰國時期,“書”不“同文”的情形更為嚴重。正如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所說,“諸侯力政,不統于王”,于是禮樂典籍受到破壞,天下分為七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于是,秦滅六國,實現統一之后,丞相李斯就上奏建議以“秦文”為基點,欲令天下文字“同之”,凡是與“秦文”不一致的,統統予以廢除,以完成文字的統一。歷史上的這一重要文化過程,司馬遷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的記載中寫作“書同文字”與“同書文字”,在《史記》卷一五《六國年表》與《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中分別寫作“同天下書”“同文書”。秦王朝的“書同文”雖然沒有取得全面的成功,但是當時能夠提出這樣的文化進步的規劃,并且開始了這樣的文化進步的實踐,應當說,已經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偉大的創舉。

秦王朝在思想文化方面謀求統一,是通過強硬的專制手段推行有關政策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商鞅“燔《詩》《書》而明法令”(《韓非子·和氏》)行為的繼續,即企圖全面擯斥東方文化,以秦文化為主體實行強制性的文化統一。對于所謂“難施用”(《史記》卷二八《封禪書》)“不中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的學說,不惜采用極端殘酷的手段。對于這種文化政策,東方知識人或以“吾為無用之學”,“秦非吾友”的態度予以抵制(《資治通鑒》卷七《秦紀二》“始皇帝三十四年)。

錢穆曾經發表的意見,我們未必完全贊同,但也許依然可以提供開拓思路的啟示:“中國版圖之恢廓,蓋自秦時已奠其規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專制。然按實而論,秦人初創中國統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為當時事勢所需,實未可一一深非也。”(錢穆:《秦漢史》,三聯書店,2004年,第20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忻州市| 和平县| 沙湾县| 和平县| 屯留县| 三亚市| 兴业县| 宽城| 克什克腾旗| 托里县| 巍山| 绍兴县| 大竹县| 遵化市| 安徽省| 光泽县| 开阳县| 民丰县| 偏关县| 于田县| 呼图壁县| 中宁县| 前郭尔| 囊谦县| 北川| 濉溪县| 廉江市| 定兴县| 博湖县| 黄龙县| 南部县| 崇阳县| 南陵县| 蓬安县| 莱西市| 滨海县| 高陵县| 华坪县| 阜阳市| 富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