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我行我述
  • 孤竹墨
  • 6362字
  • 2024-06-04 16:00:56

燕京五記

走遍了南北西東,也到過了許多名城,

靜靜地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

不說那天壇的明月,北海的風,

盧溝橋的獅子,潭柘寺的松。

唱不夠那紅墻碧瓦太和殿,

道不盡那十里長街臥彩虹。

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

便覺得甜絲絲,脆生生,

京腔京韻自多情

……

閆肅先生寫的這首《故鄉是北京》,道出了北京人無盡的自豪和濃濃的鄉情。本人先后在北京求學、工作、生活近20年,游走過北京城大部分著名景點,鉆過北京城許多尚存的胡同,去過二十幾處各類博物館,看過北京電視臺系列電視欄目《這里是北京》,但真要將對北京城的感受形成文字,卻始終不敢下筆。“這里是北京”,言外之意——“這里與眾不同!”北京歷史的源遠流長、北京山水的獨特奇絕、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城市的多姿多彩,真是說不盡、道不完。今不揣淺陋,聊成燕京五記。

北京城大歷史

要想知道人是怎么沒的,先要知道人是怎么來的。白云牽手,山花引路,來到周口店,誰還敢說自己是老北京?北京西南郊房山周口店,是人類重要的發祥地,生活在周口店的“北京猿人”,距今約有70多萬年的歷史,他們才是真正的“老北京”。

同屬于房山區的董家林西周古城遺址,是北京范圍內所建設的最早的城市,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西周初期燕國國都所在地。周武王滅商,北京周邊的小國都臣服于周朝,從此,北京納入中原文化的輻射范圍,成為多民族共居的北方重鎮。北京地區從此簡稱“燕”,北京城也就成為“燕京”。

周口店遺址入口處雕塑

北京猿人

隨著中原王朝與北方各民族的交流增多,燕國的中心逐漸向現在北京城的中心轉移。到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在如今廣安門一帶建成薊城,大致范圍是東至法源寺、西至蓮花池、南至白紙坊、北至白云觀。雄才大略的燕昭王、刺秦壯士荊軻、稷下策士鄒衍等,都曾生活在這里。秦漢、魏晉直到初唐,在郡縣制的布局下,北京地區有過多種稱謂,如漁陽、涿郡、廣陽郡、范陽等,治所都在薊城。今天我們在西土城路北京電影學院大門對面看到的那塊石碑——“薊門煙樹”,是曾經的“燕京八景”之一的遺存。

唐玄宗時期,將現北京地區分割為幽州和薊州(幽州本為中國古九州之一,但在唐朝之前基本上屬于地理概念,沒有突出行政區劃)。后世薊的名稱逐漸用來專稱天津薊縣地區,原來的薊城反而被稱為幽州城。

薊門煙樹

北京真正成為一個朝代的首都,要從遼代算起,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北京、清京師,北京因此被稱為“五朝帝都”。這五個王朝中有四個是少數民族政權,因此使北京的文化兼收并蓄,氣度更恢弘,格局更宏大。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的晚清和民國時期,北京雖然逐漸失去了首都的名分,卻仍然“大戲連臺”。戊戌變法、八國聯軍、清帝退位、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軍閥混戰、七七事變、和平解放,使這座古城仍然吸引著全中國、全世界的目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真正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從大歷史視角來看,西周封燕、燕昭中興、遼設南京、元建大都、明移北京、新中國定都,都是北京歷史發展的轉折點,是成就北京這個三千年古城輝煌的關鍵點。西周封燕是北京三千年文明史的起點,多民族文化共融;燕昭王中興極大地擴充了燕國的版圖,并使燕國躋身“戰國七雄”之列;契丹人建設遼代南京,是北京千年首都的起點,進一步推動了北京多元文化的發展;忽必烈建設元大都,使北京成為世界城市,帝國旨意由北京傳遞到整個歐亞大陸;朱棣將中原王朝的首都移到北京,使北京真正成為全中國的中心;新中國再次定都北京,經過70年凝心聚力的建設,使北京成為耀眼的世界級城市。

北京灣

現代的北京城高樓林立,周圍的旖旎風光反而被人們忽略。其實,北京屬于山城,可以說是三面環山一面平原,俯瞰很像一個綠色海洋中的港灣,有地理學家稱其為“北京灣”。

在遠古時代,北京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遭遇劇烈的造山運動,強烈的地殼運動和火山噴發使燕山和太行山逐漸隆起,北京地區便形成了西北高、東南低的地貌格局。永定河攜帶著大量泥沙,穿山切谷奔流而下,在漫長的歲月里,泥沙填平了太行山與燕山之間的古海灣,形成了如今的北京小平原——北京灣。

北京城的西部是太行山余脈,俗稱西山,外與山西高原相接;東北部和北部是燕山山脈,外與內蒙古高原相接;正東經山海關與松遼平原貫通;東南隔天津地區面向渤海;正南是廣闊的華北大平原,遙望黃河流域。北京作為交通樞紐,戰略位置如此重要,早有人描述:“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說到居庸,便會想到長城。長城被很多人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也成為北京最熱門的旅游景點之一,居庸關長城便是其中一處。長城的著名景點包括居庸關長城、八達嶺長城、水關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等。遙想當年騎馬射箭、金戈鐵馬的冷兵器時代,中原農耕民族抵擋北方游牧民族的最現實辦法,就是筑高墻,擋住進攻者的鐵蹄。

1987年,我24歲,看到歌頌長城的文章,逆反心理使然,便寫文章撻伐耗費民脂民膏修筑長城的行為,今摘錄一段——

人家說,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地球,能看到的人工杰作只有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國的長城。于是乎我們就偉大啦,我們就陶醉在祖宗留下的杰作之中。假如我們的老祖宗秦始皇帝把修長城中死去的民夫的尸體,不是埋在長城底下,而是筑起另一條長城——尸體的長城(恐怕也不會低于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那在宇宙飛船上用天文望遠鏡觀摩,是不是更相映成趣呢?幸虧老祖宗把尸體都埋了起來,要不我們不知榮耀成什么樣了,我們會不會仍然認為我們生活在世界的中央呢?

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還是恥辱?這個問題莫衷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長城對中國歷史的不利影響則至少可以道出以下幾點:

秦始皇修長城,橫征暴斂,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致使民不聊生,妻離子散,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加劇了秦王朝的社會矛盾。一道長城,使我們作繭自縛,斷絕了與北方少數民族的主動交流,看不到長城以外其他民族的發展,一味地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茍且偷生。

歷代統治者形成這樣一種傳統心理:一道長城,擋住了北方少數民族的鐵蹄,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放松邊境戒備的結果,是北方的鐵蹄無數次踏破中原美夢,使國勢幾起幾落。

這,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長城!

萬里長城

年輕時這段熱血文字,今天看來過于膚淺,按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說法,屬于以今人之視角看歷史,是主觀的歷史。年輕時還不懂得以歷史的視角看歷史,不懂得客觀地看歷史。

北京城的水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歷史上,北京并不缺水,因為河流眾多,才能孕育出北京這個有三千年歷史的文明都市。北京地區境內有大小河流兩百多條,分屬于海河流域的五大水系,分別為永定河水系、潮白河水系、溫榆河水系、拒馬河水系、泃(jū)河水系。這些河流都源于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它們在穿過崇山峻嶺之后,便流向東南,蜿蜒于平原之上。

永定河的上游是山西境內的桑干河,匯聚北京北部延慶境內的媯水河之后,始稱永定河,其下游匯入天津境內的海河,注入渤海。由于地質構造運動與河流從上游夾帶的泥沙淤積河床,永定河水出山后,河道不斷遷徙擺動,形成肥沃的北京沖積扇平原,同時留下幾十條水道,水道的余脈變為山泉、湖泊和地下水,為北京先民提供了水源,可以說,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

今天的北京城就建在永定河沖積扇的脊背部,而今天的永定河干流斜貫北京西南部,是最大的過境河流。歷史上被稱為“無定河”的永定河,在清代康熙朝疏浚河道后,被賜名“永定河”,希望它固定河床,安定下來。但直至20世紀50年代在上游修筑了官廳水庫之后,才徹底改變了永定河的水文特征,使其不再為害北京城。

潮白河是北京地區的第二條大河,其上游分為潮河、白河兩條支流,均源自河北北部山區。兩河在北京密云區河槽村匯合以后,始稱潮白河。潮白河上游山區谷深河窄,進入平原后河道開闊,易泛濫成災。20世紀50年代,潮白河上游興建密云水庫和懷柔水庫,下游開挖潮白新河,控制了洪水泛濫。潮白河水由密云水庫流出,一股沿京冀邊界流向天津境內,供天津生活用水并注入渤海;一股經京密引水渠、懷柔水庫流入北京城,是今天北京城的重要水源之一。

通過永定河引水渠,永定河形成一條支流,這條支流依次進入玉淵潭、南護城河、通惠河、北運河,為北京城提供飲水、灌溉及城市景觀用水。通過京密引水渠,潮白河形成兩條支流,北支依次進入昆明湖、紫竹院、動物園、北護城河、什剎海、北海、中南海、東護城河、通惠河、北運河;南支依次進入昆明湖、玉淵潭、西護城河、南護城河、陶然亭、龍潭湖、東護城河、通惠河、北運河。潮白河水通過南北二路,為北京城提供飲水、灌溉及城市景觀用水。通過兩條引水渠,永定河與潮白河兩個水系的支流都服務于北京城,并歸入海河。

關于北京的水系及水利工程,在積水潭地鐵站附近的郭守敬紀念館里,都有圖文并茂的介紹。元初水利專家郭守敬,是北京城水利系統的總設計師,他主持興建通惠河,解決了南糧經運河進京的難題;修建暗溝和明渠,解決了北京城雨水和污水排放的難題;開挖六海(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作為緊急排水場所,解決了城市內澇的難題。郭守敬這套水利系統,已經造福北京城700多年,至今大部分仍在使用。郭守敬這位偉大的水利專家,可以稱為北京城的“水神”。

近年來,作為特大型城市的北京城,依靠當地自然水資源已經遠遠不夠了,幸而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見效,今天北京城區一大半生活用水是“南水”,是千里之外丹江口水庫的二類標準水。

北京的城門

在北京乘坐地鐵二號線,會經過多個“門”,建國門、朝陽門、東直門、西直門、前門等,我數了一下,總共12個“門”。雖然都叫門,但來歷和年代并不同。要了解詳情,還需要從北京城的布局與結構說起。北京作為“六大古都”之一,與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南京不同的是,它建城的年代比較晚,更因它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首都,所以城市結構保護得較為完整。清朝時,北京城的核心部分,由中心向外延伸,分別是宮城、皇城、內城、外城。這些“城”,當年都有圍墻,因而也有供車馬人等進出的門。北京城門的布局,歷來有“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

內城在清朝是旗人的居住地,內城有九個門。南面三個:前門、崇文門、宣武門;北面兩個:安定門、德勝門;東面兩個:朝陽門、東直門;西面兩個:阜成門、西直門。今天的地鐵二號線,是沿著內城圍墻的軌跡在運行,除了內城九門設站,還有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三個帶“門”的站,光看這三個“門”的名字,大家就能猜出來,這多出來的三個“門”,是建國后為了交通方便而開的。內城九門,當今還能看到門的只有前門和德勝門。前門也叫正陽門,正陽門連同它的箭樓,聳立在天安門廣場南端,依然巍峨雄壯。內城之中有什剎海公園。

外城是明朝嘉靖年間修建的,當時是為了在內城之外再增加一道防御。所謂城郭,內城是城,外城是郭。可惜在外城修建過程中,剛修了南面,資金就斷了,于是北京就只有南面的外城。外城有七個門,由東到西依次為:東便門、廣渠門、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廣安門、西便門。當今能看到的是東便門、西便門、永定門,翻修后的永定門城樓坐落在北京中軸線的最南端,在周圍一片開闊地帶的襯托下,顯得蔚為壯觀。外城之中有大觀園、陶然亭、天壇、龍潭湖四大公園。

內城之內有皇城。皇城是清朝皇親國戚的居住地,有四個門,南有天安門,北有地安門,東有東安門,西有西安門。當今的天安門城樓是中國政權的象征,是中國的心臟,這些自不必贅述。東皇城根遺址公園也是值得喜歡探究北京歷史的人們去追懷的地方,通常說北京人生長在皇城根兒腳下,說的就是這里。繁華的王府井大街上,有個東安市場,就是東安門外的一處購物場所。皇城之中有北海、景山、中山、勞動人民文化宮四大公園。

皇城之內是宮城,也叫紫禁城,是皇帝一大家子的住處,也有四個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紫禁城的門和墻都保存得非常完整,現在叫故宮博物院,吸引著國內外海量游客來參觀。紫禁城四個角上建有角樓,是北京城古代建筑的精華,每個角樓都多角、多檐、多脊,參差錯落,雄壯瑰麗。紫禁城外圍的護城河,因為筆直如竹筒而稱為“筒子河”。麗日藍天下,站在中山公園的垂柳下看過去,角樓的雄姿倒映在筒子河水中,是一番絕佳的風景。

北京的宣南文化

北京老話兒講“富東城、貴西城、窮崇文、破宣武”,這是明清民國及改革開放之前的人口結構造成的。如今宣武區并入西城區,崇文區并入東城區,加上北京市政府開發南城的舉措,這個狀況正在發生實質性轉變。其實,宣武區留下的物質財富雖然不如東城西城,但精神文化財富卻是相當的豐富,這份文化遺產就是“宣南文化”。

歷史上的宣南,大體上是指北京市宣武區的范圍。這里是有著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老北京的源頭之一。明清以來的宣南,以琉璃廠為代表的士人文化、以湖廣會館為代表的會館文化、以大柵欄老字號店鋪為代表的商業文化、以天橋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集通俗、儒雅、華麗于一身,構成了北京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琉璃廠是北京最著名的一條文化街。清朝時,漢族官員不能住內城,離紫禁城最近的住處也就是宣武門外琉璃廠這一帶了。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也大多集中在這一帶,因此這里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于是,元明兩朝燒制琉璃瓦的地方,到清朝漸漸成了漢族士大夫交流學問、交換書籍字畫的場所。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總編纂紀曉嵐等就以琉璃廠書肆為中心交換書籍,一時全國書商云集。清代和民國時期,來京的文人學士都以到琉璃廠買書為樂事。如今,琉璃廠東西街經裝修煥然一新,榮寶齋、汲古齋、戴月軒、中國書店等標志性店鋪仍然人氣旺盛、文氣十足,當年的文脈并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筒子河與角樓 ①

筒子河與角樓 ②

因為清代漢族官員、文人集中住在宣南,所以各省各縣的會館也集中修建在這一帶,小小的區域竟林立了300多座會館。會館為士人的集結、交往提供了理想的公共空間,也為學術的交流、文化的復興準備了條件,近代以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莫不與宣南的會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民族英雄林則徐就曾住在蒲陽會館;安徽會館是由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李鴻章發起建成的;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后,維新志士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分別住在宣南的南海會館、新會會館和瀏陽會館,共同籌劃了“百日維新”這一中國近代史上極為悲壯的運動。民國成立后,孫中山北上與袁世凱會談,曾五次蒞臨湖廣會館,改組同盟會,建立了國民黨;還有紹興會館,魯迅在這里發表了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這些今天大多已經荒蕪的會館,見證了中國近代歷史的風云際會,是了解北京近代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家住宣南,每當我路過菜市口街角,看到掛著“譚嗣同故居”的瀏陽會館的時候,便不由自主地憂傷,這位“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變法勇士,他的故居已被分割成多戶百姓的住處,破敗不堪。著名作家肖復興曾經悲憤地形容它“像站街女似的裸露在喧囂的大街上”。家住宣南,每當風和日麗的時候,我總會想起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城南舊事》中描述的光景:英子、駱駝隊、惠安館、椿樹胡同,將近一個世紀前的這些人和物,他們的影子似乎仍清晰如昨日,今夕何夕?

見慣了千年帝都的風云變幻,北京人遺傳下來豁達、包容的DNA——不疾不徐、不卑不亢、不攀不比。你指點你的萬里江山,我指點我的街頭殘局;你炫你的腰纏萬貫,我炫我的籠中鳥兒叫聲脆甜;你吃你的法式大餐,我嘬我的羊蝎子說笑連連。北京人講禮數,北京人講臉面,北京人講局氣,這些都是我這個少半拉子北京人所未能完全領會的。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園林、北京的會館、北京的橋,這些也是我未能充分了解的。道不完的北京城,說不盡的北京人。寫北京的文字,無法多寫,也不敢多寫。無法,是因為寫不完;不敢,是因為怕露怯。

譚嗣同故居

《城南舊事》

燕京五記,用自己的視角,解讀自己觸摸到的北京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大港区| 巴林右旗| 盱眙县| 宾川县| 蒙阴县| 潞城市| 南江县| 诏安县| 澄城县| 龙岩市| 罗江县| 汽车| 秦皇岛市| 耒阳市| 剑川县| 勐海县| 汉阴县| 平凉市| 吴堡县| 仁布县| 长顺县| 贵阳市| 天全县| 九龙县| 红原县| 东台市| 育儿| 澄迈县| 华安县| 乌苏市| 永寿县| 新沂市| 布拖县| 阿合奇县| 崇左市| 平湖市| 大姚县| 肇东市| 永德县| 瓦房店市|